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能制造网 智造快讯】随着中国工业企业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机器人自动化线的市场也会越来越大,并且逐渐成为自动化生产线的主要方式。当前,中国制造业处于转型与升级阶段。一方面,制造业寻求效率与柔性制造;另一方面,随着人力成本上升,制造业企业开始寻求机器人替代人。
自动化程度加深 拉动工业机器人快速崛起
一直以来,机器人的发展都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我国也在多部国家发展规划中设置了机器人相关发展规划,鼓励机器人行业发展。在中国“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机器人位列大力推进创新和产业化的一批新兴前沿领域之列。此外,“中国制造2025”、《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提出及鼓励创新和对新兴企业的投资加大都推动了机器人产业的迅猛发展。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工业机器人行业是否能够崛起,不仅仅是经济问题,而是关系到我们未来国计民生的大问题,专家指出日益老龄化的人口结构、不断上涨的人工成本和化竞争是拉动中国机器人市场快速成长的重要因素。
市场研究公司IDC新发布的有关中国工业机器人的报告指出,到2018年,中国制造业机器人采用率预计增长将超过150%,报告同时提出,工程导向价值链企业目前是中国大的机器人采用者,但伴随着中国制造业自动化程度逐步提高,未来两年,品牌导向价值链企业、资产导向价值链企业和技术导向价值链企业在机器人采用方面都将表现出强劲的增长机会。
中国劳动力价格上涨推高生产成本,被认为是工业机器人快速进入生产的原因之一,中国人口红利渐失,一些生产型企业开始外迁,并且近几年中国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已经不断出现,其中为典型的是汽车及电子行业。
现在国外机器人企业都是伴随着汽车行业一起成长的,但是它们对其它所谓“低端产能”产业不熟悉,国内企业在这些方面有机会。国内家电、陶瓷,石化、饲料等传统行业有巨大的产能,存在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自动化趋势不可逆。而表现为突出的是近几年珠三角和长三角的民营制造业的自动化需求。
但是,总的来说,人手短缺无疑是国内制造业需要提升自动化程度的主要原因。关于国内目前的制造业人手短缺,有两方面的解释:一是中国从来都缺高技术含量的产业工人,不存在把农民工转化为产业工人的环境,需要机器人或自动化设备填补这块空间;二是现在的年轻人不愿意干比较脏和比较累的活,稳定程度很差。
而从反面来看,自动化让很大一部分劳动力面临着失业风险,但并不是会失业。经济正在变化,一些自动化工作和科技创新会带来新的就业机会。还有人认为人工智能和自动化是罪恶之源,也就是机器人窃取了工作。
与此同时,我们也该清楚的认知,新技术在消除现有职位的同时,也会带来新的工作机会。因此,要做的并不是要抵制自动化,而是想办法培养我们所拥有的技能。因为在未来,我们必须接受机器人技术,它能让我们降低成本。如果降低成本,就有更多的钱可以用于创新。钱越多,能创造的新产品就越多,创造的产品越多,就能雇佣越多的员工。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智能制造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9719789;邮箱:12711419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