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物联网安全保障工作艰巨 AI或可为人类分忧

物联网安全保障工作艰巨 AI或可为人类分忧

2017-06-19 10:04:18来源:digitimes 魏淑芳 编辑:齐之越 关键词:物联网人工智能AI阅读量:33990

导读:物联网时代,信息安全不只带来数字威胁,更危及实体,后患无穷。如何把散布于不同环节的漏洞关连起来,是物联网安全防护的一大关键。
  【中国智能制造网 智造快讯】物联网时代,信息安全不只带来数字威胁,更危及实体,后患无穷。如何把散布于不同环节的漏洞关连起来,是物联网安全防护的一大关键。专家建议,企业不妨援引人工智能或机器学习等技术分析安全威胁情资,自动产生对应防护决策。
 
  毋庸置疑,说到物联网(IoT)或万物联网(IoE),都是近年来炙手可热的议题,也成为厂商亟欲抢攻的商机滩头堡;但人们在享用物联网IoT高度连结效益,继而让工作与生活变得更具智慧便利之余,似乎也承受较以往更大的隐私与安全威胁。
 
  在去年底(2016),一支名为Mirai的僵尸病毒,酿成多起凶猛的分布式阻断服务攻击(DDoS),无疑像是震撼教育,使大家幡然醒悟,总算明白当今被喊得震天价响的物联网,原来如此弱不禁风。
 
  回顾Mirai历史,早是在去年8月遭人发现,它意在攻击诸如网络路由器、打印机、摄影机或数字监视录像机(DVR)等植基于Linux固件的物联网设备,至于具体入侵手法,病毒会先选择一个随机IP地址,接着试图运用一些预设的管理用帐密,看看能否登入装置;只可惜不少物联网设备供货商、用户都太过轻忽大意,沿用预设帐号与密码的情况比比皆是,以致Mirai攻击者如入无人之境,接连攻陷各大网站,包括Twitter、Paypal、Spotify等网站都沦为苦主。
 
  时至2017年,Mirai更优化了它的体质,不再只懂得利用僵尸程序与暴力破解来发掘潜在受害者,而进一步擅用新的Windows木马程序,帮忙搜寻潜在攻击对象,期以扩大Mirai殭尸病毒的感染范围。
 
  这支Windows木马程序会根据C&C服务器的指示,负责扫瞄被指定的IP地址,假使成功入侵目标装置,会立即检视装置所用的作业平台为何,如果是Linux,便二话不说直接植入Mirai病毒,如果是Windows,就会将木马程序复制一份到装置上,接手搜寻其他Linux目标装置。
 
  可怕的是,Windows木马程序比起原先的Linux版本,可扫瞄的端口数量更多、型态更广,简直把所有可能感染装置的途径,全都纳入其中,得以有效扩大Mirai活动范围。不禁让人忧心,用户在历经2016年底的Mirai震撼教育后,是否亡羊补牢,赶紧改正了采用预设帐密的坏习惯?如果不能,纵使2016年侥幸未沦为受害者,如今仍可能在搭配Windows木马程序的强大攻势下难逃劫数。
 
  民众也许有所不知,有一个堪称是智能物联网IoT装置超大型目录的搜索引擎-Shodan,只要的任何用户未对装置更改默认密码,就会被Shodan网站纳入统计,迄至目前,中国台湾符合Default Password的物联网装置,恒常维持在逼近1万台的高水平,名列世界位,占总数的10余百分点,更始终比美国高出约3,000台。
 
  看到这份数据,理应让不少安全专家冷汗直流,直呼人民对于物联网安全的认知程度,竟然如此之薄弱,这般“低级失误”,恐让我们蒙受极高安全风险。
 
  值得一提的,一个声称已汇集数万支网络摄影机画面的网站-Insecam,里头也有超过340个来自中国台湾的监视器画面;其中让安全专家津津乐道的,是某家艺品店,黑客已成功换置该店的系统,而且还在监视器画面上贴上一行红色,表明店家的网络摄影机已经被入侵,但几个月过去了,这行红字始终呈现于画面上,意谓店家对于自己的摄影机遭到入侵一事,依旧浑然不觉,更不论采取任何应对措施,物联网安全问题之严重,借助此例即可充分表露无遗。
 
  有人说,展望未来,人们现在所倚靠的一切开关按键都会消失,不再需要借助遥控器来转台,也不必透过开关来关闭照明设备,这些装置都将依预先设计的情境模板来自动运作,譬如说,当家庭的所有成员都确定外出之际,假使厨房的瓦斯仍在继续运作,便会立即由系统自动关闭瓦斯。
 
  试想如果有一天,智能借助系统遭到黑客入侵,从而搅乱了情境控制功能,本该自动关闭的瓦斯却未关闭,甚至原已关闭妥当的瓦斯又被黑客从远程唤醒,那么信息安全不只带来数字威胁,更危及实体安全,确实后患无穷。
 
  那么终究该怎么做,才能遏止物联网安全危机?去年底由美国国土安全部所发表的《物联网安全策略准则》(Strategic Principles for Securing the Internet of Things),无疑相当值得政府与产业界参考,该准则的制定初衷,在于唤起物联网生态体系中所有成员的安全意识,不论位居产品设计、生产制造或使用等不同角色,都有义务维护物联网安全。
 
