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能制造网 本站原创】依赖大量进口传感设备营造出的繁荣景象只是暂时的,背后的安全隐患难以消除。就像业界当年为克服对进口芯片的依赖而奋起研究“中国芯”一样,现在传感器产业也亟待一场“中国制造”的洗礼。MEMS传感器面对的征程艰难也漫长。
我国物联网存基础性短板 MEMS传感器任重道远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各国政府为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不约而同把目光投向早已形成概念但久久未受重视的物联网,展开了发展物联网产业的科技竞赛。时至今日,物联网早已不是单纯为刺激经济增长而被临危受命的边缘技术,而成为人类开创未来的重要支撑,将变得如同互联网一般不可或缺。
面对这样一项影响深远的核心技术,凡是具备足够实力的国家,都在争取打造本土上的完整产业链,避免受制于人,我国当然也不例外。物联网产业内部层次分明,终端设备、通讯网络、中枢平台、应用软件等都各自形成独立市场,各有专业玩家,呈现出不同生态。
虽然总体而言,我国物联网各细分领域都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但还是暗藏不少问题与短板。近日,中国经济信息社江苏中心发布《2016-2017中国物联网发展年度报告》,显示我国传感器产品种类齐全的企业当前占比不足3%。
传感器是物联网网络架构的基础设备,居于产业链的底层。若是根基不牢,则物联网这座大厦就难以拔地而起。依赖大量进口传感设备营造出的繁荣景象只是暂时的,背后的安全隐患难以消除。就像业界当年为克服对进口芯片的依赖而奋起研究“中国芯”一样,现在传感器产业也亟待一场“中国制造”的洗礼。
在我国的传感器短板中,又以MEMS(微机电系统)传感器为大缺口:长期以来,我国MEMS传感器几乎全部来自海外。MEMS传感器对各种传感装置的微型化起着重要推动作用,广泛应用于卫星、运载火箭、航空航天设备、飞机、汽车、医疗、机器人、环境监测、可穿戴设备等领域。如果我国不能掌握MEMS传感器的制造技术并主导其生产,无疑将阻碍本土物联网产业前进的步伐。
巨大的缺口也就意味着广阔的上升空间。目前,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我国MEMS传感器产业初现转机,包含研发、设计、代工、封测、应用等环节的完整产业链初步形成。但是与欧美的同行相比,国产MEMS传感器的市场竞争力还很薄弱。为了加速赶上乃至超越进口产品,业界还需从这些方面努力:
,加大本土研发人才的培养力度,同时积极引进有丰富经验的MEMS工程师,做好基础研究工作。针对MEMS传感器开发耗资多、耗时长的特点,企业与高校应加强合作,优势互补,推进科研成果的产业化。
第二,政府相关部门可优先扶持重点企业,加速培育具有影响力的MEMS传感器本土制造商,先在市场占下一席之地,以此为基础拉动整个产业发展。
第三,针对MEMS传感器的价格与产品的重要性及开发难度不成正比、采购商压价严重、制造商盈利困难的现状,国家相关部门可出台政策予以适当的宏观调控,为生产企业争取更多可持续发展空间。
在国产物联网传感器的崛起之路上,MEMS传感器面对的征程艰难也漫长。它的成长必能为整个产业提供切实的驱动力和发展经验,更将提振产业前行的信心。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智能制造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9719789;邮箱:12711419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