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面部识别在今年才走进生活 AI起多大作用?

面部识别在今年才走进生活 AI起多大作用?

2017-09-05 09:20:29来源:驱动中国 编辑:沐子飞 关键词:面部识别人工智能芯片阅读量:30307

导读:就手机而言,全面屏即将普及、AI芯片也得以应用、面部识别同样会席卷而来。作为新一代生物特征识别系统,面部识别具备安全性更高、识别速度更快、不惧手指蜕皮等诸多优势。
  【中国智能制造网 智造快讯】科技每时每刻都在发展,但今年的进步格外明显。就手机而言,全面屏即将普及、AI芯片也得以应用、面部识别同样会席卷而来。作为新一代生物特征识别系统,面部识别具备安全性更高、识别速度更快、不惧手指蜕皮等诸多优势。
 
  这么便利的技术为何才进入生活中呢?除了等待成本的下降,数据处理速度同样是限制之一。按照麒麟970发布时的说法,iPhone 7Plus的图像识别速度是487张/分钟,三星S8的图像识别速度是95张/分钟。对比AI芯片2005张/分钟的效率,这个速度可谓是慢到极点,更不消说脸部识别处理的还是3D图片。
 
  据悉iPhone8采用的是结构光面部识别方案,从ivvi母公司超多维公布的数据来看,结构光的基本原理是结构光投射器向被测物体表面投射可控制的光点、光条或光面结构,并由图像传感器获得图像,通过系统几何关系,利用三角原理计算得到物体的三维坐标。因此,芯片处理的不仅是平面图像,更有三维的位置和尺寸信息。
 
  人工智能的加入可使数据的处理速度大大增强,像4月份推出的裸眼3D手机ivvi K5,该机就内置了一颗智能GPU加速芯片——SPD1510,能够大幅度提升3D建模、3D图像显示方面的体验。其实在处理器内部原本集成有GPU,但ivvi为了保证用户体验,不惜成本加入了这颗额外的芯片,它既可保证流畅度,还能平衡功耗。
 
  在“2017中国智能终端技术大会”上,高通副总裁指出:“今年智能手机大的亮点就是人工智能的应用。未来五年智能手机的累计出货量将超过85亿,都将会带有人工智能的功能。”
 
  华为的AI芯片抢占了市场先机,但即将面世的人工智能处理器还有很多。比如新一代高通骁龙,苹果的“Neural Engine”等等。包括ivvi在内的众多手机厂商将会借此机会为消费者提供更丰富、更好玩的新功能。
 
  原标题:面部识别在今年才走进生活,人工智能在里面起了多大作用?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 智慧城市建设恰逢其时 人工智能在安全领域有哪些应用

    AI将在未来发挥更大的作用,构建更智能、更安全的世界。企业和政府应积极拥抱AI技术,同时关注其伦理和社会影响,确保AI的发展真正造福人类。
    人工智能安全领域
    2025-05-11 09:43:13
  • 夯实学校人工智能教育 服务教育强国建设

    无论是培育人工智能领域的高端人才、激发人工智能环境中广大青少年的创新潜力,还是提升智能时代公民的适应力,都需超越传统的标准化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人工智能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
    人工智能教育
    2025-05-08 17:26:13
  • 推动人工智能发展 我国已形成完整产业体系

    经过多年持续投资布局,我国人工智能产业体系逐步完善,基础层、模型层及应用层不断升级优化,实现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据智能技术与实体经济的广泛融合。
    人工智能服务平台
    2025-05-04 09:58:02
  • 全域人工智能之城建设驶入快车道

    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政务和数据局,市卫生健康委,北京经开区管委会领导出席,来自各央国企、研究机构,及京内外近500家人工智能上下游生态企业与会。
    人工智能中国智造
    2025-04-30 09:49:19
  • AI已经成为人形机器人最大的瓶颈?

    在看似繁荣的表象下,行业共识正在逐渐浮现:人工智能(AI)技术的滞后,已成为人形机器人实现真正智能化的最大瓶颈。
    人形机器人人工智能
    2025-04-28 15:32:08
  • 从“原子”到算法!人工智能领域的“元素周期表”诞生

    研究团队发现,处于同一“主族“的算法(如支持向量机与核方法)具有相似的数学内核,而位于相同“周期“的算法(如决策树与随机森林)则共享相近的泛化能力图谱。
    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
    2025-04-27 17:01:21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智能制造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9719789;邮箱:1271141964@qq.com。

不想错过行业资讯?

订阅 智能制造网APP

一键筛选来订阅

信息更丰富

推荐产品/PRODUCT 更多
智造商城:

PLC工控机嵌入式系统工业以太网工业软件金属加工机械包装机械工程机械仓储物流环保设备化工设备分析仪器工业机器人3D打印设备生物识别传感器电机电线电缆输配电设备电子元器件更多

我要投稿
  •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1271141964.qq.com
  • 联系电话0571-89719789
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智能制造网APP

功能丰富 实时交流

智能制造网小程序

订阅获取更多服务

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抖音

智能制造网

抖音号:gkzhan

打开抖音 搜索页扫一扫

视频号

智能制造网

公众号:智能制造网

打开微信扫码关注视频号

快手

智能制造网

快手ID:gkzhan2006

打开快手 扫一扫关注
意见反馈
我要投稿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