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辅助驾驶技术加快普及 自动驾驶汽车发展需循序渐进

辅助驾驶技术加快普及 自动驾驶汽车发展需循序渐进

2017-10-26 13:30:53来源:中国智能制造网 编辑:半城明灭 关键词:自动驾驶辅助驾驶无人驾驶阅读量:50233

导读:为了填补眼下的市场空缺,更好地推动技术成熟,不少企业开始大规模运用辅助驾驶技术。未来,随着自动驾驶技术进一步突破与完善,以及在法律方面得到规范,自动驾驶汽车行业将迎来真正的爆发。
  【中国智能制造网 行业动态】目前,由于自动驾驶技术发展水平有限,别的自动驾驶汽车还在研发当中。为了填补眼下的市场空缺,更好地推动技术成熟,不少企业开始大规模运用辅助驾驶技术。未来,随着自动驾驶技术进一步突破与完善,以及在法律方面得到规范,自动驾驶汽车行业将迎来真正的爆发。

辅助驾驶技术加快普及 自动驾驶汽车发展需循序渐进
 
  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自动驾驶汽车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近。除了科技企业外,越来越多的汽车制造商也已经开始研发自动驾驶技术,特斯拉首当其冲,随后宝马、奥迪、福特、通用、丰田等都踏入这一行列当中。
 
  自动驾驶技术水平仍有待提升
 
  自动驾驶汽车的发展其根基就在于自动驾驶技术的突破与完善。目前,汽车行业公认的两个自动驾驶技术分级制度分别是由美国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局(简称NHTSA)和自动机工程师学会(简称SAE)提出的。
 
  以分类更加详细的SAE版本为例,该版本共有L0到L5六个级别,其中L0级为完全人工驾驶。此外,从L1级别到L5级别则是自动驾驶技术的详细分级。
 
  L1级别:自动系统有时能够辅助驾驶员完成某些驾驶任务,比如我们常说的车道保持系统和自动制动系统就属于L1级自动驾驶的范畴;
 
  L2级别:自动系统能够独立完成某些驾驶任务,但驾驶员需要监控驾驶环境并准备随时接管;
 
  L3级别:驾驶员将不再需要手脚待命,机器可以独立完成几乎全部的驾驶操作,但驾驶员仍需要保持注意力集中,以便随应对可能出现的系统应对不了的情况;
 
  L4级别:自动系统可以完成所有的驾驶操作,驾驶员无需保持注意力,但只适用于部分道路,通常是指在城市中或是高速公路上。
 
  L5级别:L5与L4的驾驶需求保持一致,但是对道路的要求没有限定,可以在任何的场景下行驶。
 
  为了防止生命和安全受到威胁,自动驾驶汽车需要高度的可靠性,需要能够应对多种不同的情境。但是,就目前来说,由于自动驾驶技术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许多情境都无法应付。例如,在美国,自行车手在等红灯时的来回摇摆会让谷歌的自动驾驶汽车感到困惑;在澳大利亚,沃尔沃的工程师发现很难预测袋鼠的行动。
 
  因此,目前还没有成熟的L3级别自动驾驶汽车在市场上批量投入,更多的还只是L2级别的车辆。许多公司都将L3及以上级别的自动驾驶汽车商用日期放在了2020年之后。
 
  辅助驾驶技术日渐普及
 
  在自动驾驶技术亟需突破与完善,而自动驾驶之风又兴盛日隆的情况下,不少企业选择大力发展辅助驾驶技术,在现有车型或是新款车型上标配使用。一方面可以提升汽车的安全性与智能性,另一方面也可以测试相关技术的可靠性,为进一步发展更别的自动驾驶技术提供参考。
 
  日产计划在2018年大部分美国产品线中将自动紧急刹车作为标准后开始部署ProPILOT辅助系统。ProPILOT辅助系统将成为日后自动驾驶技术的雏形,不过眼下它的功能大部分都限制在公路的辅助驾驶上。
 
  据悉,按下方向盘上的ProPILOT按钮即可打开用于检测周围驾驶环境的雷达和摄像头。通过ProPILOT辅助系统和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Rogue能够在保证车速的情况下又能跟其他车之间保持安全的距离并不会发生车道偏离的情况。
 
  而在此前,本田就已经开始向廉价车型提供驾驶辅助技术套件。2018款飞度是本田在美国在售价格便宜的新车,现在它又成为了配备自适应巡航控制、自动紧急刹车灯功能的便宜车型之一。一辆1.9万美元不到的飞度却拥有本田Sensing的驾驶辅助技术。
 
  自动驾驶汽车发展非一日之功
 
  据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公司统计,到2025年自动驾驶汽车可产出2000亿至1.9万亿美元的产值。据另一家分析机构IHS Research报告指出,无人驾驶量产汽车将在2025年上市,估计销量可达23万辆。
 
  自动驾驶汽车虽然前景光明,但是发展过程也绝非一日之功。自动驾驶汽车的开发项目时间长、规模大,对资金的需求量较高,不少域内企业都开始选择加强合作,跨界联盟正成为自动驾驶行业发展的一种新的趋势。
 
  由于自动驾驶技术研发门槛高,实现从辅助驾驶到全自动无人驾驶的技术路径较长,未来还需要长期、大量的资本和人力投入。不过,未来随着在技术和法规方面不断取得突破和完善,自动驾驶时代终将精彩到来。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智能制造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9719789;邮箱:1271141964@qq.com。

不想错过行业资讯?

订阅 智能制造网APP

一键筛选来订阅

信息更丰富

推荐产品/PRODUCT 更多
智造商城:

PLC工控机嵌入式系统工业以太网工业软件金属加工机械包装机械工程机械仓储物流环保设备化工设备分析仪器工业机器人3D打印设备生物识别传感器电机电线电缆输配电设备电子元器件更多

我要投稿
  •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1271141964.qq.com
  • 联系电话0571-89719789
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智能制造网APP

功能丰富 实时交流

智能制造网小程序

订阅获取更多服务

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抖音

智能制造网

抖音号:gkzhan

打开抖音 搜索页扫一扫

视频号

智能制造网

公众号:智能制造网

打开微信扫码关注视频号

快手

智能制造网

快手ID:gkzhan2006

打开快手 扫一扫关注
意见反馈
我要投稿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