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能制造网 智造快讯】3D打印诞生三十余年,还是一项很年轻的技术,它往往给人以十分现代、时尚的印象。其实,3D打印还在一些低调、古老的领域发光发热,创造着科技与历史交相辉映的奇迹,这便是3D打印在文物与考古界的应用。
3D打印诞生仅仅三十余年,还是一项很年轻的技术。在这短暂的发展历程中,3D打印制造出了新式的交通工具,先进的武器,炫酷的游戏模型等等,给人以十分现代、时尚的印象。不过除此之外,3D打印还在一些低调、古老的领域发光发热,创造着科技与历史交相辉映的奇迹,这便是3D打印在文物与考古界的应用。
去伪,3D打印为文物建立完整的数字档案
去伪存真可以说是概括了文物保护工作的主要内容。而3D打印正是兵分两路,从去伪和存真两方面来发挥作用的。让我们先来看看它是如何去伪的。
先临三维是国内文物数字化保护的先锋和中坚力量,自2009年起,就开始和诸多博物馆、私人收藏家合作,3D扫描了300多件文物珍品,包括高古玉、商周青铜、秦汉石雕、盛唐陶瓷、宋代雕塑、明清建筑等,西安大汉十六品雕塑的数字化保存、龙门石窟等便是其中典例。对这些文物进行3D扫描,不仅能为文物保护研究建立完整、准确、、真实的三维数字档案,还能通过数字记录的方法为文物保护提供检测和修复依据。通过完整存录文物数据,强力打击了各种文物造假、盗窃行为,减轻了文物被盗赝品泛滥的现象。
存真,3D打印生动还原残缺的文物古迹
较之于去伪,3D打印目前在文物保护领域施展更多的还是其存真的能力。
美国哈佛大学闪族博物馆的考古人员曾从伊拉克的古城约尔干挖掘出一座古刹遗址。这个古刹中的神器破损严重。考古人员从中挑选了一只陶瓷狮子。这只陶瓷狮子身体大部分都已损坏,只有前爪和后肢还保存完好。经过几轮的挑选,他们以为,宾夕法尼亚大学收藏的一只同时代、保存完好的陶瓷狮子,大概与手头的残片有几分类似。所以,经过3D扫描和打印,他们克隆出了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狮子,然后,将狮子切割成几个部分,与破损的陶瓷狮子进行拼合,以此来修复破损文物。
3D打印不仅能修复单个的文物,甚至还能生动还原已经消失的古迹。始建于1914年的The Lay Dam是美国古老的水电站之一,在其周围曾有一个30几户人家的村落。借助该水电站的设计图纸和档案记录,以及生活在该村子的祖先留下的照片,阿拉巴马大学考古工作办公室的研究人员利用3D扫描和3D打印技术重建了这个古老小镇。研究人员认为,3D建模将考古学,历史学和人类学融合在一起,让人们能够直观地看到过去。
3D打印在文物与考古界的应用,是科技与历史、现代与古典良性融合的典范。这诸多成功的案例告诉我们,只要运用得当,高新科技不仅可以为人类开创未来,还有助于守护过去。随着技术的不断改进,3D打印还会为文物考古事业做出更多的贡献。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智能制造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9719789;邮箱:12711419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