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公司|采购|资讯

RVV RV BV RVVP BVR符合JB/T8734-2016标准

参考价 ¥ 21
订货量 ≥1
具体成交价以合同协议为准
  • 公司名称安徽天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品       牌
  • 型       号
  • 所  在  地滁州市
  • 厂商性质生产厂家
  • 更新时间2016/7/30 6:41:36
  • 访问次数6811
在线询价收藏产品 进入展商展台

联系方式:李贻敬 查看联系方式

联系我们时请说明是 智能制造网 上看到的信息,谢谢!

安徽天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建于1974年,总部位于长江之滨的天长市,南接古城南京,东与扬州相邻,地处充满活力的“长三角”经济圈,有着良好的投资与发展环境。
历经四十年的发展,天康集团所属的天康仪表、天康电缆、医药、医疗器械、特种钢管、钛酸锂电池等产品被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冶金、电力、通讯、卫生等行业。集团现占地近5000亩,拥有员工6000余名,已成为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国质量诚信企业、中国电线电缆企业、安徽省50户重点骨干企业、安徽省依法纳税先进企业、银行资信AA*企业。  
公司作为全国较大的仪表生产基地,生产的天康仪表:温度、压力、物位、流量等产品得到广大用户的*好评。其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级仪表产品,经过国家机构的认证后,在核电行业得到广泛应用与推广。公司还专注于自动化仪表成套和系统集成领域,拥有一批具有丰厚经验的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和销售人员,成功地为石油、化工、冶金、电力、通讯等行业的用户,提供了自动化工程的咨询、设计、配套、集成、安装、调试等自动化解决方案及系统工程服务,具有良好的声誉。
公司作为安徽省光电缆生产基地,生产的天康电缆产品长期以来在国内市场一直保持较高的。其中IE级K3类电缆进入核电市场后,为我国的核电事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具有先进水平的航空电缆产品目前也进入了开发试制阶段,有望近期进入我国航空领域,并替代进口。船用电缆、机车电缆、光伏电缆、风能电缆、矿物质绝缘电缆、伴热电缆等一批特种电缆产品快速抢占产品市场。光缆、通讯电缆产品全面通过UL、CE、TLC等认证,并在全国同行业中*获得国家信息产业部、广电总局和总参的入网许可及使用,为众多国家大型项目提供了大量优质产品。
四十年的风雨兼程,站在新起点的天康,将始终秉持“有跨越才有*”的天康精神,加速实现在国内A股主版成功上市,着力打造“百亿天康、科技天康、幸福天康”。


电线电缆,仪器仪表
RVV RV BV RVVP BVR符合JB/T8734-2016标准。产品用于额外电压300/300V和300/500V及以下的电器设备、照明、自动化设备等在枯燥及湿润场所可挪动的衔接。 电线的线芯长时间答应工作温度不超不超越+70℃,不低于-15℃ 。一般都用线管,然后用三根铜线(火线、零线、接地线)穿过线管铺设。但护套线要比普通电线安全得多,所以现在建筑领域家庭装修中还是多有用到。
RVV RV BV RVVP BVR符合JB/T8734-2016标准 产品信息

RVV RV BV RVVP BVR符合JB/T8734-2016标准

一、执行标准:JB/T8734-2016

二、型号、名称及额定电压

型号

额定电压

名     称

BV

300/500V

铜芯聚氯乙烯绝缘电线

BVVB

300/500V

铜芯聚氯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扁形电缆

RVVP

300/300V

铜芯聚氯乙烯绝缘屏蔽聚氯乙烯护套软电线

RVV RV BV RVVP BVR符合JB/T8734-2016标准

三、技术要求及相关参数

  • 电缆结构
  • 1、导体
  • 1.1导体可分为铜导体和铝导体

    铜导体应符合GB3953-2009标准要求电工软圆铜线组成,其直径偏差应符合下表要求

    标称直径mm

    偏差mm

    0.026-0.125

    ±0.003

    0.126-0.400

    ±0.004

    0.401-6.0

    ±1%d

    铝导体应符合GB3955-2009标准要求电工软圆铝线组成,其直径偏差应符合下表要求 

    标称直径mm

    偏差mm

    0.910-2.490

    ±0.025

    2.50及以上

    ±1%d

    1.2导体的束绞

    1.2.1导体可以是绞合或束绞而成的,其绞合方向zui外层为左向,相邻层方向相反。绞线的绞合节距内层不大于该层绞合外径的40倍,外层不不大于该层绞合外径的20倍;束绞的线芯其束绞节距不大于束绞外径的25倍。绞线不允许整体焊接(单线直径为0.25及以下允许扭接),单线可以焊接,但在同一层内相邻两接头之间的距离不小于300mm.

