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公司|采购|资讯

百瑞泽油雾收集器

参考价面议
具体成交价以合同协议为准
  • 公司名称佛山市东山瑞泽环保机器有限公司
  • 品       牌
  • 型       号
  • 所  在  地佛山市
  • 厂商性质生产厂家
  • 更新时间2019/5/21 18:18:32
  • 访问次数1085
产品标签:

油雾收集器

在线询价收藏产品 进入展商展台

联系我们时请说明是 智能制造网 上看到的信息,谢谢!

       佛山市东山瑞泽环保机器有限公司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气液、气固分离机器及系统;水质净化、废弃物处理机器及系统;环保功能机器及产品的新兴公司。

  公司立于现在,放眼未来,结合世界工业发展历史主流及规律,专攻与时代发展节奏强烈诉求所对应的产品及系统项目。

  东山瑞泽环保公司从事这一领域多年,专业经验极为丰富,传承而创新,创新而传承;沉淀了极其*的思想精髓。对工业生产中所出现的一些实际问题,解决之道*针对性,这些特质被运用于产品开发、生产制造中的每一个环节。在为客户提供高品质产品设备时,实际上是在为客户提供相应的高效解决方案、提供现实问题的关键解决之道。衷心希望客户的投入更能趋于科学性,合理性,经济性!

  

  东山瑞泽.欢迎您惠顾!

油雾净化收集器,油雾过滤器,油雾收集器,油雾处理器,高效油雾净化器,油雾分离器,
油雾收集器主要针对机器产生的油雾进行收集净化达到净化空间环境,还可以使乳化液或冷却油回收再利用。
百瑞泽油雾收集器 产品信息

 目前现代机械加工领域,CNC数控车床、数控清洗机、平面磨床、数控滚齿机、数控铣床和插齿机床、纯油类真空泵、喷雾试验室、电火花加工、数控加工中心一般使用乳化液或冷却油作为冷却液,在高速的生产过程中从而产生大量的油雾与油烟(数控机床加工过程中,一般会产生含有多氯联苯成分的大量油雾,隐性且严重地损害了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且油雾弥漫在加工车间令人厌恶烦躁,影响生产效率;其次,若任由油雾*于车间内蔓延,也将会导致数控系统中的元件损坏而造成损失),直接影响工厂的生产环境,且有害于员工的身心健康。

百瑞泽油雾收集器又称油雾分离器,油雾净化器,油雾处理器,油雾净化收集器,油雾回收器等。

百瑞泽油雾收集器工作原理

根据主体力学原理,当油雾中较大的油滴经碰撞受重力作用向下沉降,细微的汽溶胶粒子随气流受离心力作用产生热运动,随机粒子由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推进,在切向力作用下高浓度油雾于气流涡旋区域受负压回流牵引被抓集,低浓度油雾经由连续性与非连续性处理单元整流、拦截、扩散运动后凝聚成液态返回收集槽重复使用,被连续处理后的油雾气体受(Vanderwaals)万得瓦尔斯力作用,于终端排出洁净的气体。

具有恒定,低损,高效的能力。

1.恒定的处理能力:有别与其他部分类型,BR系列可以在其极长的使用年限内,保持其恒定的处理能力与处理本色;不会因使用时限延长而降低处理能力甚至渐变成为无功效空转动件。

2.高效率:BR系列油雾净化器本体油雾捕集效率可高达99.85%(重量法测试)。一些特殊场合,要求*,为满足其更高要求,也可轻松完成,BR系列为多级设计结构,可根据不同使用环境匹配不同单元;配置高效尾端过滤单元(一般情形无需配置),可捕集粒径为0.12um0.3um的粒子。

3.低气流损耗:低损耗流线型流体设计结构,收集油雾能量大,处理效率更高。

4.*可靠性:铝质机体重量轻,结构坚固,使用寿命长,几乎免维修。而且特制的水平方向旋转动件,使原有震动力以空气动力学原理向上吸收及消除几乎无震动,因此不会因收集器运转而影响主机器加工精度。

5.高回收能力:24小时使用时,以较常规加工机器为例可收集0.5-1公升切削油,一年以365天计算,单台一年收集为360*0.5=180公升。近于一桶油(200公升)油量。

捕集效率()

> 油雾收集净化捕集效率:99.85%(重量法测试)

> 测试对象:油雾净化收集器本体(不含尾端可选购过滤单元)

数据得出方式及部分条件

> a.6次测试均值:99.67%99.88%99.65%99.97%99.96%99.98%

> b.1.2m3 空间内持续喷出油雾,喷嘴压力介于0.45~0.7MPa之间。

> c.于油雾净化收集器本体进气口、排气口同步采集油雾质量,每次采集时间为5分钟15秒。

> d.环境温度:25℃,相对湿度:55%;分析设备质量zui大识别能力:0.1mg

百瑞泽主营:油雾净化器BR系列、油雾收集器BR系列、油雾回收器BR系列、油雾过滤器BR系列、油雾器BR系列等。

同类产品推荐
在找 百瑞泽油雾收集器 产品的人还在看
返回首页 产品对比

提示

×

*您想获取产品的资料:

以上可多选,勾选其他,可自行输入要求

个人信息:

Copyright gkzhan.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智能制造网-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对比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