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透过世界机器人大会看机器人产业发展三大变革

透过世界机器人大会看机器人产业发展三大变革

2017-08-29 09:32:22来源:OFweek 机器人网 编辑:沐子飞 关键词:机器人自动化人工智能阅读量:36238

导读:2017世界机器人大会以“创新创业创造,迎接智能社会”为主题,于23日在北京正式开幕,大会吸引了范围内150余家机器人企业参与。
  【中国智能制造网 市场分析】 2017世界机器人大会以“创新创业创造,迎接智能社会”为主题,于23日在北京正式开幕。大会吸引了范围内150余家机器人企业参与。此次机器人大会涵盖了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以及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
 
  本次大会分为三个板块:主论坛、博览会和机器人大赛。主论坛上,来自世界各国的机器人专家带来了对机器人产业发展的独特见解和前瞻观点,让人们对机器人产业有了全新的认知;博览会更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ABB、库卡、优必选、哈工大等众多机器人企业展示了众多新品,各具特色的机器人随处可见,令人不禁感慨机器人的时代已经到来;机器人大赛激烈的对抗、强烈的观赏性能激发青少年机器人爱好者的竞争精神和创新能力。毫无疑问,机器人产业的发展之迅猛远超人们的预期。通过本次大会上的所见所闻,OFweek机器人网编辑认为,机器人产业发展变革从三个层面上得到深刻体现:
 
  自动化向智能化迈进
 
  1958年“机器人之父”恩格尔伯格创立了Unimation公司,意为“自动化单位”,也是在同一年Unimation就拿出了件产品:一个庞大而笨重的机械手臂,尽管只能完成搬运这类简单任务,但这也是人类历史上个机器人。
 
  早期的机器人出现,是为了让机器来代替人工完成部分劳动,这个阶段的机器人可以称之为自动化机器人。简单来说,自动化机器人是由人类给它设定好相应的程序,让它面对类似流水线这种重复性很强的工作时,能够比人工劳动力更。但是这也体现了自动化机器人的一个弊端:只能执行而无法判断。相比之下,人工劳动力的好处就体现在可以自主判断产品好坏从而选择是否进行下一步流程。因此,智能化机器人应运而生。本次博览会上所展示的机器人,基本上都已朝着这一方向转化。在工业机器人领域,通过传感器采集各种环境数据变量加以分析处理,控制系统再通过对比预设的标准环境变量对机器人进行参数调整,使其具有自主判断功能。这是工业机器人从自动化转向智能化的体现。
 
  不止在工业机器人领域,智能化的趋势还展现在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等多个领域。如今服务机器人正成为机器人智能化的大体现。诸如优必选、旗瀚科技、科沃斯等企业展示的服务机器人,便是将人工智能技术与机器人充分结合,可进行语音交互、面部识别、自主信息采集、巡航避障等各种智能化行为。对此,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一针见血的指出:“机器人与人工智能的深度结合仍需持续推进,在视觉、触觉、移动、决策、预判等方面,机器人还远远达不到人类的水平。智能化水平欠缺是其尚不能步入高速发展阶段的重要制约。”由此可知,自动化机器人早已不能满足现实需求,智能化机器人才是机器人发展的终目标。
 
  机器人向多行业扩张
 
  工业机器人早应用在汽车制造业,多用于切割、焊接、转配、喷涂以及搬运这些人工难以完成的工作。随着科学技术发展,机器人逐渐被开发出各种新功能以应对人们生活的各种需求。本次大会上,我们看到除了ABB、库卡、新松、广州数控等工业机器人厂商带来工业机器人以外,优必选带来了专注于商业化场景运用的智能云平台商用服务机器人“Cruzr”;旗瀚科技为政务、商务、劳务等应用场合打造的“超级员工”金刚机器人;荷福智能带来的羽毛球运动陪伴机器人以及Festo带来的仿生水母、仿生蜻蜓等各具特色的机器人,涵盖了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等多个领域。
 
  在主论坛会议上,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张伯旭在《建设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打造北京创造新名片》主题发言中表示,当前新科技革命的突出特征是颠覆性技术加快应用发展,其带来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已知领域的迭代式技术创新以及应用的规模化拓展,更集中体现在未知领域应用的爆发式增长和大量潜在的新产业、新业态的衍生。因此,机器人技术不只应用在生产制造领域,而是开始向多行业扩张。
 
  对于机器人发展,张伯旭认为除了在工业机器人领域重点发展人机协作、真空结晶、物流搬运等机器人;在服务机器人领域,重点发展医疗、公共服务、家庭服务机器人;在特种机器人领域重点发展军用、空间和消防救援机器人。
 
  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曲道奎也表示,新松从工业机器人领域发展到现在,已经不再拘泥于工业机器人单一领域,已经开始自主研发移动机器人、洁净服务机器人等,还有智能安全的各种技术和产品。服务和消费机器人造就了智能生活和智慧生活,现在的新松是围绕着智能技术产品和服务打通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
 
