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中国制造收购日本造 汽车零部件进入蓝海深处

中国制造收购日本造 汽车零部件进入蓝海深处

2017-07-04 08:58:57来源:知识自动化 编辑:沐子飞 关键词:汽车智能装备自动化阅读量:33359

导读:上周,日本汽车安全气囊供应商高田公司的破产,成为市场关注焦点。随后,美国买家的中国东家,也成为焦点。
  【中国智能制造网 智造快讯】上周,日本汽车安全气囊供应商高田公司的破产,成为市场关注焦点。随后,美国买家的中国东家,也成为焦点。
 
  日本制造大破产案
 
  6月26日,因安全气囊召回深陷经营困境的高田向东京地方法院申请破产保护,21家海外附属公司,也一并破产。东京证交所决定,从6月27日起将高田股票摘牌退市。
 
  “汽车安全气囊召回”已缠绕了高田近十年之久,由于应对不利,有着八十多年历史的日本公司终于不堪重负。据称债务规模超过100亿美元,创下日本制造业二战后破产规模纪录。由此,这起破产成为日本史上大规模制造业破产案。
 
  高田占据安全气囊20%的市场份额,在排名第二,仅次于德国的奥托立夫(30%的市场占有率),与丰田、本田、福特、宝马等多家汽车厂家有长期稳定合作关系,曾经是业内公认的“安全的象征”。
 
  实际上,高田的终破产并不令人感到特别惊讶。近几年高田的安全气囊大批量出现安全问题,其使用的气囊充气物质如果长时间暴露在高湿度和高温度的环境中,会引发爆炸,致使金属碎片飞向汽车内乘客,其安全气囊问题已导致17人死亡和100多人受伤。
 
  创立1933年的高田公司,曾被业内誉为“安全的象征”。早,高田主要从事纺织业,采用编织技术生产救生索。1960年研发出首例两点式安全带,开始逐步在安全备件领域崭露头角。随后高田在1987年正式开始生产安全气囊,居于世界第二大汽车安全产品生产商。
 
  《日本经济新闻》评论指出,一家具有84年历史的老牌制造企业正式退出历史舞台,令市场感到遗憾。
 
  气囊问题早在10多年前就有报道,但高田迟迟给予重视,主要原因在于背靠大企业的日本式经营体系,缺乏对消费者的关注和危机意识。这也是很多日本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
 
  高田破产会引起连锁反应,造成其他大量的汽车零件分包商的业绩恶化,甚至引发日本部分地区的就业发生下滑。日本经产大臣世耕弘成表示,日本政府已下达指示启动针对与高田进行交易的中小企业的担保制度,提供周转资金,为这些企业随时备好临时支援,防止陷入连环破产的恶性循环局面。
 
  美国买家浮出水面
 
  同日,美国百利得汽车安全系统(KSS)公司宣布与高田达成了高田破产后资产购买意向协议。KSS是汽车安全系统供应商之一,将以16亿美元收购高田主要业务,包括座椅安全带、儿童安全座椅等。双方已签订《谅解备忘录》。
 
  根据21世纪经济报的报道,此次交易是针对高田破产后的资产,因此可以避免相关债务和诉讼风险。KSS购买资产,支付给高田的破产管理委员会,用于处理赔偿和诉讼,后续如何处理安全气囊召回与新买家KSS并无关系。这使得KSS可以集中精力,发展业务。
 
  随着高田事故频出和安全气囊的不断召回,也使汽车安全市场格局发生变化。
 
  高田流失的客户正在面临着被其他三大汽车安全系统供应商奥托立夫、天合、KSS的蚕食。
 
  在2016年,KSS业绩发展很好,获得近50亿美元的新增订单,并开拓了更多项目和客户。如果并购成功,借助于高田的厂房、设施, KSS的整个产能将有很大的。
 
  KSS下一步将与有关14家整车厂商签署相关协议,保证与高田安全气囊召回事件的风险隔离和未来订单的可持续性。这些企业包括日本、北美和欧洲主要的汽车厂商,如宝马、奔驰、大众、福特、通用、丰田、本田和尼桑等有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当然,终协议能否签订取决于公司后续尽职调查及谈判,并需要与主要的14家整车厂商以及高田破产管理委员会达成一致,因此该收购要约仍然存在变数。
 
  强行拉开世界的门
 
  随后浮出水面的是KSS母公司,中国均胜电子公司。宁波均胜,刚刚在去年2月份对美国百利得汽车安全系统KSS发出60亿人民币的收购要约。百利得是第四的汽车安全系统公司,规模小于德国奥托立夫、日本高田、美国天合TRW,是汽车零部件的之一。此次并购,在去年6月顺利获得通过。而就在成功收购百利得的当天,均胜丝毫没有给人留下换气的机会,就宣布KSS将参与收购高田气囊。
 
  按照《君临》公众号的说法是,强大且封闭的汽车生态链,即将闯进一个野蛮人。
 
  一直以来,汽车工业都被日本、德国、美国三强牢牢把持着,根据《美国汽车新闻》发布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榜,2016年上榜的100家公司里,日本、美国、德国三国合计73家公司,处于垄断者的地位。
 
