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公司|采购|资讯

超声波多普勒流速流量仪

参考价面议
具体成交价以合同协议为准
  • 公司名称徐州市伟思水务科技有限公司
  • 品       牌
  • 型       号
  • 所  在  地徐州市
  • 厂商性质生产厂家
  • 更新时间2022/8/19 17:17:43
  • 访问次数886
在线询价收藏产品 进入展商展台

联系我们时请说明是 智能制造网 上看到的信息,谢谢!

出*产品  铸*品牌

------伟思WEISER、您事业上可信赖的伙伴

 

徐州市伟思水务科技有限公司、徐州市伟思信息系统工程研究所是专业化、规模化的民营股份制*,现有各类*专家、高工28人、中高级技师16人,大专以上学历科技人员占全部员工的60%以上,企业年产七大系列40余种型号规格的水文、水利仪器及系统设备达十五万余台/套,是业内的品牌企业。

创新型伟思: 迄今企业已获得“自收揽浮子式水位计”、“电子虹吸数字式雨量计”、“双稳态翻板式翻斗雨量计”、“数字蒸发计”等十二项国家发明及实用新型,成果总数及其实施规模均居行业*。伟思的创新成果代表了水文水利仪器数字化、现代化的发展方向。

规模化、高效率的伟思:伟思在业内*实现水文仪器零部件模具化或数控机床加工制造,并建立了计算机控制的40工位自动化流水生产线,*地提升了生产效率及产品质量。

高品质的伟思:伟思已获得“WFX-40型数字水位计”、“JD系列 翻动式雨量计”、“FFZ-01型数字蒸发站”、“YD-1003型遥测终端机”等七个系列、型号产品的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并通过了IS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并已建成大型水文仪器环境与可靠性试验站(蒸发站10个、雨量站40个、水雨站)  对产品进行人工对比观测及可靠性验证,试验站已运行了8年,确保产品高品质;

 

伟思的目标是:做*的企业、出*产品、铸*品牌;

产品研发方针:创新不停、求精不止;

产品质量方针:质量*、精益求精;

经营服务方针:诚信、诚恳、敬业、及时;

伟思人的誓言:把毕生的精力奉献给水文、水利现代化事业!

 

伟思永远是你事业成功的可信赖伙伴!

编码器系列,水位计系列,闸位计系列,雨量传感器,雨量蒸发自动站,专业仪表-显示器,闸位控制工程,地下水监控,明渠流量计
WS-1QC 型超声波多普勒流速流量仪是应用超声“多普勒效应”原理制成的超声测流仪。它没有旋浆、轴承等转动部件,用超声波技术探测流速,无摩擦、无惯性,测量点在机体前方,不破坏流场,具有测量精度高、量程宽,感应灵敏,测流线性,不惧泥沙,漂浮杂物,读数直观,小巧轻便,操作简易,不易损坏等特点.
超声波多普勒流速流量仪 产品信息

WS-1QC 型超声波多普勒流速流量仪是应用超声“多普勒效应”原理制成的超声测流仪。它没有旋浆、轴承等转动部件,用超声波技术探测流速,无摩擦、无惯性,测量点在机体前方,不破坏流场,具有测量精度高、量程宽,感应灵敏,测流线性,不惧泥沙,漂浮杂物,读数直观,小巧轻便,操作简易,不易损坏等特点.

一、技术特性

1. 测流范围:0.01~7.00m/s   测量准确度:1.0%±1cm/s

2. 水温测量范围:-5~60℃   测温准确度:±1℃

2. 水位范围:0~5m,0~10m

3. 水位精度:0.5%±0.5cm

4.流量范围:1升/秒~99999999立方米/小时

5.工作温度:0~60℃

6. 测量间隔:自动方式:分0~120分钟选择值,以5分钟为zui小递增或递减间隔单位

                 手动方式:可单次或连续多次测量,间隔任

7.测速历时:自动方式:60秒、100秒二种

                  手动方式:10~120秒,递增或递减键选择

8. 显示屏:128×64位汉字液晶显示

9.探头壳体耐密封压力:大于4.5个大气压

10.电源: DC12V ±10%,内置锂电池,充满可连续测量>200次(电池在充电状态下,仪器不能处于工作)

11.功耗:测流速时:电流<600mA,功耗<7W;

     待机时:  电流约15 mA;功耗<0.18W;

12.USB存储:本机可存储5000组测量数据

13. 时钟:带年月日时分

14. 整机体积和重量

      探头尺寸:265×77×77mm,重量:2.5㎏

      主机尺寸:209×110×40mm, 重量:0.5㎏

      整套仪器外包装箱尺寸:355×272×166mm

15.测试方式:底部固定安装测量。

关键词:流量仪
同类产品推荐
在找 超声波多普勒流速流量仪 产品的人还在看
返回首页 产品对比

提示

×

*您想获取产品的资料:

以上可多选,勾选其他,可自行输入要求

个人信息:

Copyright gkzhan.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智能制造网-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对比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