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能制造网 市场分析】近年来,人工智能热度持续不减,从技术开发、软件服务到智能制造,各行各业竞相推出相关产品或服务。在互联网深度融入人们生活的当下,谁在新风口占得先机,谁就可能赢得未来。
随着人工智能等更多新技术进一步成熟,机器人将变得更加聪明,在很多领域、很多场合都能承担更多工作,成为人类重要的助手和工具。
中国电子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徐晓兰说:“中国正在通过为企业与投资者搭建产学研对接平台,将科研成果与产业发展、社会大众应用有机结合,实现创业链、资金链、产业链良性互动,以推进机器人等产业发展。”
在国外,智能化设备已经在农业中广泛应用,我国在这方面落后不少。要下大力气将卫星导航、传感技术、计算机测控技术、无线通信技术、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和设备应用到农业机械领域,推广普及智能化农机,以农机智能化农业现代化。
支撑新模式、新业态发展的是前沿技术。无人便利店等新兴智能代工应用能否真正进入生活领域,靠的是云计算、人脸识别等智能技术的不断升级。人工智能技术的升级推动各环节配置,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无人化、智能化。
东莞市机器人技术协会副会长罗百辉表示,智能代工也要避免盲目跟风,应从自身的能力、资金、市场、内部技术支持、管理基础等方面综合考虑。
目前中国只有不到30所大学的研究实验室专注于人工智能,输出人才的数量远远无法满足人工智能企业的用人需求。如果中国大学对学生提出更高的数学和统计学要求,并且集中资源发展该领域前沿研究,人工智能的发展必将受益匪浅。
业界普遍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并不容易。尤其要注意的是,不应该只是简单的机器替代人工,而应该与产业升级结合起来。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更需要结合自身人才、资金、需求的情况来进行。
国务院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将“加快培养聚集人工智能人才”。在地方层面,浙江省委组织部副部长姚志文说:“浙江计划用5年的时间集聚50位的人工智能人才、500位科技创业人才、1000位研发人才、1万名工程技术人员和10万名技术人才。”
对此,南京理工大学教授吴晓蓓建议,合理规划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突破领域,尽快研究出台符合我国发展实际的“工业机器人产业技术路线图”。同时,为中小企业应用本土产品实现“机器换人”提供解决方案、给予资金扶持等。“机器人的应用十分宽广,相关人才培养计划也应摆上日程。”
为进一步推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工信部将会同相关部委、科研机构、产业组织和行业企业,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等产业指导性文件的基础上,出台一批具体的产业推进措施,加速政策落地,促进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在未来快速健康发展。
当前,人工智能前沿技术正在酝酿中,虽然暂时无法预测技术革命将从哪里突破,但业界普遍预计,软硬件结合的智能化是大趋势。面对人工智能一波又一波的新浪潮,我们只有勇于站在新风口,掌握核心竞争力,才能处变不惊,与时俱进。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智能制造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9719789;邮箱:12711419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