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华为携手中移动推出“低空数字化应用创新基地”

华为携手中移动推出“低空数字化应用创新基地”

2017-10-18 10:03:25来源:c114 编辑:一不做 关键词:5G移动通信无人机阅读量:27313

导读:近日,由中国移动5G联合创新中心、上海通用航空产业联盟、华为Wireless X Labs等共同设立的全国“低空数字化应用创新基地”在上海正式揭幕。
  【中国智能制造网 企业动态】近日,由中国移动5G联合创新中心、上海通用航空产业联盟、华为Wireless X Labs等共同设立的全国“低空数字化应用创新基地”在上海正式揭幕。
 
  来自IDC的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无人机销售量近10万架,市场规模近3亿元;2016年达到39万架,预计2019年销量将突破300万架。然而,一方面是无人机产业的迅猛发展、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另一方面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也使无人机进一步发展陷入尴尬局面。
 
  近日,由中国移动5G联合创新中心、上海通用航空产业联盟、华为Wireless X Labs等共同设立的全国“低空数字化应用创新基地”在上海正式揭幕,为无人机联网后的监管探索和应用创新加速提供了一个有力平台。
 
  “接入低空移动通信网络的网联无人机,可以实现设备的监管、航线的规范、效率的提升,促进空域的合理利用,产生巨大经济价值。”中国移动研究院副院长黄宇红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无人机接入蜂窝网络不仅有助于促进监管的完善,更将加速无人机应用的创新和发展。
 
  根据预测,2020年消费级无人机将达到1600万台,将形成一个数以千万计的无人机网络,7x24小时不间断地提供航拍、送货、勘测等各种各样的个人及行业服务,进而构成一个全新的、丰富多彩的“网联天空”。
 
  无人机监管困境亟待突破
 
  据悉,对于无人机的监管中国民航局与工信部已经达成了一些共识--无人机属于新事物,目前正在进行分类管理。“根据无人机的大小我们有着不同的监管要求,两年前便已要求1.5KG以上的无人机必须接入国内指定的4家云服务提供商之一进行联网,通过云服务可以记录无人机的运行轨迹,包括监控飞行有没有超过高度、范围等。”中国民航局通用飞行标准处处长陈广承向我们介绍到。
 
  他表示,相关部门已经意识到,一刀切的“禁飞”并不能解决无人机的监管困境,而国家已在进行顶层设计,通过在“低空数字化应用创新基地”对无人机与蜂窝物联网的深入结合进行探索,将有助于了解实际问题,并为无人机监管提供参考依据。
 
  需要指出的是,这一创新基地位于浦东机场附近,分别为临港奉贤园区为中心和临港滴水湖西岛为中心、各自坐标直径6公里、真高200米的圆形空域。在基地揭幕当日,我们每隔几秒钟就会看到头顶的大飞机呼啸而过,无人机与大飞机出现在同一个画面的场景不时上演。陈广承告诉我们,我们看到的大飞机都至少在900米以上空域,而无人机的飞行高度被限制在120米以下,因此无须担心。
 
  “如果能够在这种环境下切实证明低空飞行和民航之间可以和谐共存,那么就会更加具有示范意义。”华为无线应用场景实验室(Wireless X Labs)负责人王宇峰称,“国家开放整个空域是比较困难的。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基地能够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希望未来有更多的地方政府进行实践,发现问题然后解决问题。国家层面已经在探讨低空空域如何进行民用化问题,但因为各种安全问题而受阻,而这些安全问题目前还限于想象,我们现在就是要在实践中证明能够解决这些问题。”
 
  联网打开无人机应用新世界
 
  值得注意的是,“低空数字化应用创新基地”将搭建4G+5G网络,为低空数字化应用创新提供的实验环境。
 
  黄宇红表示,从4G过渡到5G将会给无人机联网应用带来一次飞跃。5G更大的带宽使得传送信息的能力更强,而超低时延意味着对无人机更加的控制。“无人机实际上是一个飞行平台,它所承载的东西要比汽车所能承载的业务和种类多达十倍以上,我们这个基地是希望做好底层的连接性的可能,让移动通信技术除了服务于人外还能服务更多的对象,这将带来巨大的变化。”王宇峰解释道。
 
  一旦无人机合法化,联网和实时将带来完全不同的应用。他举例称,在大量无人机上搭载全像摄像头,通过5G超大带宽用户就可以观看实时的AR/VR影像,从而实现旅游预览实时沉浸式体验;现在的森林火灾是在火势很大后才被获知,如果使用带有红外摄像头的无人机对森林进行巡航,可以时间发现火种,通过后台的人工智能分析及时报警,并采取对应措施,避免森林火灾;同样利用无人机巡航,可以监测寒冷地区的电线积雪情况,避免电线被积雪压断从而影响当地的生活生产;野外探险也可以使用无人机,帮助寻找那些迷路的驴友。
 
  在王宇峰看来,5G真正的大应用一定是在4G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正如3G智能手机时代的应用卡位战一样,5G应用的培育在4G时代就已经开始。“我们常说的‘4G培育,5G繁荣’,意思是说先用4G把无人机联网连起来,这能够解决目前30-60%的问题,之后我们再用5G把应用的体验做到更上一个台阶。”
 