  物联网生态系成员 皆须肩负安全责任
 
  深究美国之所以将物联网IoT提升至国土安全等级,实为一般大众对于连网装置的倚重程度急遽增高所致,例如油、水、电等民生关键基础设施的运作,乃至于自动驾驶车应用,都与物联网息息相关,若不对此善加保护,任由相关设备商罔顾安全设计,继续缺乏安全更新与漏洞管理机制,也放任使用者便宜行事采用预设帐密,因而向黑客敞开大门,势必会造成不可逆料的巨大危害,因此必须诉诸法令规范,从根本上尽量解除物联网安全威胁。
 
  专家指出,论及物联网安全防护,牵涉范围颇广,包括装置的实体安全、网络通讯、软件设计、固件设计等不同构面,皆需要面面俱到,此一特性,也导致物联网安全防护的难度,明显高于传统计算机安全;姑且不论制造商或使用者对于物联网风险的认知是否足够,也不管一味讲求使用便利性的消费者,是否有足够耐心来接受必要的安全检查程序,光是从物联网、计算机两类装置在于运算能力上的落差,也能显而易见知道物联网IoT设备难以支持太高阶的加密技术,能够用来挡住恶意份子入侵的武器,自然相对疲弱。
 
  但无论如何,物联网的组成,可大致区分为终端装置(End-device)、通讯媒介(Network Media)及后端系统(Backend System)等几个关键环节,其间经由网络来交换彼此信息,因此如何把散布于不同环节的漏洞关连起来,肯定是物联网安全防护的一大关键。
 
  总括而论,借助上述重要环节所衍生的安全议题,至少分为六大项,其中属于应用层者有三项,依序是物联网装置本身的隐私数据保护、物联网装置身份认证及访问权限控管,以及物联网装置本身的软件漏洞更新与保护机制。
 
  此外在网络层部份,有两项值得留意的安全议题,包含了物联网装置数据传输过程的加密及保护,乃至于物联网装置之间更趋复杂的网络安全管控。至于位在IoT应用架构底端的感知层方面,则需要防范感知设备攻击,至少需要确认工业控制系统(ICS)或SCADA所接收到的信息,确实100%与原始数据相吻合。
 
  专家建议,有鉴于物联网装置为数众多,且偏布在不同环境,若要倚靠人工逐一管理,肯定力有未逮、缓不济急,故企业不妨援引人工智能(AI)或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ML)等技术分析安全威胁情资,自动产生对应防护决策。
 
  (原标题:借助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技术 强化物联网安全防护)
我要评论
  • 夯实学校人工智能教育 服务教育强国建设

    无论是培育人工智能领域的高端人才、激发人工智能环境中广大青少年的创新潜力,还是提升智能时代公民的适应力,都需超越传统的标准化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人工智能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
    人工智能教育
    2025-05-08 17:26:13
  • 推动人工智能发展 我国已形成完整产业体系

    经过多年持续投资布局,我国人工智能产业体系逐步完善,基础层、模型层及应用层不断升级优化,实现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据智能技术与实体经济的广泛融合。
    人工智能服务平台
    2025-05-04 09:58:02
  • 全域人工智能之城建设驶入快车道

    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政务和数据局,市卫生健康委,北京经开区管委会领导出席,来自各央国企、研究机构,及京内外近500家人工智能上下游生态企业与会。
    人工智能中国智造
    2025-04-30 09:49:19
  • 加速行业智能化——华为AI+制造行业峰会2025成功举办

    4月28日,华为AI+制造行业峰会2025在广州盛大举行。在峰会上,华为以“三层五阶八步”方法论为制造行业智能化加速提出实施路径,并分享7大场景20个解决方案,基于自身实践助力智能制造走深走实,推动技术革新成为业务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华为AI制造业解决方案
    2025-04-29 16:59:22
  • AI已经成为人形机器人最大的瓶颈?

    在看似繁荣的表象下,行业共识正在逐渐浮现:人工智能(AI)技术的滞后,已成为人形机器人实现真正智能化的最大瓶颈。
    人形机器人人工智能
    2025-04-28 15:32:08
  • 从“原子”到算法!人工智能领域的“元素周期表”诞生

    研究团队发现,处于同一“主族“的算法(如支持向量机与核方法)具有相似的数学内核,而位于相同“周期“的算法(如决策树与随机森林)则共享相近的泛化能力图谱。
    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
    2025-04-27 17:01:21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智能制造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9719789;邮箱:1271141964@qq.com。

不想错过行业资讯?

订阅 智能制造网APP

一键筛选来订阅

信息更丰富

推荐产品/PRODUCT 更多
智造商城:

PLC工控机嵌入式系统工业以太网工业软件金属加工机械包装机械工程机械仓储物流环保设备化工设备分析仪器工业机器人3D打印设备生物识别传感器电机电线电缆输配电设备电子元器件更多

我要投稿
  •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1271141964.qq.com
  • 联系电话0571-89719789
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智能制造网APP

功能丰富 实时交流

智能制造网小程序

订阅获取更多服务

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抖音

智能制造网

抖音号:gkzhan

打开抖音 搜索页扫一扫

视频号

智能制造网

公众号:智能制造网

打开微信扫码关注视频号

快手

智能制造网

快手ID:gkzhan2006

打开快手 扫一扫关注
意见反馈
我要投稿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