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智能制造网 市场分析】自2013年以来,中国就已成为大的机器人市场。为了优化机器人产业结构,我国从2013年到2016年便推出了一系列相关产业政策。在政策助推下,我国机器人产业未来一段时间仍将保持高速增长,在市场潜力、开放合作、智能化等方面具备良好发展前景。
自2013年以来,中国就已成为大的机器人市场。随着近几年机器人市场的壮大,我国在关键技术和关键零部件研发上也屡获突破,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的多元化应用场景不断拓展,成长起来一批创新能力强的企业。根据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数据,自2012年以来,机器人行业的公司数量从不到300家增加到3400家。
值得注意的是,智能机器人的发展使得机器人应用不再局限于工业领域,健康医疗、教育娱乐等家庭服务机器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称,家庭用机器人将形成数百亿美元的全盛时代。
但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机器人产业还存在较大差距。一方面,机器人产业链关键环节缺失,零部件中高精度减速器、伺服电机和控制器等依赖进口;另一方面,核心技术创新能力薄弱,产品质量可靠性低;此外,机器人推广应用难,市场占有率亟待提高;企业“小、散、弱”问题突出,产业竞争力缺乏;机器人标准、检测认证等体系也亟待健全。
为了优化工业机器人产业结构以及产业实现升级,我国从2013年到2016年便推出了一系列相关产业政策。2013年,工信部发布政策《关于推进工业机器人发展的指导意见》;在2015年,国务院发布政策《中国制造2025》;2016年工信部、发改委、财政部发布政策《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这些政策明确指出,机器人产业与制造业有相互影响的重要性,未来智能制造将作为中国制造业发展的重点发展领域,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事实上,我国现有机器人企业中大部分都是未来前景有限的小公司,而传统机械工程行业或新兴互联网公司的强大玩家还正在进入这一领域。因此除了加强政策引导推动之外,政府还需要合理布局规划,强化产业配套和区域分工合作,形成若干各具特色的产业群体,避免重复建设。从地域上看,目前长三角、珠三角和东北等地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产业集聚,同时一批企业在中国投资建厂,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与此同时,我国机器人产业要整合研发研制力量,突破核心关键技术短板,要以集成应用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带动产业发展,要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相结合,鼓励并购,扩大自主品牌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其中,工业机器人将会成为整个机器人产业前进的巨大助推力。业内预测,今年中国工业机器人的销量有可能达到11万台,到2020年超过20万台,比2015年增长近2倍。到2020年工业机器人的保有量将达到100万台。
总体而言,中国机器人产业未来一段时间仍将保持高速增长,在市场潜力、开放合作、智能化等方面具备良好发展前景。据机器人联合会 (IFR) 预测,到2019年,中国的机器人市场将占据市场需求量的40%。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智能制造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9719789;邮箱:12711419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