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公司|采购|资讯

电磁锅炉

参考价面议
具体成交价以合同协议为准
  • 公司名称山东亚飞磁能科技有限公司
  • 品       牌
  • 型       号
  • 所  在  地聊城市
  • 厂商性质经销商
  • 更新时间2019/3/12 21:04:42
  • 访问次数1551
在线询价收藏产品 点击查看电话

联系我们时请说明是 智能制造网 上看到的信息,谢谢!

山东亚飞磁能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发、生产、与一体的电磁加热产品的高科技企业。近些年来相继研发的电磁蒸汽锅炉、电磁热水锅炉、电磁导热油炉。更是顺应了国家大的环保方略及人类世界对环境保护的要求。值得一提的是近几年来“亚飞”的工程技术人员把单片机技术及PLC技术融入到锅炉生产的过程中,大大提高了锅炉运行的自动化,可作到全天候自动定时开关机,远程全信息监控锅炉的运行状况。

 

       在国内亚飞电磁锅炉是*次把现代电磁技术应用到锅炉领域者,其电子技术的引入是对传统锅炉行业进行的一次新的技术革命,它也必将电锅炉行业走向一个全新的时代。

电蒸汽锅炉
电磁锅炉 的优势高效节能、降低费用、改善环境、运行可靠、提高质量、快速加热、可控可调。 电磁蒸汽锅炉同电热管式锅炉相比,可节能三成以上,使用寿命是电热锅炉的几倍到十倍
电磁锅炉 产品信息

产品详细

电磁锅炉的优势——高效节能、降低费用、改善环境、运行可靠、提高质量、快速加热、可控可调。

电磁蒸汽锅炉同电热管式锅炉相比,可节能三成以上,使用寿命是电热锅炉的几倍到十几倍。一次性安装多年授用,既节约了大量的维修时间又节约了维修费用;同燃气、燃油锅炉相比,它不燃烧,无明火,对环境没有任何污染,其节能环保的优势十分明显,在都在关注环境保护的前提下,电磁加热式锅炉有着鲜明的时代特点,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1)性能优势

电磁锅炉利用电磁原理,采用世界的电子元件,从PWM、到前置驱动及末级功率模块全部采用德国英飞凌技术,把单片机技术( MCU)及可编辑自动化控制技术(PLC)融入到锅炉生产的过程中,精心设计,精工制作,采用多种检查手段确保产品质量,大大提高了锅炉运行的自动化水平。

(2)特点

1.部分机型采用水冷技术,避免了功率部分过热问题。

2.采用全自主电路控制技术,安全可靠。

3.采用大锅筒设计,增大了热传递面积,减小内外温差,减低了结构风险。

4.采用20#锅炉钢,锅炉使用更安全。

5.锅炉采用复合材料进行多重保温、散热损失可以忽略不计,降低热损失提高了锅炉热效率。

6.采用定制电磁线圈效率更高。

7.锅炉控制系统适合在高温度下长时间进行。

8.具有较大的蒸汽空间,蒸汽品质良好。

9.多重连锁保护水位,蒸汽压力,电流电压等保护。

(3)安全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水电分离,电路和水路绝缘,安全可靠。

(4)高效节能

高频电磁感应制热,通过电磁感应直接作用到水胆,瞬间热效率可高达95%,比电热管式锅炉节能25%以上。

(5)寿命长

变频功率输出技术应用可根据电压波动变化自动调控电流大小,保证恒功率,大大延长电气系统的使用寿命,使用年限为10--15年。

(6)数据化、可控可调

可实现智能操作,设计的软件驱动程序,触摸控制,可实现全天候自动开关机、多时段定温、功率无极可调。

(7)结构简单 

电磁锅炉是锅炉中结构简单的一种锅炉,实际上它只有“锅”没有“炉”,只不过两个“安规”都把电热锅炉列了进来,这才导致电热锅炉被当作锅炉。事实上它是一个具有电加热元件的容器。它的用途和燃煤锅炉、燃油、燃气锅炉是一样的,但电磁锅炉没有任何烟尘及有害气体的排放,因此,是所有锅炉中洁净的锅炉。

(8)环保

该产品工作时无有害气体排放,无残渣,无噪音,对外界无电磁辐射,无污染,是电加热行业绿色环保的领牌,是集高效、节能、安全、环保于一身的智能化*产品。

(9)负荷调整

热效率不随负荷变化而变化,从50%到*负荷热效率不变。

(10)完善的稳定性 

设有上限水位,和下限水位自查自检的电路,没水时自动报警并停机,保护开水炉不干烧;

设有炉体温度控制电路,当炉体温度因某种原因异常时,通过*处理器自动关机;

设有安全阀及压力开关,在因某种原因开水炉越过设计压力自动切断电源,使主机停止工作;

(11)启动速度快

电磁锅炉体积小巧,启动迅速。从冷态启动到满负荷只需要20分钟,从热态到满负荷只需5分钟。而常规锅炉的启动时间非常长,冷态启动时,一般需要2小时左右,热态一般为15~20分钟。

 

同类产品推荐
在找 电磁锅炉 产品的人还在看
返回首页 产品对比

提示

×

*您想获取产品的资料:

以上可多选,勾选其他,可自行输入要求

个人信息:

Copyright gkzhan.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智能制造网-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对比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