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人工智能创造未来 刘慈欣:我们对世界显得乐观

人工智能创造未来 刘慈欣:我们对世界显得乐观

2017-11-13 09:49:40来源:中新网 编辑:半城明灭 关键词:人工智能刘慈欣机器人阅读量:30615

导读: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发展不断提速,其对于人类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近日,科幻作家刘慈欣表示,他对未来保持乐观。
  【中国智能制造网 名家论谈】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发展不断提速,其对于人类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近日,科幻作家刘慈欣表示,他对未来保持乐观。

人工智能创造未来 刘慈欣:我们对世界显得乐观
 
  基因改造能否帮助人类适应外太空?外星生命是否存在?如何看待人工智能?基础科学对科幻创作意味着什么?10日,科幻作家刘慈欣在成都出席科幻峰会,与加拿大科幻作家德里克·昆什肯以“硬科幻的未来”为主题,对众多涉及硬科幻的前沿话题进行了深入精彩的讨论。
 
  “基因改造+机器结合”让人类适应外太空
 
  假设未来人类将移民外太空,那么如何让人类适应外太空环境一直是科幻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刘慈欣认为,从基因改造帮助人类进入外太空远远不够。
 
  “基因改造使我们能够增强适应环境的能力,如失重、强辐射、过载、温度等,但从生物学来说,我觉得仅仅通过基因改造让人类适应太空,能做的很有限,可能要我们人类和机器结合起来。”刘慈欣说,人类如果实现这种改造,会对文化、道德、政治等造成各种冲击和困惑,“但如果人类要想真正走向太空,在太空中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间,终必须要走这一步。”
 
  随后德里克·昆什肯追问道,那么人类还是原来的物种吗?刘慈欣表示,未来对物种的判断标准,很可能从生物特征转变为人的意识,“以我们的思想、记忆为标准,不管我们改造成什么样,甚至我们的身体是不是存在,只要我们的意识、记忆、思想、人格还存在,我们就认为我们还是一个物种,我们还是人类。”
 
  外星生命如果存在人类如何辨识?
 
  外星生命是否存在是人类“永恒的好奇心。”对于此问题,刘慈欣提醒大家:地球上是碳基生命,宇宙中是否有别的生命状态我们还不知道。
 
  “假如说一个外星的生命来到我们面前的话,我们首先面临的个问题是,如何判断他是一个生命体。”刘慈欣认为,在宇宙中更大体积、更大范围的更普遍条件下,如恒星上、恒星周围,甚至在完全不依托于任何星球的纯粹的真空里面,有可能有由宇宙中的尘埃构成的生命形态。“这些生命可能是很让人吃惊的,他们可能不是碳基生命,甚至可能是核能驱动等等。”
 
  人工智能威胁人类?“我对未来保持乐观”
 
  伴随着近年来人工智能的崛起,人工智能未来会威胁人类的恐慌也随之产生。刘慈欣认为,人工智能像科幻小说里面描述的那样,给人类带来生存威胁,征服人类,还是很遥远的事情。
 
  “人工智能,给我们带来现实的问题是,它正在抢走我们的工作,让我们丢掉饭碗,因此很多人有悲观的想法。”刘慈欣说,如果用更广阔的眼光看待问题,就会发现,这种悲观是建立我们目前社会、政治、经济结构之上。“事实上,当技术终改变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社会、政治、经济结构都会发生与之相适应的变化,有利于我们去适应。总之,只要我们用开放、科幻的观点来看未来,我们对世界就会显得乐观。”
 
  刘慈欣说,他的这种乐观主义建立在人类对科学技术力量的掌控上。“科学技术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两个世纪中展现自己的巨大力量。这种力量不止是正面的力量,也展现出负面的力量。我觉得不管是正面、负面的力量,都是力量。只要是力量,我们就有可能用到正面上来。包括毁灭性的力量,比如说核武器的力量我们也可以用到正面上来。从这样的层面,我对未来是乐观的。这种力量在哪儿,我们都有掌握力量的可能。”
 
  “科幻文学的故事资源无穷无尽”
 
