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能制造网 智造快讯】“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对我国制造产业变革影响深远,对企业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需要面对“中国制造2025”发展新趋势,深入分析企业岗位及人才需求变化,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智能制造风口将至 “人才危机”释放巨大就业缺口
随着“机器代工潮”进一步袭来,越来越多的员工尤其是从事重复性高的简单劳动者开始担心机器会使自己面临失业!由此以霍金为代表的“机器威胁论”以及企业家推崇的“机器促进自动化效率化”声音纷至沓来。甚至比尔盖茨提出了应该向“机器人收税”的意见。但当下我国制造业智能化转型下的人才危机丝毫不亚于失业危机。
中国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人退机器进已成定局,作为信息技术与自动化技术相结合的智能控制技术将在工业制造及人类的日常生活中大行其道。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化设备的广泛应用,工业生产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人工智能的发展,特别是智能控制技术向着智能化方向发展,导致社会各个领域急需智能控制技术专业的技术人才。
大家都号称要推动智能制造,但是,智能制造不能以一个脚来看整个大象,现在不是盲人摸象的局面,而是仅仅基于自己的产品,赋予了它“智能”的外衣然后就来推进自己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
中国制造2025年的计划,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培养人才,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我们现在这个时代是在智能制造大背景下,智能制造对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新的条件、新的要求,首先我们培养的人才需要专业融合的技能,不在只是熟悉一门单一的专业,而是能将多个专业融合在一起运用,还有学习和动手技能。
从近期职场行情看,制造业是人才需求大户,其需求还将进一步增长,重点发展领域人才的需求特点是:高层次研发人才需求呈现旺势;技能型工人需求量大,生产岗位需求数量排在第二位,仅此于科技活动岗位,具有一线操作和管理经验的高技能工人呈现供不应求的态势;复合型、实用型、经验型人才是需求重点。
伴随着智能制造时代的来临,软件虚拟系统与现实制造的融合已贯穿整个生产和客户服务价值链中,在这样的条件下,学生和工程师要掌握智能制造领域的技术,如数字化设计和调试、自动化生产和调试,以及智能系统和维护技能。
智能制造的核心是建立智能工厂和数字车间,发展智能装备,实现智能生产。企业的发展趋势、岗位及人才需求的变化对高职教育也正在发生冲击,人才培养的标准与市场岗位对接正悄然发生变化。“中国制造2025”真正实现了制造工艺仿真优化、制造过程数字化控制、状态信息实时监测,企业“熟练工种”将减少,人将更多地从事产品设计、工艺优化、生产系统管理等工作,需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企业“能动工种”将增加。
智能制造业自动化面临“人才危机”释放出巨大的就业缺口,一将难求,工资水涨船高,企业只能造血培养人才,同时折射出信息不对称下就业结构严重失衡,该怎样弥补这个断档期,还需要企业以及政府及学校机构的大力配合。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智能制造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9719789;邮箱:12711419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