  而日本的生态圈,为封闭,借助于子公司对于高田气囊的收购,均胜电子将有机会进入这样一个生态圈。
 
  这个世界永远留着全新的机会。虽然瑞典奥托立夫Autoliv急于参与收购高田,但以其世界的30%的份额,收购高田之后,将成为安全系统的垄断者,这对于任何汽车整车厂,都不原意看到的局面。
 
  于是,机会留给了排名第四小弟百利得。百利得的年营收规模只有15亿美元,不到高田的三分之一。但微妙的局面,使得百利得已被列为优先的候选竞购方。
 
  现在,百利得对于高田的并购正处于佳位置和时点。如果能够吃下高田,均胜电子的业务规模达到80亿美元,在安全系统份额上逼近排名的奥托立夫。这是均胜电子在供应链提升的好机会,其客户渠道将覆盖所有汽车公司。更为重要的是,这将能够打入壁垒深的日本汽车市场。这一点,令这次并购案意味深长。
 
  这个创立于2004年,寿命不到13年的本土公司,创出了一条拓展江湖的技术收购之路。
 
  均胜电子是一家总部位于宁波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2016年实现营收约186亿元,同比增长130%。值得关注的是其凌厉的攻势,该公司2011年后接连收购了汽车电子公司德国普瑞PREH、德国机器人公司IMA、德国QUIN,2016年通过并购KSS和德国TS(现PCC)进入汽车安全和车联网领域。
 
  在工业文明大的象征领域——汽车工业,均胜电子正在认真地进入汽车零部件的企业行列之中。其娴熟的化并购策略,或许是中国制造走向强大的一条快的路。
 
  原标题:逆袭!中国制造收购日本造 | 汽车零部件进入蓝海深处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 天津市促进人工智能创新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征求意见稿)

    到2027年,在GPU、AI操作系统、工业软件、智能装备等领域,攻克50项关键核心技术,形成20项重点新产品;培育30个标杆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培育形成50亿级以上企业3家,10亿级以上企业25家,人工智能基础核心企业营收突破1000亿元,形成3-4个特色产业聚集区,全力打造“全栈式AI”先锋城市。
    AI操作系统工业软件智能装备
    2025-04-17 09:25:04
  • 河北辛集:让特色潜力项目落地生根

    通过产业研究,锚定生态皮革服装、先进钢铁、生物医药、智能装备制造、绿色化工、现代商贸服务、氢能全产业链、现代农业等八大战略性产业,策划优质项目,建立企业投资意向数据库,开展产业链靶向对接。
    皮革服装智能装备
    2025-04-16 15:51:59
  • 第十八届中国(慈溪)工业博览会盛大启幕 智能装备赋能产业升级新篇章‌

    作为长三角制造业重镇,慈溪工博会已成为国内外智能装备技术落地的标杆平台。本届展会规模再创新高,启用室内外全馆超20000平方米,吸引三菱、津上精密、卓朴智能、瑞钧机械、西安巨浪等近400家国内外行业领军企业参展。
    智能装备工业博览会
    2025-04-14 09:26:13
  • 博创多款智能装备引爆墨西哥展,上演“中国智造“风暴!

    博创本次展出全新一代二板智能注塑机Bu600V、超级电动注塑机Bd160和Bd130,以及通用型互联网注塑机Bi320M四台机,现场动态展示物流筐、儿童餐盘、航空杯、凳子四套智能注塑成型方案,精准匹配物流、食品、日用品等行业的核心需求,展现了博创在塑料行业的强大实力和创新能力。
    博创智能装备智能注塑机
    2025-03-19 08:08:48
  • 热烈祝贺丨盖立亚获评2024年度“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

    通用技术沈阳机床的盖立亚获评2024年度“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盖立亚参加工作二十五载,曾先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多项荣誉称号。
    自动生产线汽车
    2025-03-06 10:24:10
  • 地方响应“国补”,超15个省市发布汽车以旧换新政策

    本次消费券购买新车即可享受,无需以旧换新;新能源乘用车与燃油车享受同等优惠标准;覆盖个人消费者和非营运企业;可与国家、省市相关促销政策叠加使用,即时抵扣、核销便捷。活动将于2025年12月31日结束,先到先得。
    汽车以旧换新汽车消费
    2025-02-28 14:40:53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智能制造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9719789;邮箱:1271141964@qq.com。

不想错过行业资讯?

订阅 智能制造网APP

一键筛选来订阅

信息更丰富

推荐产品/PRODUCT 更多
智造商城:

PLC工控机嵌入式系统工业以太网工业软件金属加工机械包装机械工程机械仓储物流环保设备化工设备分析仪器工业机器人3D打印设备生物识别传感器电机电线电缆输配电设备电子元器件更多

我要投稿
  •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1271141964.qq.com
  • 联系电话0571-89719789
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智能制造网APP

功能丰富 实时交流

智能制造网小程序

订阅获取更多服务

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抖音

智能制造网

抖音号:gkzhan

打开抖音 搜索页扫一扫

视频号

智能制造网

公众号:智能制造网

打开微信扫码关注视频号

快手

智能制造网

快手ID:gkzhan2006

打开快手 扫一扫关注
意见反馈
我要投稿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