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英特尔重金押宝人工智能 如何能在中国市场落地?

英特尔重金押宝人工智能 如何能在中国市场落地?

2017-11-24 10:14:15来源:环球网 关键词:人工智能芯片机器人阅读量:29708

导读:通过打造多元生态、拓展深度合作、促进应用突破,英特尔正与一个庞大且多样化的生态系统合作,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在到医疗、交通、互联网、科研、制造、通信等领域的应用部署,以利用人工智能实现企业变革,推动中国实体经济发展。
  【中国智能制造网 企业动态】通过打造多元生态、拓展深度合作、促进应用突破,英特尔正与一个庞大且多样化的生态系统合作,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在到医疗、交通、互联网、科研、制造、通信等领域的应用部署,以利用人工智能实现企业变革,推动中国实体经济发展。

英特尔重金押宝人工智能 如何能在中国市场落地?
 
  11月21日消息,此前,英特尔宣布将在今年年底之前出货Nervana神经网络处理器(NNP),这款芯片是个面向神经网络处理器的芯片,业界对此颇为关注。英特尔期望借由即将推出的NNP弥补AI这块缺口,并邀请到致力于深度学习及AI展的Facebook参与芯片设计。
 
  在英特尔投入AI发展前,英伟达便已经借由GPU的平行运算能力进入人工智能市场。另一方面,英特尔大竞争对手高通(Qualcomm)则投入了擅长执行AI程式的芯片研发。芯片领域的几大巨头已经开始投入到了激烈的人工智能竞赛中。
 
  对于擅长数据处理的英特尔来说,进入人工智能领域是一个必然趋势。“人工智能一定是个颠覆性的技术,如果没有把握住很多行业一定会颠覆。”英特尔公司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杨旭在英特尔人工智能大会上对环球网科技表示。
 
  重金押宝人工智能
 
  2016年8月,英特尔斥资4亿美元收购深度学习公司Nervana Systems,随后整合人工智能相关业务部门,成立人工智能产品事业群组(AIPG),由Nervana联合创始人、前CEO Naveen Rao领导,直接向英特尔CEO布莱恩·科再奇(Brian Krzanich)汇报。
 
  “英特尔在过去为了补充更强的计算能力,就是针对像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我们收购了专门针对加速技术的公司进行技术补充,同时收购了深度学习计算能力的公司。”杨旭介绍到。
 
  今年3月,英特尔又斥资153亿美元收购了驾驶员辅助系统(ADAS)厂商Mobileye,购买了一张进入无人车领域的门票。
 
  在英特尔看来,人工智能的发展需要强大的计算能力和算法支持,“人工智能的核心是要像人一样去分析,教会机器像人一样去分析数据,”而这也是英特尔砸下巨额资金的地方:一个是补充计算能力,一个是加强算法。
 
  英特尔对于人工智能的布局不仅仅局限在购买相关的技术公司,同时还宣布了一系列发力人工智能的举措,包括和谷歌结盟拉拢业界伙伴,建立英特尔Nervana人工智能委员会拉拢学界精英,以及推出英特尔Nervana人工智能学院、与Coursera合作、办Kaggle竞赛等。
 
  “但是终的目的还是我一直强调的,我们将基础技术、核心技术提供出来,进行广泛合作,快速找到应用的领域,形成突破,这些领域都是实体经济领域,而不是只炒概念的公司,我从来不赞赏这个,所以我们要做的是在具体应用领域里寻求突破。”杨旭对于英特尔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领域十分明确。
 
  虽然英特尔还要面对英伟达、高通等竞争对手,但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部署已经获得了资本领域的看好。今年11月,华尔街多家评级机构上调英特尔评级,并表示投资者不应该忽视英特尔的人工智能实力。
 
  落地实体经济
 
  技术如何才能体现价值?英特尔在实体经济上找到了方向。“深度融合以后,实体经济才能找到新的增值和创新的空间和机会,所以这是我们科技公司应该帮助促成、应该推进的,技术本身要推进各行各业发展。”杨旭说道。
 
  英特尔擅长的是数据处理,即使在进入人工智能领域后,瞄准的目标也是数据处理。而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提升数据处理效率,从效率到服务、增值,为客户提供靶向性的个性化服务。
 
  去年,英特尔与美的的合作,为美的的冰箱提供智能传感器。借助美的的智能冰箱项目,美的将自己在智能家电领域掌握的优势实力与英特尔所擅长的芯片技术相结合,为用户打造拥有“强大脑”的智能冰箱产品。“这就是典型的食品经济产业,制造商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找到更多的增值空间的例子。”杨旭认为,这也仅仅是人工智能的初期,而在人工智能之后的发展中将能应用到更广泛的领域,对信息的分析也将实现更加的把握,对各行各业都将有很大的帮助。
 
  而与以往的PC时代、信息技术时代不同,人工智能在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上都有着明显的不同。在横向上需要有端到端的数据采集、传输和分析,后还要把分析完的结果进行推论以后,进行增值的服务再推送回来。因此人工智能的开发到终端到后端都要重新来考虑人工智能未来的海量数据的传输。而在纵向上,是需要基础的计算能力,即各种数据处理的计算能力。
 