  创新基地成立仪式上,亿航智能、易瓦特、优云、星逻智能、天眼激光、拓攻、优伟斯、奥科赛、容祺智能等无人机企业展示了一系列新应用,包括无人机物流配送、倾斜摄影、无人机管理云、自动充电及停机坪管理、激光雷达测绘、热成像追踪、太阳能无人机、水陆两用无人机等。
 
  探索中国“空中走廊”可能性
 
  陈广承表示,“低空数字化应用创新基地”设立,实际上意味着我国对低空空域的探索走在了前列。放眼海外,目前美国已投入上百亿美元资金设立“空中走廊”计划,意在构建美国的空中交通体系。
 
  据介绍,这一创新基地的长期目标是要在整个地球表面10-300米的空域实现数字化。“首先是纳入超宽带的连接,其次是超低时延控制,同时引进空间自定位,第四个是微秒级的高精度授时,从而使低空域的各种飞行实现协同。这四个点组成了低空空域的真正数字化,从而才能实现飞行机器人的应用,而不是我们今天看到的飞行器。”王宇峰补充到。
 
  而从短期来看,“低空数字化应用创新基地”希望无人机产业借助这个平台更快地实现联网,使无人机产业通过这个基地在短期内能够获得一些新能力,同时企业能够利用这个新能力实现变现,从而使产业实现良性循环。
 
  在采访中王宇峰描述了这样一幅画面--利用运营商这张几乎无处不在的网络将这些飞行的无人机连接起来,另一端则连接到人工智能和云端应用上,这样就相当于让物理世界去管理好物理世界,人只要做好规划和设计就好。日常的飞行管理就让计算机平台、云平台和人工智能来处理,由此使整个空域得到逐步地开发--我们期待着这样时代的到来。
 
  (原标题:无人机加持5G 华为携中移动加速低空应用)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 机器狗、无人机…… 安全防线更具“未来感”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智慧城市建设已成为全球城市发展的重要趋势。作为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能装备巡逻系统通过整合先进的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算法,为城市治理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
    机器狗无人机智能装备巡逻系统
    2025-05-11 09:56:30
  • 改革在路上 | 达州打造低空经济“新样板”

    达州拥有河市通用航空产业园、达州数字经济产业园等完善的产业资源,以及完整的上中下游配套产业体系,“数据 ”“算力 ”“智慧 ”百亿级产业集群能助力低空经济发展;且拥有1个民用机场、1个通用机场和7个临时起降点,有坚实的低空飞行网络基础。
    低空经济无人机
    2025-05-10 08:20:11
  • 7月,低空巨头云集北京,共探无人机应用及防控

    “2025国际无人机应用及防控大会”作为中国华北地区无人机及无人系统领域首屈一指的风向标盛会,将于2025年7月5-7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隆重举办。
    无人机无人机应用无人系统
    2025-04-27 14:52:06
  •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5G商用5年除速度比4G快 用户感受不明显

    在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院士看来,5G总体上下载速率比4G快七、八倍,但用户感受一般,面向工业也没有预想的那么快,这对6G的发展提出了六大挑战。
    5G邬贺铨院士
    2025-04-14 13:12:16
  • 重庆电信:5G+自动驾驶赋能园区智慧化供应链

    重庆市通信管理局将持续发布第六届“绽放杯”5G应用征集全国大赛、重庆区域赛的典型应用示范案例,进一步展示市5G应用的融合创新水平,加快推进5G行业应用规模化发展。
    5G自动驾驶
    2025-04-10 11:42:33
  • 贵州召开高铁移动通信网络覆盖质量提升推进会

    会议指出,近年来,贵州高铁发展迅猛,全省高铁通车运营里程已达1800余公里,为广大人民群众出行带来了便捷,但同时也看到,高铁沿线部分区域,尤其是桥梁、隧道的4G/5G移动通信网络覆盖还存在一定的盲区盲点,给旅客带来不便。
    移动通信科技
    2025-04-07 10:27:58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智能制造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9719789;邮箱:1271141964@qq.com。

不想错过行业资讯?

订阅 智能制造网APP

一键筛选来订阅

信息更丰富

推荐产品/PRODUCT 更多
智造商城:

PLC工控机嵌入式系统工业以太网工业软件金属加工机械包装机械工程机械仓储物流环保设备化工设备分析仪器工业机器人3D打印设备生物识别传感器电机电线电缆输配电设备电子元器件更多

我要投稿
  •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1271141964.qq.com
  • 联系电话0571-89719789
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智能制造网APP

功能丰富 实时交流

智能制造网小程序

订阅获取更多服务

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抖音

智能制造网

抖音号:gkzhan

打开抖音 搜索页扫一扫

视频号

智能制造网

公众号:智能制造网

打开微信扫码关注视频号

快手

智能制造网

快手ID:gkzhan2006

打开快手 扫一扫关注
意见反馈
我要投稿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