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公司|采购|资讯

预应力管桩静载抗弯抗剪试验机

参考价面议
具体成交价以合同协议为准
  • 公司名称济南旭联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 品       牌
  • 型       号GZ-500KN
  • 所  在  地济南市
  • 厂商性质生产厂家
  • 更新时间2022/8/19 17:18:35
  • 访问次数336
在线询价收藏产品 进入展商展台

联系我们时请说明是 智能制造网 上看到的信息,谢谢!

工控系统装置 实验室成套设备 液压动力控制装置 试验机 力学材料检测及配件的生产 销售 试验机软硬件设计 开发 销售 货物及技术的出口 力学实验设备改造与维修

工控系统装置 实验室成套设备 液压动力控制装置 试验机 力学材料检测及配件的生产 销售 试验机软硬件设计 开发 销售 货物及技术的出口 力学实验设备改造与维修
预应力管桩静载抗弯抗剪试验机是根据GB13476-2009《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规定,针对管桩的性能强度(抗裂剪力和抗裂弯矩)所研发生产的试验检测设备。
预应力管桩静载抗弯抗剪试验机 产品信息

旭联仪器在设备生产过程中把产品质量放在重要位置,真正为客户提供有保障的试验设备,很大一部分厂家为了追求利润大化,不顾产品质量,这样产品质量就得不到保障,旭联仪器始终把产品质量放在优先位置,让客户在使用试验设备时无后顾之忧!

  一、产品简介

 

  预应力管桩静载抗弯抗剪试验机是根据GB13476-2009《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规定,针对管桩的性能强度(抗裂剪力和抗裂弯矩)所研发生产的试验检测设备;

  二、试验装置性能及特点

 

  1、预应力管桩静载抗弯抗剪试验机采用高钢度结构,保证试验过程中的安全稳定。

 

  2、采用数字显示、电动加载方式进行试验,负荷传感器显示力值,其仪表具有清零和峰值保持功能,性能稳定、可靠、检测数据准确。

 

  3.电源220V,加载千斤顶脚踏开关一端为加载另一端为泄载,负荷传感器小分辨率0.01KN。

  三、主要技术指标

 

  管桩静载抗弯抗剪试验机max载力:500KN,1000KN

 

  大管桩长度:9米、15米

 

  管径范围:300-750mm、800mm

 

  说明:请于我厂技术人员沟通

 

  大试验力:可根据客户要求定做

 

  试样长度:可根据客户要求定做

 

  管桩静载抗弯抗剪试验机试验直径范围:可根据客户要求定做

 

  四、管桩静载抗弯抗剪试验机使用步骤及操作流程

 

  1,根据试样管桩的尺寸安装好相应尺寸的模子(共4只,上,下个两只)用锣丝和连接板连接好,在试验架上找出中心点,用卷尺往两边量出试样总长的0.6倍L,做好标记,把底模放在标记线上。

 

  2,用小型起重机提升分配梁,让管桩有足够的空间进入,拧松加强杆锣母并打开,起吊试样从侧面进入放置在底模上,并使试样中心对准试验架中心,然后复位加强杆并拧紧锣母。

 

  3,放下分配梁到试样上并保持垂直(此时要求小型起重机稍微往下多放点,以便向下加载是留有空间),管桩静载抗弯抗剪试验机根据试样大小调节反力顶杆(要求位置:在千斤顶的有效行程内),试样安装完毕,开始试验。

 

  4,接通电源(220V),待仪表显示正常后,按F3置零,按试验要求开始加载,(到临近要求力值时,可以通过调节阀控制加载速度但不能关闭以免损坏油泵),并按要求做好试验记录,需要的试验次数根据试验要求,方法同上,泄载时把控制阀打开,踩开关另一端进行泄载,根据试验要求做好试验记录,得出试验结果!(注明:加载结果=仪表显示值—分配梁和上模的力值)。

 

  五、管桩静载抗弯抗剪试验机试验方法:

 

  5.4.1 管桩的抗弯试验采用简支梁对称加载装置,如图2 所示,其中,P 的方向可垂直于地面,也可平行于地面(管桩的轴线均与地面平行)。  

 

  5.4.2 抗弯试验用的管桩,单节桩长不得超过表1中相应外径规定的长度上限值,也不得小于表8中规定的抗弯试验用管桩的短单节桩长。  

 

  5.4.3 两根管桩焊接接头的抗弯试验方法与6.4.1相同,且两根管桩焊接后长度不得超过表1 中相应外径规定的长度上限值,也不得小于表8中规定的抗弯试验用管桩的短单节桩长,接头应位于大弯矩处

 

  管桩静载抗弯抗剪试验机销售区域:山东、山西、浙江、江苏、安徽、广东、广西、宁夏、海南、黑龙江、辽宁、吉林、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四川、新疆、内蒙古、湖南、湖北、河南、河北等全国各地及海外各国!

同类产品推荐
在找 预应力管桩静载抗弯抗剪试验机 产品的人还在看
返回首页 产品对比

提示

×

*您想获取产品的资料:

以上可多选,勾选其他,可自行输入要求

个人信息:

Copyright gkzhan.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智能制造网-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对比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