  可见,尽管早期机器人的发展多应用在生产制造领域,但是现在已开始向各行各业扩张。机器人的出现不再只是为了替代人类劳动力,已深入到人们医疗健康、社交娱乐等多个方面。
 
  机器人产业格局调整
 
  早期提及机器人,先想到的都是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或地区,工业机器人四大家族ABB、发那科、库卡和安川。随着科技发展,各国都意识到了机器人的重要性,纷纷加码机器人产业发展。
 
  在本次世界机器人大会会议上,OFweek机器人网编辑获悉,以工业机器人为例,从机器人使用总量上看,的工业机器人在2016年增长速度为14%,增长到了29万台工业机器人。今年的增长速度预计为13%,今年工业机器人的数量将会达到32万台甚至更多。2016年亚太地区占据了工业机器人市场64%的份额,过去5年来亚太地区增长速度高达16%,远超欧美地区5%的增长速度。具体来看,全世界目前工业机器人使用量大的国家前5名,分别为中、日、韩、美、德。这五个国家就占据了工业机器人74%的市场,这个数字着实惊人。
 
  此外,中国电子学会发布了《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2017年)》,报告中指出,2016年我国机器人产业规模突破50亿美元,连续五年成为大应用市场。2017年中国机器人市场预计规模将达到62.8亿美元,2012-2017年的平均增长率达到28%。其中,工业机器人42.2亿美元,服务机器人13.2亿美元,特种机器人7.4亿美元。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之一,能在机器人市场取得如此瞩目的成绩,这跟我国政府政策推动以及国内企业不断努力密不可分。除了中国以外,印度、泰国等机器人市场份额也在不断上升。再看博览会上来自世界各地的机器人,结合了各国先进技术,各具特色。让人感觉,机器人技术已经不再是发达国家才享有,已经成为共同追求的目标。
 
  小结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世界机器人大会开幕式上强调,机器人是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作为世界未来的颠覆性技术,正在创造新产业新业态,推动社会生产和消费向智能化转变,进而深刻改变人类社会生活、改变世界。
 
  纵观机器人发展史,机器人从早的单程执行,到现在除了执行以外还可进行自主判断、反馈、调整,极大的加强了人机协作、人机交互的环节。机器人和人们的联系已经越来越密切。作为全人类智慧的结晶,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机器人不只是改变人类社会生活,更会彻底融入人类世界,与人友好相处。
 
  原标题:从世界机器人大会看机器人产业发展三大变革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 机器人交警“夸父”上岗:说着一口流利的四川话

    “夸父” 机器人作为全尺寸高动态双足仿人形机器人,基本实现国产化,支持360度全向移动,最高时速可达5公里,还能轻松完成20厘米高度的跳跃。
    机器人人形机器人夸父
    2025-05-06 09:53:20
  • 宇树机器人五一兼职靶场累瘫 蹲下休息跷二郎腿充电走红

    据现场工作人员透露,机器人连续工作一小时左右就会出现电量不足、过热等状况,甚至在表演时直接“瘫倒”在地,不得不紧急暂停活动进行抢修和更换电池。
    机器人宇树H1机器人
    2025-05-06 09:49:54
  • 推动人工智能发展 我国已形成完整产业体系

    经过多年持续投资布局,我国人工智能产业体系逐步完善,基础层、模型层及应用层不断升级优化,实现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据智能技术与实体经济的广泛融合。
    人工智能服务平台
    2025-05-04 09:58:02
  • 全域人工智能之城建设驶入快车道

    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政务和数据局,市卫生健康委,北京经开区管委会领导出席,来自各央国企、研究机构,及京内外近500家人工智能上下游生态企业与会。
    人工智能中国智造
    2025-04-30 09:49:19
  • AI已经成为人形机器人最大的瓶颈?

    在看似繁荣的表象下,行业共识正在逐渐浮现:人工智能(AI)技术的滞后,已成为人形机器人实现真正智能化的最大瓶颈。
    人形机器人人工智能
    2025-04-28 15:32:08
  • 从“原子”到算法!人工智能领域的“元素周期表”诞生

    研究团队发现,处于同一“主族“的算法(如支持向量机与核方法)具有相似的数学内核,而位于相同“周期“的算法(如决策树与随机森林)则共享相近的泛化能力图谱。
    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
    2025-04-27 17:01:21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智能制造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9719789;邮箱:1271141964@qq.com。

不想错过行业资讯?

订阅 智能制造网APP

一键筛选来订阅

信息更丰富

推荐产品/PRODUCT 更多
智造商城:

PLC工控机嵌入式系统工业以太网工业软件金属加工机械包装机械工程机械仓储物流环保设备化工设备分析仪器工业机器人3D打印设备生物识别传感器电机电线电缆输配电设备电子元器件更多

我要投稿
  •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1271141964.qq.com
  • 联系电话0571-89719789
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智能制造网APP

功能丰富 实时交流

智能制造网小程序

订阅获取更多服务

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抖音

智能制造网

抖音号:gkzhan

打开抖音 搜索页扫一扫

视频号

智能制造网

公众号:智能制造网

打开微信扫码关注视频号

快手

智能制造网

快手ID:gkzhan2006

打开快手 扫一扫关注
意见反馈
我要投稿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