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能制造网 市场分析】国内VR行业发展如火如荼,VR的前景看似非常美好;但从世界数据上分析,VR距离“流行”还有一段距离。9月2日,来自中欧两地的专家在举行的“聚焦中国”活动中欧虚拟现实论坛上纷纷表示,中国与欧洲在虚拟现实领域合作潜力巨大。
第74届威尼斯电影节设置了虚拟现实(VR)影片竞赛单元,虚拟现实由此成为本届电影节的一个热点话题。正如所有新兴行业发展都将遭遇到困境一样,VR产业的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并且终于成为了几乎所有厂商都难以言说的“伤口”。
9月2日,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院长赵波在“聚焦中国”中欧虚拟现实技术高峰论坛上说,研究显示,中国将成长为主要的VR市场,预计2021年中国VR市场规模将达790.2亿元,其中VR影视的市场规模将达87.9亿元。
总部位于瑞士的世界VR论坛联合创始人萨拉尔·沙赫纳说,中国VR市场,特别是与之相关的基础设施正在快速发展,而欧洲在VR内容制作上有一定优势,中欧双方在VR领域合作潜力巨大。
事实上,这种依旧带来正能量的观点,并不能拯救VR产业的市场关注度,时间来到2017年上半年,被极速冷却的VR产业,似乎并没有“调整”完毕,以一个新的姿态出现在公众面前,此片曾经红火的市场,也从之前的不温不火,转向了冷淡,令人颇为唏嘘。
国内VR内容生产的短板,可能还需要等到更廉价的硬件和更简单的应用问世之后才能真正解决。而等到技术的缺陷被人们熟知之后,资本的大量投入无法冲破技术的瓶颈时,市场就会重回理性,资本的力度就会变小。这也就导致了产品研发的滞后,与厂商研发计划的“极冻”,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意思就是如此。
诚然,当的PC VR平台的画质、眩晕感也开始受到诟病的时候,厂商和用户都意识到目前VR产品的性能还远远不够。
多家大公司以及此前被公布的多达200个以上的VR项目,被迅速叫停并冷冻封存。但是在此阶段,仍然有更多的业内人士认为,这轮寒潮或许并非行业的全貌,而是整体处于调整期,市场将渐趋回归理性。
目前VR产业需要的,是能够为这个市场进行坚定投资,开发新产品的公司,同时资助们为他们的平台制作出的独占产品。但过多小公司的涌入,却又将这个市场碎片化,导致各平台游戏不均衡,玩家也就失去了消费的理由。
既然只是买来尝尝鲜,那么百元左右的VR眼镜就足够了,VR一体机的价格一般都在四位数,贵的甚至要四五千元,愿意当小白鼠的用户还不足以支撑这个尚未建立行业标准的新兴市场。如果不能保证高质量的后续内容,新鲜劲很快就会过去的。手机,也许是一种,可是昂贵的VR一体机,却成了一种浪费。
尽管VR技术还没有成熟,VR设备尚未普及也制约了VR旅游行业爆发,也有不少企业因此放弃了这个领域,但并不意味着VR旅游只是一场哗众取宠的闹剧。VR硬件技术瓶颈也正在设备商的发展中得到突破,而这些都在推动着众多个行业的发展。
归结来说,终导向盈利造成行业欣欣向荣的,永远都是成熟的技术与的产品,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消费者非常乐意为更好的体验感而买单,前提是这种产品要物有所值。
为推动VR+影视等内容应用的普及,工信部鼓励中国VR企业“走出去”,以联合开发、产业联盟、专题研讨等多种交流方式,搭建中欧企业合作的桥梁,引进欧洲在VR内容制作方面的先进技术、产业经验以及人才资源,携手推动中欧VR健康、快速发展。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智能制造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9719789;邮箱:12711419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