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人工智能市场狂热背后 AI技术是如何发展起来的

人工智能市场狂热背后 AI技术是如何发展起来的

2017-12-13 10:12:40来源:网易智能 关键词:人工智能AI技术机器人阅读量:31886

导读:人工智能的技术成分终会产生科幻小说中所设想的智能机器,还是维持目前的人工智能趋势,只是“把相同的酒装在了更的瓶子里”?
  【中国智能制造网 市场分析】上世纪40年代,人工智能的基本框架就已经存在,自那以后,各种组织就一直在人工智能的发展上进行创新。人工智能的技术成分终会产生科幻小说中所设想的智能机器,还是维持目前的人工智能趋势,只是“把相同的酒装在了更的瓶子里”?

人工智能市场狂热背后 AI技术是如何发展起来的
 
  近年来,大数据和先进的深度学习模型将人工智能的发展推向了的高度。“这实际上是新酒,但有各种各样的瓶子,而且有不同的年份,”James Kobielus说,他是Wikibon的数据科学、深度学习和应用开发的分析师。
 
  Kobielus补充说,实际上,大部分的旧酒仍然相当可口;新一代的人工智能的使用了以前的方法并建立在这些方法之上。例如,Apache的大数据框架Hadoop所运用的技术。
 
  然而,如今关于人工智能的狂热,是由于一些前人工智能候选者缺乏特定的发展。 根据Kobielus的说法,现有的技术使我们更接近那些看起来像人类一样“思考”的机器。“其中重要的是大数据,”他在位于马萨诸塞州马尔伯勒的CUBE公司的工作室里说。为什么大数据激发了人们对人工智能的兴趣? 因为这对于训练深度学习模型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帮助,使其能够做出更像人类的推断。Kobielus和Dave Vellante一起在人工智能和机器智能领域有了技术突破。Dave Vellante是Wikibon的分析师,他还是SiliconANGLE的直播工作室的联合主持人。
 
  人工智能革命将会被算法化
 
  人工智能在智能对话方面的长足进步,也反映了其飞速的营收增长。研究机构Tractica LLC的调查显示,2016年,人工智能软件市场规模为14亿美元,到2025年将增至598亿美元。 “人工智能在几乎所有行业的垂直领域都有应用和用例,被认为是下一个重大的技术转变,类似于工业革命、计算机时代和智能手机革命等过去曾经发生的转变,”Tractica LCC的研究主管Aditya Kaul说。其中一些垂直领域包括金融、广告、医疗、航天和消费领域。
 
  下一场工业革命将围绕人工智能软件展开,这听起来可能像一个想象力丰富的书呆子的幻想。但即使在硅谷之外,这种情绪也在蔓延。《时代》周刊近专门刊登了一篇题为《人工智能:人类未来》的特稿。但是,这种人工智能的设想在科幻小说和科技圈的狂热沼泽中已经存在了几十年。在过去的几年里,这项技术发展得如此之快吗?从今天的人工智能和可预见的未来,我们能从现实中得到什么?
 
  首先,人工智能是一个宽泛的标签——实际上更多的是一个热门短语,而不是一个的技术术语。 Kobielus说,人工智能指的是“任何帮助机器像人类一样思考的方法”。但是,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说,机器“思考”难道不是与人类大脑截然不同的思维吗?机器不会真的思考,不是吗?这要看情况。如果说“思考”的同义词是“推断”的话,那么机器可能被认为与大脑是对等的。
 
  当人们讨论人工智能的时候,他们通常会谈论人工智能受欢迎的方式——机器学习。 这是一种数学应用,原理是从数据集中推断出某种模式。Kobielus说:“很长时间以来,人们利用软件从数据中推断出模式。”一些已有的推理方法包括支持向量机、贝叶斯逻辑和决策树。这些技术并没有消失,并在日益增长的人工智能技术领域被继续使用着。机器学习模型或在数据上训练的算法能够做出自己的推断,这通常被称为人工智能的输出或见解。 这种推断不需要预先编程到一个机器上,需要编程的只有模型本身。
 
  机器学习模型的推断基于统计学的可能性,这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于人类理解的过程。 来自数据的推论可以以预测、相关性、分类、分类、识别异常或趋势等形式出现。对于机器来说,学习模式是分层的。数据分类器名为“感知器”,通过对感知器进行分层,便形成了一个人工神经网络。 感知器之间的这种神经网络关系激活了它们的功能,包括非线性的感知器,比如tangents。通过这个神经过程,一个层的答案或输出就成为了下一层的输入。后一层输出的便是终结果。
 
  神经元的深层学习层
 
  深度学习网络是有着大量的感知器层的人工神经网络。网络的层次越多,它的深度就越大。这些额外的层会提出更多的问题,处理更多的输入,并产生更多的输出,从而抽象出更高层次的数据。
 
  Facebook的自动人脸识别技术是由深度学习网络驱动的。通过将更多图层组合在一起,可以更丰富地描述图像。“你可能会问,这不就是一张脸吗?但是,如果它是一个场景识别深度学习网络,它可能会识别出这是一个与一个名叫戴夫的人对应的脸,他碰巧也是这个家庭场景中的父亲。”Kobielus说。
 
