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能制造网 论坛会议】27日,为期五天的2017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闭幕。自2015年举办以来,世界机器人大会促进了世界范围内的机器人技术交流与合作,已成为机器人行业的“奥运会”。同时,对促进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这次展会上,业内人士畅谈了此次展会的作用,以及机器人产业同其他行业的合作。
本年度的世界机器人大会以“创新创业创造,迎接智能社会”为主题。约300位来自中国、美国、俄罗斯、英国、德国等国的业界来到会场,150多家国内外机器人企业携近千种机器人参展。在23日举行的大会开幕式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致词时强调,中国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紧密结合“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加快推动机器人产业发展。
哈工大机器人集团是本次世界机器人大会上规模大的参展商,携旗下50余款明星产品亮相。哈工大机器人集团副总裁、技术官白相林表示,参加世界机器人大会对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这个展会,我们一是达到品牌的宣传作用,世界机器人大会是我们哈工大集团在国内参加的业内大会。第二,通过展会结识了很多同行,了解了同行新的技术动态,对我们日后的整体战略规划和产业布局起到很好的参考作用。第三,通过展会我们尽了自己承担的义务。现场会来很多老人和小朋友,让他们、让普通大众进一步了解机器人怎么用,机器人能解决生活中的哪些困难。所以,我们在展会上收获蛮大的。”
哈工大机器人集团由黑龙江省政府、哈尔滨市政府、哈尔滨工业大学于2014年底联合创办。据白相林介绍,机器人产业的发展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哈工大机器人集团的快速发展一方面得益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的科技实力与人才储备,另一方面得益于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他说:“从这两年的发展进程来看,我们之所以有这么好的发展速度,是我们有品牌优势,大家都知道哈工大的机器人做得很好,这种品牌优势不具有可复制性。第二,我们有非常好的人才储备。这些人才是哈工大在30年发展过程中培养出来的,有很多人才在社会其他行业工作。集团成立后,好多人才汇聚到了我们这个平台。第三是来自国家层面、地方政府层面和高校方面的政策支持和扶持。这是我们发展这么快和在行业起作用的一种重要原因。”
白相林同时承认,在机器人研发领域,中国仍落后于发达国家。但与业内国家相比,我国的机器人产业具有平台优势,产品更加丰富。“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将机器人作为重点发展领域,国家的有力支持将加快缩小与发达国家间的距离。他说:“如果单纯从技术角度来比,国内的工业机器人和国外的差距是有目共睹的,毕竟国内的工业本体与国外还是有一段距离的。这不是短时间能解决的。国外展商的产品门类相对单一,我们产品种类和门类比较齐全,而且我们涉及的领域比较多,工业、特殊行业和特种行业,我们都有相关的产品推出。这是国外公司不具备的特点,我们的特点是我们是大型的平台公司,汇聚了国内的人才、技术在这一平台孵化。我相信,未来在工业和服务机器人领域,我们会取得很好的进步,进一步缩短与国外厂家和发达国家机器人水平的差距。”
白相林认为,在未来一段发展时期,服务型机器人在国内市场的需求将越来越大,“未来还是朝着服务型机器人这个方向发展。从工业机器人角度来讲,朝着协作型、人机共存这种模式发展,这是未来5到10年的发展趋势,再往远就是朝着智能型机器人发展,这是大家的共识。近期在服务型机器人的需求上可能有很大的增长,因为服务型机器人是服务到千家万户、服务到每个人的。它的市场要远远大于工业化机器人的市场。”
大会期间,哈工大机器人集团下属公司与安徽苏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意向书。双方将在电加热智能制造方面加强合作,建立技术研发与市场营销的直接联盟,实现电加热行业工业4。0生产。安徽苏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肖中孝认为,机器人企业提供的人工智能有助于工业企业打造“智慧工厂”,人工智能与工业本体的结合将促进工业4。0目标的实现。他说:“自动化机器人也好,机器人软件服务商也好,企业也好,都扮演各自的角色,方向其实都是一致的,就是朝着国家提倡的工业4。0或者工业2025这个方向,都希望在各自的行业里获得地位,或者于,做一些积极的改变。现在整个的用工环境、用电环境都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应该说这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接下来,应该进入自动化设备更新迭代的快车道。”
原标题:世界机器人大会落幕 各行业合力推动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智能制造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9719789;邮箱:12711419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