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智能制造网 行业动态】“大数据对于金融业务,包括营销、产品的设计、风控、降低成本、提率,以及扩展服务半径,都起到了非常有利的作用。”11月6日,在由京东金融与红杉资本联合主办的首届“JDD-2017京东金融数据探索者大会”上,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秘书长陆书春说。
大数据与金融产品相融 信息孤岛现象需警惕
随着大数据技术、云计算的出现,以及互联网企业跨界开展金融的挑战下,陆书春指出了促进金融机构发展的三个变化。
是金融服务的场景化和平台化在加剧。很多银行在做APP,通过一些平台提高服务的同时,也在通过场景获取数据,为金融业务的开展和风控,以及营销做准备。
第二是风控手段的多元化,大数据已经成为金融机构在风险控制中的一个很重要的辅助手段。
第三个是服务的多样化,包括智慧理财,智慧投资,投顾和量化交易,方方面面都扩大了金融服务的多样性。从监管角度来说也在发生变化,大数据有助于风险监测的实时监控,有助于风险预警。
此外,陆书春表示,未来大数据发展过程中特别要注意安全问题。
在个人层面,即数据的拥有者,会涉及到隐私的问题。因为现在数据使用都是要经过个人授权的,这一点上可能都能做到。“但是,在未来应用的过程中,是不是我的信息资产在所有人这儿都可控,我觉得是一个问题。”陆书春说。
从企业来讲,在将数据用于金融产品营销方面,也要注意一个问题,一个是信息孤岛,还有一个是滥用,这个怎样平衡。
“另外一个方面是大数据,因为金融是一个经营信用和风险的领域。大数据并不等于信用,所以如何在大数据中通过应用这种能力来让大数据在辅助风控和营销上真正发挥作用,这一点也是企业需要关注的。反之,数据的不准确,数据的不完整可能在整个决策中会造成重大的损失。”陆书春说。
值得注意的是,陆书春进一步提出,大数据本身是一种信息资产,特别是金融的大数据,对整个国家来讲,意味着通过金融的数据,实际上可以对国家的经济发展走向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的。“大数据不仅仅是企业迈出的步,放在国家层面也是国家战略资源。所以未来大数据如何立法,如何制度化和标准化,如何平衡好孤岛和滥用这样的一个关系,是我们大家都要面临的一个非常大的问题。”陆书春说。
后,陆书春对未来十年金融服务进行预测,“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以及更加规范的使用,未来金融服务一是更加公平,人人可获得金融服务,金融服务不再是高大上的代名词。二是更加,人人都可获得适合他的金融服务。三是更加透明,人人都很清楚地了解他所获得的金融服务的收益和风险,信息更加对称,有更好的体验。”陆书春总结说。
(原标题:陆书春:将大数据应用于金融产品营销 要注意信息孤岛和数据滥用)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智能制造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9719789;邮箱:12711419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