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云计算市场群雄并起 避过误区是关键

云计算市场群雄并起 避过误区是关键

2017-10-21 09:42:16来源:数字商业时代 编辑:一不做 关键词:云计算云服务云存储阅读量:31578

导读:近年来,阿里、腾讯、百度、三大运营商、华为等巨头企业先后开展云计算相关业务,将其作为企业发展的新增点,行业公司的技术能力、市场规模也在稳步提升。
  【中国智能制造网 市场分析】作为下一代信息技术的核心应用之一,云计算市场前景日趋明朗。近年来,阿里、腾讯、百度、三大运营商、华为等巨头企业先后开展云计算相关业务,将其作为企业发展的新增点,行业公司的技术能力、市场规模也在稳步提升。
 
  进入2017年以来,云计算的普及逐渐进入快车道,“上云”已经不再是企业拥抱新技术的口号,而是变成了一种实实在在的行动;与此同时,云计算厂商也是闻风而动,纷纷全力杀入云计算市场,意图抓住云计算市场发展的红利,分得一杯羹。
 
  云计算凭借自身在敏捷性、可扩展性、成本等方面的优势,正在成为企业进行IT转型的优先选择。可以说,从概念到落地,从投入到盈利,云计算市场“攻守易位”堪称是进入下半场的标志。正如Gartner所预测的那样:公共云服务市场将在2017年增长18%,总计2468亿美元;到2020年,云计算市场将增长到3833亿美元。
 
  而从2017年的上半年中国云计算市场的发展态势看,几乎所有的云计算厂商都不约而同地瞄准了几大方向:行业、开源、安全、生态;但与此同时,云计算市场的发展也出现了一些细微的变化,这些变化,或许将决定未来云计算市场的发展。
 
  比如,公有云尽管是大势所趋,但未必能在短时间之内一统天下;OpenStack尽管是开源流派中的重要力量,但开源显然不能与OpenStack划等号;云计算虽然是一个规模效应突出的领域,但对于长尾用户来说忠诚根本无从谈起……
 
  尽管云计算市场发展迅速,但从目前市场的整体规模看,依然还比较小。其中,以亚马逊AWS为例,作为行业领头羊,其年营收也不过100多亿美元,只占到云计算市场整体的5%左右。目前,市场的集中度并不明显,在这样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中,谁跑得快、跑得稳,谁就能真正在云计算下半场中脱颖而出。
 
  是什么让云计算企业不谋而合?
 
  在互联网应用日渐深入的今天,“信息透明化”几乎已经成为现实;不仅如此,对于许多经典的商业逻辑,同样也更加透明。在云计算行业,不论是产品技术的创新,还是持续发展的路径,几乎都是透明的。
 
  尤其在云计算进入下半场已经成为业界共识,几乎所有的云计算企业都意识到了下半场的关键点所在。对于行业、开源、安全、生态等四大趋势,不论是华为、新华三、浪潮等ICT企业,还是阿里云、腾讯云、京东云等互联网企业,抑或是亚马逊AWS、微软等巨头,都在倾全力投入。
 
  一、赋能行业
 
  来自市场调研机构IDC的报告显示,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所有企业应对挑战的主要战略,预计到2018年,1000强企业中的67%、中国1000强企业中的50%都将把数字化转型作为企业的战略核心。
 
  当数字化转型逐渐成为各行各业谋求转型升级的核心路径,以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开始被企业广为关注。因此,深入各行各业也成为云计算下半场的重要特征之一,几乎所有的主流云计算厂商都在谋求将云计算应用到更多的行业和领域中去,并为之“赋能”。
 
  比如,在制造业,制造业的云端改造已经为行业带来了两方面的利好:一是云计算正在驱动制造业的智能化,除了提升生产协作效率,还有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和组织方式创新;二是传统制造业面临很多积重难返的问题,生产方式的落后只是其一,销售模式、管理模式需要引入更加科学的方法。
 
  二、拥抱开源
 
  对于已经进入下半场的云计算市场来说,开源已经成为核心趋势之一。目前,几乎所有的云架构都是基于开源产品的二次开发,无论是自主知识产权还是自研自建,开源已经成为云计算领域事实上的标准。
 
  正如红帽公司总裁兼CEOJimWhitehurst所认为的那样:开源推崇的是一种社区文化。每个社区的成员,既是积极的代码贡献者,又是开源技术的使用者和推广者。他们的所有努力都是在为自己创造一个更自由的空间,一个自己想要的世界。
 
  在云计算日渐普及的今天,许多开源的参与者和受益者都来自于企业一线,他们不仅了解企业IT应用的痛点,同时也在贡献更有针对性地的解决方案。以应用日益普及的OpenStack为例,凭借其在成本、效率、部署、灵活性等方面的优势,OpenStack部署增长率已经达到历史性的44%,在美国财富100强中50%的公司都在使用OpenStack平台,目前已经有500万个处理器核心是运行在OpenStackCloud上。
 
  (原标题:云计算领域巨头林立 避过误区是关键)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智能制造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9719789;邮箱:1271141964@qq.com。

不想错过行业资讯?

订阅 智能制造网APP

一键筛选来订阅

信息更丰富

推荐产品/PRODUCT 更多
智造商城:

PLC工控机嵌入式系统工业以太网工业软件金属加工机械包装机械工程机械仓储物流环保设备化工设备分析仪器工业机器人3D打印设备生物识别传感器电机电线电缆输配电设备电子元器件更多

我要投稿
  •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1271141964.qq.com
  • 联系电话0571-89719789
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智能制造网APP

功能丰富 实时交流

智能制造网小程序

订阅获取更多服务

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抖音

智能制造网

抖音号:gkzhan

打开抖音 搜索页扫一扫

视频号

智能制造网

公众号:智能制造网

打开微信扫码关注视频号

快手

智能制造网

快手ID:gkzhan2006

打开快手 扫一扫关注
意见反馈
我要投稿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