  凭借《三体》获得雨果奖佳长篇小说奖,刘慈欣是中国本土目前有影响力的科幻作家。对于科幻创作,刘慈欣谈到了他的“想象触动点”——星空。
 
  “很小的时候看到夜晚的星空,对我之后走向科幻创作影响非常大。对太空、宇宙的敬畏感、神奇感,应该是每个人都有的,是我们生活中本源的东西。”刘慈欣说,这种敬畏感和神奇感,可能大部分人随着年龄阅历的增长慢慢淡薄,“但我的情况不太一样,作为科幻小说的作者,星空在我眼中从来没有失去过神奇的色彩,至今没有褪色。而且随着岁月的流逝,星空在我眼中反而变得越来越神秘,越来越未知,这种未知感不是减少而是越来越多了,这也是我创造科幻小说源初的一个动力。”
 
  刘慈欣同时谈到,基础科学的不断进步,是科幻文学的创作福音。“主流文学的故事资源,对人类永恒的主题,如爱情、社会关系等表现得已经很充足,所以主流文学主要是从表现形式来创新。但科学不断进步、基础理论不断进步,却给科幻文学的创作提供越来越多故事资源。”
 
  刘慈欣说,是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的进步给了科幻作家一碗饭吃,“我们的故事资源都是从科学和技术里面挖掘出来的,这也是科幻小说与主流文学不一样的地方。”
 
  原标题:人工智能威胁人类?刘慈欣:我对未来保持乐观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 推动人工智能发展 我国已形成完整产业体系

    经过多年持续投资布局,我国人工智能产业体系逐步完善,基础层、模型层及应用层不断升级优化,实现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据智能技术与实体经济的广泛融合。
    人工智能服务平台
    2025-05-04 09:58:02
  • 宇树机器人五一兼职靶场累瘫 蹲下休息跷二郎腿充电走红

    据现场工作人员透露,机器人连续工作一小时左右就会出现电量不足、过热等状况,甚至在表演时直接“瘫倒”在地,不得不紧急暂停活动进行抢修和更换电池。
    机器人宇树H1机器人
    2025-05-06 09:49:54
  • 机器人交警“夸父”上岗:说着一口流利的四川话

    “夸父” 机器人作为全尺寸高动态双足仿人形机器人,基本实现国产化,支持360度全向移动,最高时速可达5公里,还能轻松完成20厘米高度的跳跃。
    机器人人形机器人夸父
    2025-05-06 09:53:20
  • 全域人工智能之城建设驶入快车道

    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政务和数据局,市卫生健康委,北京经开区管委会领导出席,来自各央国企、研究机构,及京内外近500家人工智能上下游生态企业与会。
    人工智能中国智造
    2025-04-30 09:49:19
  • AI已经成为人形机器人最大的瓶颈?

    在看似繁荣的表象下,行业共识正在逐渐浮现:人工智能(AI)技术的滞后,已成为人形机器人实现真正智能化的最大瓶颈。
    人形机器人人工智能
    2025-04-28 15:32:08
  • 从“原子”到算法!人工智能领域的“元素周期表”诞生

    研究团队发现,处于同一“主族“的算法(如支持向量机与核方法)具有相似的数学内核,而位于相同“周期“的算法(如决策树与随机森林)则共享相近的泛化能力图谱。
    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
    2025-04-27 17:01:21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智能制造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9719789;邮箱:1271141964@qq.com。

不想错过行业资讯?

订阅 智能制造网APP

一键筛选来订阅

信息更丰富

推荐产品/PRODUCT 更多
智造商城:

PLC工控机嵌入式系统工业以太网工业软件金属加工机械包装机械工程机械仓储物流环保设备化工设备分析仪器工业机器人3D打印设备生物识别传感器电机电线电缆输配电设备电子元器件更多

我要投稿
  •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1271141964.qq.com
  • 联系电话0571-89719789
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智能制造网APP

功能丰富 实时交流

智能制造网小程序

订阅获取更多服务

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抖音

智能制造网

抖音号:gkzhan

打开抖音 搜索页扫一扫

视频号

智能制造网

公众号:智能制造网

打开微信扫码关注视频号

快手

智能制造网

快手ID:gkzhan2006

打开快手 扫一扫关注
意见反馈
我要投稿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