  现在已经有了具备1,000个感知器层的神经网络,软件开发人员仍在探索更深层次的神经网络可以实现的功能。新款苹果iPhone的人脸检测软件依赖于一个20层的卷积神经网络。2015年,微软公司的研究人员通过一个152层的深度残差网络赢得了ImageNet计算机视觉大赛。微软研究主管彼得⋅李表示,得益于一种防止数据稀释的设计,该网络能够从图片中收集到的信息,超过了典型的20层或30层的深度残差网络。他说:“我们可以从中学到很多微妙的东西。”
 
  除了图像处理之外,新的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用例也层出不穷,从执法部门到基因组学都能找到相关应用。 在去年的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利用人工智能预测了欧洲人权法院数百起案件的判决结果。他们预测人类法官终决定的准确率达到了79%。
 
  具备了“思考”的能力,并且拥有丰富的资源,甚至还有机器比人更准确地得出结论。 近,斯坦福大学研究人员的深度学习算法比人类放射科医生更擅长诊断肺炎。这种名为“CheXNet”的算法使用了一种121层的卷积神经网络,这些神经网络被训练在一组超过10万张胸部X光图像上。
 
  人工智能模型在学习中不断进步
 
  这突显出深度学习的一个关键问题:算法本身和训练它们的数据一样好。 它们作出的预测的准确率基本上与训练它们的数据集的大小成正比。并且这个培训过程需要专家的监督。Kobielus说:“你需要一个由数据科学家和其他擅长统计建模的开发人员组成的团队,他们擅长获取培训数据,并对其进行标记(标签在那里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他们擅长于通过操作以迭代的方式开发和部署某一种模型。”
 
  机器学习模型的标签数据确实至关重要,但人类的眼睛仍然是工作的佳工具。 IBM公司去年表示,他们已经在招聘很多人,只是为了给人工智能标记数据。多伦多大学的研究人员Parham Aarabi和Wenzhi Guo探索出了人类的大脑和神经网络结合在一起的方式。他们开发了一种算法,从明确的人类指令中进行学习,而不是通过一系列的例子。在图像识别中,训练师可能会告诉算法,天空通常是蓝色的,并且位于图片的顶部。与传统的神经网络训练相比,他们的方法效果更好。Kobielus说:“如果不训练算法,你就不知道算法是否有效。”他还总结道,大量的训练都会在云或其他集中的环境中进行,而分散的“物联网”设备(比如自动驾驶汽车)将会在现场做出决定。
 
  原标题:狂热背后 AI技术是如何发展起来的?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 机器人交警“夸父”上岗:说着一口流利的四川话

    “夸父” 机器人作为全尺寸高动态双足仿人形机器人,基本实现国产化,支持360度全向移动,最高时速可达5公里,还能轻松完成20厘米高度的跳跃。
    机器人人形机器人夸父
    2025-05-06 09:53:20
  • 宇树机器人五一兼职靶场累瘫 蹲下休息跷二郎腿充电走红

    据现场工作人员透露,机器人连续工作一小时左右就会出现电量不足、过热等状况,甚至在表演时直接“瘫倒”在地,不得不紧急暂停活动进行抢修和更换电池。
    机器人宇树H1机器人
    2025-05-06 09:49:54
  • 推动人工智能发展 我国已形成完整产业体系

    经过多年持续投资布局,我国人工智能产业体系逐步完善,基础层、模型层及应用层不断升级优化,实现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据智能技术与实体经济的广泛融合。
    人工智能服务平台
    2025-05-04 09:58:02
  • 全域人工智能之城建设驶入快车道

    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政务和数据局,市卫生健康委,北京经开区管委会领导出席,来自各央国企、研究机构,及京内外近500家人工智能上下游生态企业与会。
    人工智能中国智造
    2025-04-30 09:49:19
  • AI已经成为人形机器人最大的瓶颈?

    在看似繁荣的表象下,行业共识正在逐渐浮现:人工智能(AI)技术的滞后,已成为人形机器人实现真正智能化的最大瓶颈。
    人形机器人人工智能
    2025-04-28 15:32:08
  • 从“原子”到算法!人工智能领域的“元素周期表”诞生

    研究团队发现,处于同一“主族“的算法(如支持向量机与核方法)具有相似的数学内核,而位于相同“周期“的算法(如决策树与随机森林)则共享相近的泛化能力图谱。
    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
    2025-04-27 17:01:21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智能制造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9719789;邮箱:1271141964@qq.com。

不想错过行业资讯?

订阅 智能制造网APP

一键筛选来订阅

信息更丰富

推荐产品/PRODUCT 更多
智造商城:

PLC工控机嵌入式系统工业以太网工业软件金属加工机械包装机械工程机械仓储物流环保设备化工设备分析仪器工业机器人3D打印设备生物识别传感器电机电线电缆输配电设备电子元器件更多

我要投稿
  •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1271141964.qq.com
  • 联系电话0571-89719789
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智能制造网APP

功能丰富 实时交流

智能制造网小程序

订阅获取更多服务

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抖音

智能制造网

抖音号:gkzhan

打开抖音 搜索页扫一扫

视频号

智能制造网

公众号:智能制造网

打开微信扫码关注视频号

快手

智能制造网

快手ID:gkzhan2006

打开快手 扫一扫关注
意见反馈
我要投稿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