  要实现与实体经济的深度结合,便要从众多复杂的行业里探索行业的需求,而且更深层地挖掘需求,找到产品之外、以前想不到的需求,找到为消费者不断增值的空间。
 
  “我们希望帮助我们的产业在人工智能的时代进行快速、更有效地增值和创新,提供好、强的计算和分析平台。”杨旭总结到。
 
  中国市场:难得的发展机遇
 
  在人工智能上,英特尔的核心还是人工智能的数据计算能力和计算方法。“英特尔的重点是要把人工智能好、强、完善的处理能力和分析能力做好,然后开展的合作,后和合作伙伴一起到应用领域里寻求突破和发展。”
 
  目前,英特尔针对中国的芯片需求做研发,而杨旭认为合作完成后的产品已经不再是英特尔的产品,而是合作伙伴的产品,只是产品中应用了英特尔的计算能力,“更多的是中国的知识产权在上面,成为了中国自身知识产权和美国高科技的结合,在一个全世界性能强的芯片上面,不牺牲性能情况下满足了中国市场的很多需要。”
 
  而随着中国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行业需要智能化,而芯片则是实现智能化的途径之一。中国对芯片的需求在性能上不一定是强,但是功能变化很快,设计周期很短,成本很低,这也是中国强大的地方,而且在不断加强。
 
  这对于许多企业来说都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我们需要了解中国的消费者,需要了解跨国公司在现阶段更需要在哪些地方要在中国寻求互补性的发展,这叫做合作的深水区。在新的发展期跨国公司,包括英特尔在内,特别是在一些计算领域的公司,一定要找到新的合作点,和新的互补性的合作方式。”
 
  而通过打造多元生态、拓展深度合作、促进应用突破,英特尔正与一个庞大且多样化的生态系统合作,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在到医疗、交通、互联网、科研、制造、通信等领域的应用部署,以利用人工智能实现企业变革,推动中国实体经济发展。
 
  原标题:英特尔重金押宝人工智能 中国市场如何落地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 机器人交警“夸父”上岗:说着一口流利的四川话

    “夸父” 机器人作为全尺寸高动态双足仿人形机器人,基本实现国产化,支持360度全向移动,最高时速可达5公里,还能轻松完成20厘米高度的跳跃。
    机器人人形机器人夸父
    2025-05-06 09:53:20
  • 宇树机器人五一兼职靶场累瘫 蹲下休息跷二郎腿充电走红

    据现场工作人员透露,机器人连续工作一小时左右就会出现电量不足、过热等状况,甚至在表演时直接“瘫倒”在地,不得不紧急暂停活动进行抢修和更换电池。
    机器人宇树H1机器人
    2025-05-06 09:49:54
  • 推动人工智能发展 我国已形成完整产业体系

    经过多年持续投资布局,我国人工智能产业体系逐步完善,基础层、模型层及应用层不断升级优化,实现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据智能技术与实体经济的广泛融合。
    人工智能服务平台
    2025-05-04 09:58:02
  • 全域人工智能之城建设驶入快车道

    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政务和数据局,市卫生健康委,北京经开区管委会领导出席,来自各央国企、研究机构,及京内外近500家人工智能上下游生态企业与会。
    人工智能中国智造
    2025-04-30 09:49:19
  • AI已经成为人形机器人最大的瓶颈?

    在看似繁荣的表象下,行业共识正在逐渐浮现:人工智能(AI)技术的滞后,已成为人形机器人实现真正智能化的最大瓶颈。
    人形机器人人工智能
    2025-04-28 15:32:08
  • 从“原子”到算法!人工智能领域的“元素周期表”诞生

    研究团队发现,处于同一“主族“的算法(如支持向量机与核方法)具有相似的数学内核,而位于相同“周期“的算法(如决策树与随机森林)则共享相近的泛化能力图谱。
    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
    2025-04-27 17:01:21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智能制造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9719789;邮箱:1271141964@qq.com。

不想错过行业资讯?

订阅 智能制造网APP

一键筛选来订阅

信息更丰富

推荐产品/PRODUCT 更多
智造商城:

PLC工控机嵌入式系统工业以太网工业软件金属加工机械包装机械工程机械仓储物流环保设备化工设备分析仪器工业机器人3D打印设备生物识别传感器电机电线电缆输配电设备电子元器件更多

我要投稿
  •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1271141964.qq.com
  • 联系电话0571-89719789
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智能制造网APP

功能丰富 实时交流

智能制造网小程序

订阅获取更多服务

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抖音

智能制造网

抖音号:gkzhan

打开抖音 搜索页扫一扫

视频号

智能制造网

公众号:智能制造网

打开微信扫码关注视频号

快手

智能制造网

快手ID:gkzhan2006

打开快手 扫一扫关注
意见反馈
我要投稿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