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能制造网 智造快讯】随着物流自动化发展不断提速,无人机在物流领域的应用持续深入。近日,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联合其他机构共同研发的首款吨位级货运无人机在陕西蒲城成功“首飞”。
具备短距离起降能力 中国造吨位级货运无人机首飞
中国科学院26日宣布,该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联合其他机构共同研发出首款吨位级货运无人机。
这款大型货运无人机名为AT200,全长11.84米、翼展12.8米、高4.04米,大起飞重量3.4吨,是当前国内外民用无人机领域的“大家伙”。它的货仓容积为10立方米,有效载荷达1.5吨。
26日,AT200在陕西蒲城内府机场成功“首飞”,整个飞行过程持续26分钟。飞机在预定高度盘旋两周,全程状态稳定,航迹跟踪,达到设计要求。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的研发团队介绍,AT200配备了先进的飞控系统和指挥系统,彻底摆脱对飞行员的依赖,在指控中心实现飞机“一键自主起降”。无人机飞控手只需监控机上状态,必要时通过简单操作即可改变飞行状态,极大降低货运成本和操作难度。
科研人员说,他们以单引擎飞机P750XL为原型机进行了无人化研发设计,突破了有人机改无人机总体设计、飞机―发动机―控制系统匹配、飞机气动参数辨识、全机质量特性测试等关键技术。AT200具有货运载荷大、续航时间长、起降能力强等性能优势,具有商业价值潜力。
举例来说,AT200的巡航速度为每小时313千米,续航时间长约8小时、航程2183千米,实用升限可超过6000米。飞机在满载货物时可以在200米以内完成起飞和着陆,甚至可以在土坡、草地上起降运行。如此一来,在陆运交通不发达的西部山区及高海拔地区,它也可以完成点对点的货运支线运输。
专家特别指出,AT200短距离起降能力解决了海岛大吨位无人机的起降难题,通过后续加设定点投放能力,进一步增加投放精度的飞机将在“一带一路”沿线东南亚国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AT200由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朗星无人机公司抓总研制,研发团队表示接下来将推进AT200的适航取证工作,争取早日投入商业运行。
原标题:中国造首款吨位级货运无人机首飞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智能制造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9719789;邮箱:12711419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