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公司|采购|资讯

  • $item.Title

四川液下渣浆泵、泥浆泵、抽沙泵直销

参考价面议
具体成交价以合同协议为准
  • 公司名称济南铭嘉机电有限公司
  • 品       牌
  • 型       号80YZ80-20
  • 所  在  地济南市
  • 厂商性质经销商
  • 更新时间2015/8/17 10:47:36
  • 访问次数719
在线询价收藏产品 进入展商展台

联系我们时请说明是 智能制造网 上看到的信息,谢谢!

 济南铭嘉机电有限公司专业生产大小型抽沙泵,泥沙泵,潜水泥沙泵, 立式泥沙泵,液下泥沙泵、耐磨泥沙泵,泥浆泵、吸沙泵,并可为客户量身定做各类型抽沙泵,抽沙船,吸沙泵,运沙船淘金船等,产品高效,耐磨,凭借着黄河清淤、固堤等水力施工经验,已经在全国沿海、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内陆河道抽沙、清淤、采矿、围海造地等领域工程中得到广泛的使用。

抽沙泵、泥浆泵、吸沙泵、渣浆泵
抽沙产品主要有:大流量耐磨泥浆泵、抽沙泵、抽砂泵、卧式吸砂泵、潜水泥浆泵、潜水抽沙泵、矿用泥砂泵、冲吸式挖泥船、抽沙船、泥沙泵、泥浆泵、抽沙泵机组、抽沙清淤管道及其配套设备,广泛应用于吹填施工、抽沙清淤、河道疏浚、围海造田、采矿抽砂等。产品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沿海围海造地等抽沙吹填工程中得到广泛的使用,深受用户青睐。
四川液下渣浆泵、泥浆泵、抽沙泵直销
四川液下渣浆泵、泥浆泵、抽沙泵直销 产品信息

液下式渣浆泵

      液下渣浆泵是立式单级单吸悬臂式离心泵结构,叶轮为半开式叶轮,在叶轮吸入边延伸处设有搅拌叶片。主要用于环保、市政工程、火力发电厂、煤气焦化厂、炼油厂、炼钢厂、采矿、造纸业、水泥厂、食品厂、印染等行业抽吸浓液、稠油、油渣、污浊液、泥浆、灰浆、流砂及城市排污沟道的流动污泥,以及含有泥砂渣物的流体和有腐蚀性液体。

材质:过流部件采用特种耐磨材料,耐磨损,效率高.
特点:液下部位的泵轴有足够的刚度,叶轮、泵体之间不设轴承,不采用轴封,可以输送含有较大浓度固体颗粒的介质。
用途:抽吸浓液、稠油、油渣、污蚀液、泥浆、灰浆、流砂及城市排污管道的流动污泥 .
别名:液下式渣浆泵

四川液下渣浆泵、泥浆泵、抽沙泵直销

  一、液下渣浆泵概述
  1)YZ型液下渣浆泵是立式单级单吸悬臂式离心泵结构,叶轮为半开式叶轮,在叶轮吸入边延伸处设有搅拌叶片。
   2)型号意义:80YZ80-20A
  二、YZ-液下式渣浆泵
  80-泵的出口直径(mm)
  80-泵的设计点流量(m3/h)
  20-泵的设计扬程(m)
  A-表示叶轮经*次切割
  3)泵的传动方式:泵通过弹性联轴器与电动机连接,从原动机方向看泵为顺时针方向旋转。
 三、 结构说明
  YZ型泵为单级,单吸悬臂式结构,用轴承座,支承座,联接管连接泵的水力部件,液体由出液管部件排出,泵的叶轮为半开式叶轮,在叶轮叶片进口延伸处设有搅拌叶片,该泵主要特点是在液下部位的泵轴,有足够的刚度,叶轮,泵壳之间不设轴承,不采用轴封,可以输送含有较大浓度固定颗粒的介质。泵插入液下的长度在800-2000之间,如果需要可以配带吸入管。轴封采用较大泵插入液体中运行,不设轴封,传动由立式电动机安装在电机支承和支承座上,用联轴器与泵相连。
  立式液下渣浆泵是立式单级单吸悬臂式离心泵结构,叶轮为半开式叶轮,在叶轮吸入边延伸处设有搅拌叶片。泵通过弹性联轴器与电动机连接,从电动机方向看泵为顺时针方向旋转。
  四、泵的装配顺序
  1、将双列轴承装在泵轴上,依次装入轴承隔套及上端轴承内圈。
  2、将含有轴承的泵轴装入轴承体内,装上轴承密封压盖、挡水圈。
  3、依次将上端轴承、轴承压盖、轴承压套、锁紧圆螺母装好。
  4、调整轴承间隙:将轴调到轴承体下端方向,调不动为止。固定一圆螺母,另一圆螺母不固定,用撬棒、百分表调出轴向间隙,一般间隙为0.015~0.025mm。然后,背紧螺母,装好泵联。
  5、装好联接管、固定盘、后盖、叶轮、泵体、弯管与出水管并固定。注:叶轮与泵壳前端间隙为2~2.5mm。
  6、装上电机座与含有电联的电机;即完成整泵的装配过程。
  7、泵的拆卸按上述相反步骤进行。
  五、泵的适用范围
  立式液下渣浆泵主要用于环保、新型建材、洗煤、市政工程、火力发电、煤气焦化厂、炼油厂、炼钢厂、采矿、造纸业、水泥厂、食品厂、加汽混凝土、印染等行业抽吸浓液、稠油、油渣、污浊液、泥浆、灰浆、流砂及城市排污沟道的流动污泥,以及含有煤块、灰渣的液体。也可作为化工、医药等行业抽吸含有泥砂渣物的流体和有腐蚀性液体。

同类产品推荐
在找 四川液下渣浆泵、泥浆泵、抽沙泵直销 产品的人还在看
返回首页 产品对比

提示

×

*您想获取产品的资料:

以上可多选,勾选其他,可自行输入要求

个人信息:

Copyright gkzhan.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智能制造网-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对比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