    1.2.2、成缆(绞合)节距的测量方法:在缆芯上,以单芯的某一点为起点测量该线芯沿轴线所绕过一周的距离即为成缆(绞合)节距长度。

  • 2、绝缘
  • 2.1绝缘材料为电线电缆用软聚氯乙烯塑料、聚乙烯、交联聚乙烯,其型号有:J-70、JR-70、PE-70、XLPE,阻燃为ZJ-70、ZJ-105

    2.2绝缘应紧密挤包在导体表面,绝缘与导体,绝缘与绝缘间应不粘连,在剥离绝缘时,应不损伤绝缘体、导体。绝缘平均厚度应不小于后续章节中规定值,其绝缘zui薄点厚度应不小于规定值的90%-0.1mm

    2.3绝缘火花耐压试验

    a、绝缘线芯应能经受GB/T3048.9-2007规定的交流工频火花耐压试验,其火花耐压试验值应符合下表规定:

    绝缘标称厚度δ(mm

    试验电压(有效值)KV

    δ≤0.25

    3

                  0.25<δ≤0.5

    4

    0.6<δ≤1.0

    6

    1.0<δ≤1.5

    10

    1.5<δ≤2.0

    15

    2.0<δ≤2.5

    20

    2.5<δ

    25

    b、绝缘线芯火花试验时,如遇线芯绝缘被击穿,应将绝缘击穿点处按《绝缘层缺陷处修补规定》进行修补,修补后必须重新进行火花耐压试验直至合格,否则判为不合格。绝缘线芯火花试验击穿率规定每千米应不大于5个孔。

    2.4绝缘线芯的识别:5芯及以下绝缘线芯用颜色识别,5芯以上绝缘线芯用数字识别。

    a、除后续章节中另有规定,5芯及以下绝缘线芯无优先选用颜色但每*缘线芯应只用一种颜色

    (黄/ 绿双色线除外)。

    b、黄/绿双色线双色分配应符合下列条件:对每一长15mm的双色绝缘线芯上,其中一种颜色应至少覆盖绝缘线芯表面的30%。且不大于70%,而另一种颜色则覆盖绝缘线芯的其余部分。

