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智能制造网 技术前沿】近日,清华大学研究团队在第254届美国化学学会年会上报告其实验工作,目标为以蚕丝为材料,制造灵敏度与弹性更高的穿戴式身体传感器。研究团队表示,目前蚕丝传感器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并暗示有可能应用于建立能感测触碰、温度或湿度,甚至分辨不同人声的更逼真的机器人。
从智能袜(Smart Socks)到健身衣,配备传感器(Sensor)能监测人体健康状态的服装日益受到欢迎,科学家正研究以蚕丝取代半导体,作为制造物联网穿戴式传感器的材料。其中一个可预见的可能性,是作为一个整合的无线系统,让医师能更容易的从远程监测病患,以便比以往更快速的针对病患的医疗需求进行处置。
据ScienceDaily报导,北京清华大学研究团队,于2017年8月下在第254届美国化学学会(ACS)年会上报告其实验工作,目标为以蚕丝为材料,制造灵敏度与弹性更高的穿戴式身体传感器。根据初步的结果,研究人员希望能进一步找到方法,建立由纳米发电机(Nano-generator)驱动,以蚕丝为材料、可自主运作的一组整合的传感器。
穿戴式身体传感器已成为新的必备科技,有极大的发展潜力。不过半导体制品先天上有延展性与弹性不佳的限制,尤其在制作穿戴式身体传感器时,无法兼顾灵敏度与延展性。
而蚕丝强度胜过钢铁,弹性比尼龙(Nylon)更佳,具备生物兼容性(Biocompatible)且质轻,有机会作为发展新一代高灵敏度且延展性佳的多用途穿戴式传感器的理想材料,用于实时监测各种身体功能。
研究团队表示,目前蚕丝传感器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并暗示有可能应用于建立能感测触碰、温度或湿度,甚至分辨不同人声的更逼真的机器人。不过蚕丝的导电性不佳,研究人员为了解决此一关键问题,进行各种测试,希望找出能提升蚕丝的导电性,达到足以应用于身体感测装置的程度。
研究人员尝试的个方式是将蚕丝置于华氏1,112~5,432度的惰性气体环境中,藉此让蚕丝充满氮掺杂碳(N-doped Carbon)及一些石墨化的粒子,而具有导电性。研究人员便运用这些具导电性的蚕丝,开发了压力传感器、能同时测量压力与温度的双模(Dual-mode)传感器,以及测量力(Force)变化的应变(Strain)传感器。
研究人员尝试的第二种方式是以石墨烯(Graphene)或纳米碳管(Carbon Nanotube)混入蚕丝,产出蚕丝当中自然的包含了部分的纳米粒子,但截至目前为止,尚无法以这种方式产生能导电的蚕丝,不过研究人员仍未放弃实验,希望终能以此一方式成功生产能导电的蚕丝。
(原标题:蚕丝为物联网穿戴式传感器理想材料 提升导电性为首要目标)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智能制造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9719789;邮箱:12711419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