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公司|采购|资讯

Agilent N5182A 信号发生器

参考价面议
具体成交价以合同协议为准
  • 公司名称美瑞高仪器校准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 品       牌
  • 型       号N5182A
  • 所  在  地深圳市
  • 厂商性质经销商
  • 更新时间2022/8/19 17:17:20
  • 访问次数486
在线询价收藏产品 进入展商展台

联系我们时请说明是 智能制造网 上看到的信息,谢谢!

是一家专业从事微波电子射频和光纤通讯测试仪器销售,维修,租赁,校准,回购及测试方案提供的“一站式”测试仪器技术服务

公司。我们主要经营安捷伦(Agilent),泰克(Tektronix),福禄克(Fluke),安立(Anritsu),美国国家仪器(National 

Instruments)等品牌的频谱分析仪、网络分析仪、综合测试仪等电子测试测量仪器以及含误码仪、光谱分析仪,可调光源,波长

计等在内的光纤通信测试仪器设备。并且,我们同泰克(Tektronix),福禄克(Fluke),美国国家仪器(National Instruments)等保

持着*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同时,我们有美国A2LA实验室资质的校准技术,能够为您提供*的仪器校准服务!根据我国仪

器仪表市场的具体需求状况和国内仪器行业的发展趋势,瑞普高精选出一些技术*、质量可靠的测试测量仪器用于销售和租

赁,已受到多方用户的认可和依赖。

网络分析仪,光谱分析仪,频谱分析仪
Agilent N5182A 信号发生器凭借可扩展的射频和基带性能,它能够轻松地进行配置,以满足您的特定测试要求。
Agilent N5182A 信号发生器 产品信息

Agilent N5182A 信号发生器

Agilent N5182A 信号发生器

Agilent N5182A MXG 射频矢量信号发生器

主要特性与技术指标

信号表征

100 kHz ~ 3 或 6 GH

使用高度可靠、快速切换的电子衰减器,在 3 GHz 时 >+23 dBm

W-CDMA 动态范围:≤-73 dBc(输出功率 +5 dBm)

在列表模式下,同时频率、幅度和波形切换速度 ≤900 μs

调制和扫描

AM、FM、øM 和脉冲

ASK、FSK、MSK、PSK、QAM 

在数字步进和列表扫描模式下,对频率、功率和波形进行同步切换

基带生成和信号生成

具有实时均衡的 100 MHz 内置 I/Q 基带发生器,以实现出色的 EVM 性能

高达 64 MSa 回放存储器和 800 MSa 存储器

生成参考信号:LTE、HSPA+、WiMAX™、WLAN、DVB-H、DAB、MATLAB 等 – 信号生成

使用数字 I/O、MIMO 衰落和射频至射频衰落以及N5106A PXB 基带发生器和通道仿真器完成多通道基带生成

自动和通信接口

100BaseT LAN、LXI B 类标准、USB 2.0 和 GPIB

SCPI 和 IVI-COM 驱动程序

向后兼容所有的 ESG、PSG、8648 信号发生器及其它厂商生产的信号发生器 

描述

专为要求严苛的制造生产线而设计

Agilent MXG 矢量信号发生器在两个机架单元中(2RU)中提供频率、幅度与波形快速切换、高功率(使用电子衰减器)、高可靠性,针对蜂窝通信和无线连通性元器件的制造进行了优化。Agilent MXG 矢量信号发生器可增加吞吐量、改进测试良率、延长正常运行时间并节省机架空间,从而使您的投资更具价值。凭借可扩展的射频和基带性能,它能够轻松地进行配置,以满足您的特定测试要求。

为今后的元器件设计提供*的射频性能

凭借高功率和失真性能的zuijia组合,MXG 矢量信号发生器可确保精确的元器件设计验证。与灵活的信号生成工具结合使用时(例如 Signal Studio 软件),低 ACLR(对于 1 个载波 W-CDMA,+5 dBm 时为 -73 dBc)可使 MXG 成为适用于 W-CDMA、WiMAX™ 等技术的完整解决方案。

zui大程度地延长正常运行时间

简单的自我维护特性可以缩短维修与性能验证的时间,借助可现场替换的组件将停机时间控制在 2 小时以内。

过渡至新型 EXG X 系列信号发生器,生成真正的性能

新型 EXG 不仅具备*代 MXG 的价值和性能,还提供显著增强的波形存储器和带宽、反向功率保护和杂散电平。EXG 还可利用实时基带发生器、高输出功率、内置多功能发生器等选件,提供不断扩展的性能和功能

同类产品推荐
在找 Agilent N5182A 信号发生器 产品的人还在看
返回首页 产品对比

提示

×

*您想获取产品的资料:

以上可多选,勾选其他,可自行输入要求

个人信息:

Copyright gkzhan.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智能制造网-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对比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