    c、绝缘线芯可以采用数字识别,但其每一线芯的数字标志与其绝缘线芯颜色应有明显色差不同;线芯的数字标志应正确、清晰、耐擦;相邻两个标志间距离应不大于50mm

    ,绝缘层厚度应符合下表要求。

型号

规格

导体

结构

绝缘平均厚度

规定值mm

护套平均厚度规定值mm

平均外形尺寸mm

下限

上限

BV

0.75

7/0.37

0.6

/

2.31

2.6

1.0

7/0.43

0.6

/

2.49

2.8

BVVB

2x0.75

1/0.97

0.6

0.9

3.8x5.9

4.6x7.1

2x1.0

1/1.13

0.6

0.9

3.9x6.1

4.8x7.4

2x1.5

1/1.38

0.7

0.9

4.4x7.0

5.3x8.5

2x2.5

1/1.78

0.8

1.0

5.1x8.4

6.2x10.1

2x4

1/2.25

0.8

1.0

5.6x9.2

6.7x11.1

RVVP

1x0.3

16/0.15

0.5

0.4

2.9

3.5

1x0.4

23/0.15

0.5

0.4

3.0

3.7

1x0.5

16/0.20

0.5

0.4

3.1

3.8

1x0.75

24/0.20

0.5

0.4

3.4

4.1

1x1.0

32/0.20

0.6

0.6

4.1

4.9

1x1.5

30/0.25

0.6

0.6

4.3

5.2

1x2.5

49/0.25

0.7

0.6

4.9

6.0

2x0.3

16/0.15

0.5

0.6

4.8

6.2

2x0.4

23/0.15

0.5

0.6

5.1

6.6

2x0.5

16/0.20

0.5

0.6

5.3

6.8

2x0.75

24/0.20

0.5

0.6

5.8

7.4

2x1.0

32/0.20

0.6

0.6

6.4

8.2

2x1.5

30/0.25

0.6

0.8

7.3

9.2

3x0.3

16/0.15

0.5

0.6

5.1

6.5

3x0.4

23/0.15

0.5

0.6

5.4

6.9

3x0.5

16/0.20

0.5

0.6

5.6

7.1

3x0.75

24/0.20

0.5

0.6

6.1

7.8

3x1.0

32/0.20

0.6

0.8

7.2

9.1

3x1.5

30/0.25

0.6

0.8

8.0

10.0

4x0.3

16/0.15

0.5

0.6

5.5

7.0

4x0.4

23/0.15

0.5

0.6

5.9

7.5

5x0.3

16/0.15

0.5

0.6

6.0

7.6

5x0.4

23/0.15

0.5

0.6

6.4

8.1

6-7x0.3

16/0.15

0.5

0.6

6.5

8.2

6-7x0.4

23/0.15

0.5

0.8

7.3

9.2

  • 成缆:
  • 3.1成缆时应用聚丙烯撒裂带或玻璃丝绳填充圆整,线芯成缆应圆整,应无断根、缺根和跳股等缺陷,其成缆节距应符合后续章节规定。

    3.2用数字识别的绝缘线芯成缆时由内层到外层应按数字的先后顺序按顺时针方向将线芯排列

    3.3成缆外径=成缆系数×绝缘线芯外径(成缆系数见下表)

    芯数

    成缆系数

    芯数

    成缆系数

    芯数

    成缆系数

    2

    2

    16

    4.7

    34

    7.0

    3

    2.16

    17

    5

    35

    7.0

    4

    2.42

    18

    5

    36

    7.0

    5

    2.7

    18*

    7

    37

    7.0

    6

    3

    19

    5

    38

    7.33

    7

    3

    20

    5.33

    39

    7.33

    7*

    3.35

    21

    5.33

    40

    7.33

    8

    3.45

    22

    5.67

    41

    7.67

    8*

    3.66

    23

    5.67

    42

    7.67

    9

    3.8

    24

    6.0

    43

    7.67

    9*

    4

    25

    6.0

    44

    8.00

    10

    4.00

    26

    6.0

    45

    8.00

    10*

    4.4

    27

    6.15

    46

    8.00

    11

    4

    28

    6.41

    47

    8.00

    12

    4.16

    29

    6.41

    48

    8.15

    12*

    5

    30

    6.41

    52

    8.41

    13

    4.41

    31

    6.7

    61

    9.00

    14

    4.41

    32*

    6.7

     

     

    15

    4.7

    33

    6.7

     

     

    *绝缘线芯在一层中成缆

    4、屏蔽

    4.1 屏蔽用铜丝编织时,其编织不小于80%。编织层不允许整体接续,露出的铜线头应修齐,每1m长度允许更换金属线锭一次。

    4.2绕包屏蔽:屏蔽用铜带的性能应符合GB2059的规定,铜带厚度zui薄为0.04mm用铝箔/塑料复合带作屏蔽材料时,铝箔/塑料复合带薄膜zui薄为0.03mm

    4.2.1屏蔽层为铜带绕包时铜带搭盖率应不小于15%,绕包应平整、无漏包。屏蔽层下应纵向放置一根导体作为连接地线;接地线用导体硬结构为1/0.41的电工软铜线,软结构为12/0.15的电工软铜线束合而成。

    4.2.2屏蔽层为铝箔/塑料薄膜复合带时,铝箔/塑料薄膜复合带搭盖率应不小于15%,绕包应平整、无漏包。屏蔽层下应纵向放置一根导体作为连接地线;接地线用导体硬结构为1/0.41的镀锡铜线,软结构为12/0.15的镀锡铜线束合而成。

  • 5、内衬:允许采用挤包或绕包形式构成内衬,具体要求见后续章节。若采用PVC黑带绕包的层数应符合下表要求,外观绕包平整、不脱节、不漏包。若采用PVC塑料挤包护套作为内衬,其内衬层厚度应符合下表规定。(PVC黑带厚度为0.4mm)
  •    缆芯假定直径mm

       挤包内衬厚度mm

       绕包内衬厚度mm

    D25

    1.0

    2

    25D35

    1.2

    3

    35D40

    1.4

    3

    40D45

    1.4

    4

    45D60

    1.6

    4

    60D80

    1.8

    4

    80D

    2.0

     

