产品|公司|采购|资讯

TSR61系列隔爆式铂电阻

参考价面议
具体成交价以合同协议为准
  • 公司名称西安普硕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品       牌
  • 型       号TSR61
  • 所  在  地西安市
  • 厂商性质生产厂家
  • 更新时间2016/10/23 21:37:04
  • 访问次数783
在线询价收藏产品 点击查看电话

联系我们时请说明是 智能制造网 上看到的信息,谢谢!

    西安普硕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传感器生产、销售、安装一体化,数据传感、采集、传输、集中处理的综合性企业,具有自主研发产权的集中控制系统,对外承接计算机系统集成。                                          
    公司以专业化、化为标准,专心致力于为传感网的开发建立而不懈努力。公司以品牌经营为导向,以市场部、工程部、财务部、研发部、行政部等五大运作系统,拥有高素质的团队,优质高效的合作与协调能力,是客户可信赖的基础。 
    公司坚持“质量为生命、效益促发展”为宗旨,在企业内部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现代化企业管理机制。 放眼未来,普硕的发展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每一个普硕人都为创建一个强势的品牌而奋斗!

称重传感器,流量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霍尔传感器,编码器,工业数显控制仪表,数据采集系统
在化工厂,生产现场常拌有各种易燃、易爆等化学气体、蒸汽,如果使用普通的热电阻非常不安全,极易引起环境气体爆炸。因此,在这些场合必须使用隔爆热电阻做温度传感器。通过温度传感器,可将控制对象的温度参数变成电信号,传递给显示、记录和调节仪表,对系统进行检测、调节和控制。
TSR61系列隔爆式铂电阻 产品信息

 

 

一、          规格选型

规格选型表                                                                                                 

规格型号

TSR611

TSR611D

TSR6122

TSR6122D

铂电阻数量

单支

双支

单支

双支

分度号

Pt100

偏差△℃

A级±(℃)0.15+0.002[t]   B级±(℃)0.30+0.005[t]

测量范围

-200~500

保护管材质

1Cr18Ni9Ti不锈钢

保护管直径

Φ12

Φ16

接口螺纹

M27×2外螺纹

1、热响应时间

在温度出现阶跃变化时,热电阻的输出变化至相干当于该阶跃变化的50%所需的时间称为热响应时间,用T0.5表示。

2、热电阻公称压力

一般指在该工作温度下保护管所能承受的外压(静压)而不破裂。允许公

称压力不仅与保护管材料、直径、壁厚有关,还与其结构形式、安装方法、置入深度以及被测介质的流速和种类有关。

3、绝缘电阻

常温绝缘电阻的试验电压可取直流10~100V任意值,环境温度在15~35℃范围内,相对湿度应不大于80%。常温绝缘电阻值不小于100MΩ。

二、安装与使用:

1、隔爆热电偶(阻)现场安装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爆炸危险场所电气安全规程”的规定。

2、隔爆热电偶(阻)安装场所为可燃液体的蒸汽,其爆炸等级不高于IIB级,引燃温度不低于T4组别的1区或2区气体危险场所,可燃性气体,蒸汽级别,温度组别见附录*并应避免安装在与其它加热物体距离过近或具有强磁场之处。

3、隔爆热电偶(阻)的防爆性能是否可靠,主要取决于隔爆外壳的承压强度以及各隔爆结合面的质量状况,因此,在安装时,切忌损坏隔爆面。

4、热电偶(阻)安装前须仔细核对型号和规格;安装时外接地端子必须可靠接地。

5、补偿导线或电缆的外径必须与隔爆热电偶或热电阻的出线孔密封橡皮垫圈的内径相等,直径Φ10±1mm,保证压紧密封。

6、隔爆热电偶(阻)外露部分表面(包括接线盒和外露套管)的极限温度不得超过125℃。

7、热电偶(阻)的焊接安装位置应尽可能保持垂直,接线盒的出线孔应该向下,以防水汽和脏物等落入沾污腐蚀而影响密封性。

8、热电偶(阻)接线时,首先必须切断电源,然后打开接线盒盖,热电偶接线后,用不引起火花的材料(如铜)制成的特殊扳手拧紧出线螺栓,盖好接线盒盖,再拧紧锁紧螺钉,以防松动,在接线时,应注意补偿导线的极性不可接反。

为了保护补偿导线或热电阻的连接导线不受外来机械损伤和由于外磁场而造成对电子式显示仪表的影响,补偿导线等应加以屏蔽,把导线装入接地的钢管内,并注意不得有曲折迂回等情况。

 

在找 TSR61系列隔爆式铂电阻 产品的人还在看
返回首页 产品对比

提示

×

*您想获取产品的资料:

以上可多选,勾选其他,可自行输入要求

个人信息:

Copyright gkzhan.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智能制造网-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对比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