         6、铠装

    6.1铠装钢带采用镀锌钢带或涂柒钢带;

    6.2钢带绕包型式为双层间隙式,绕包间隙为带宽的1/3,搭盖宽度应不小于带宽的1/4,绕包方向为左向;钢带接头应采用交叉接法,并用透时胶带包扎牢固;铠装层外观钢带应绕包平整、不起兜、不漏包。

    6.3铠装钢带尺寸、钢带的层数、厚度、宽度见下表:

     

    铠装前假定直径mm

    层数×厚度mm

    宽度不大于mm

    D15

    2×0.2

    20

    15D25

    2×0.2

    25

    25D30

    2×0.2

    25(30)

    30D35

    2×0.5

    30

    35D50

    2×0.5

    35

    50D

    2×0.5

    45

    7、护套

    7.1护套:护套材料为电线电缆用软聚氯乙烯塑料,其型号有:H-70、HR-70、ZH-70、ZH-105

    7.2护套与绝缘间应不粘连,在剥离护套时,应不损伤绝缘体。护套平均厚度应不小于后续章节中规定值,其护套zui薄点厚度应不小于规定值的85%-0.1mm。护套表面应光洁、无损伤、无焦粒、无杂质、色泽均匀。

    8、标志:电缆表面应印有“厂名、型号、电压”等连续性标志,标志应正确、清晰、耐擦(擦试方法:用一浸水脱籽棉来回轻轻擦试十次,标志仍清晰可见),上一个标志的尾端与下一个标志的首端距离应不大于500mm

    9、f值:在圆形护套电缆的同一截面上所测量的zui大外径和zui小外径之差(f值)应不超过规定的平均外径上限值的15%,测量两处取得zui大差值。

  • 护套:用型号为JR-70的软聚氯乙烯塑料挤包护套,其护套厚度应符合上表要求。护套表面应印有“安徽天康(集团)集团有限公司、型号、额定电压”等连续性标志。
  •        安徽天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李贻敬

                    :

    现货供应: 低烟无卤阻燃电缆  耐火电缆  耐寒电缆  防水电缆                 交联聚乙烯电力电缆  补偿电线电缆  热电偶  热电阻  压力表  

  • 10、成品电缆验收
    • 成品电缆在入库或出厂前应由质量检验部门检查合格后方能出厂,每个出厂的包装件上应附有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和其它资料。
  • 成品电缆在入库或出厂前应按规定的工频交流耐压进行试验,试验应在成盘电缆上进行,具体试验电压值见规定。
  • 成品电缆应用万用表做导通试验。
  • 成品电缆电压试验:成品电缆能经受交流电压值就符合下表要求。

试验项目

单位

电缆额定电压

300/300V

300/500V

试验条件

试样zui小长度

m

10

10

浸水zui少时间

h

1

1

水温

20±5

20±5

试验电压(交流)

绝缘厚度0.6及以下

V

1500

/

绝缘厚度0.6以上

V

2000

2000

每次zui少施加时间

min

5

5

试验结果

 

绝缘不发生击穿

常温下绝缘线芯与线芯间绝缘电阻应不小于65MΩ.km,绝缘线芯与屏蔽间绝缘电阻应不小于55MΩ.km

  • 11、包装及保管
  •   电缆应妥善包装,电缆盘应符合JB8137-1999电缆交货盘技术要求,电缆端头应可靠密封,伸出盘外的电缆端头长度应不小于200㎜。电缆不允许平放。

  • 12、电缆交货长度
  • 成圈长度为100米,成盘长度应不小于100米,长度计量误差不超过±0.5%米,允许长度不小于25米的短段交货,但应不超过其交货总长度的5%,其它交货长度应根据双方协议长度交货。

  

          安徽天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李贻敬

                       

                 现货供应: 低烟无卤阻燃电缆  耐火电缆  耐寒电缆  防水电缆                                 交联聚乙烯电力电缆  补偿电线电缆  热电偶  热电阻  压力表  

 

 

同类产品推荐
在找 RVV RV BV RVVP BVR符合JB/T8734-2016标准 产品的人还在看
返回首页 产品对比

提示

×

*您想获取产品的资料:

以上可多选,勾选其他,可自行输入要求

个人信息:

Copyright gkzhan.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智能制造网-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对比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