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能制造网 市场分析】目前对于将无线虚拟现实技术引入大众市场有着极大的兴趣。无线虚拟现实体验的吸引力是显而易见的,特别是对于基于定位的虚拟现实中心。到2018年下半年,可以看到的是大部分VR产业向无线解决方案过渡,这对行业来说是一个大的进步,因为它克服了VR的一大障碍。
给PC端VR剪“辫子” VR设备无线化指日可待
俗话说鱼与熊掌不可兼得!VR领域的“便携性”与“高质量”同样如此——手机cardboard 便携性不错,但画质体验明显不足,而PC端VR虽然在画质及流畅度上占有优势,但却被与电脑连接的数据线给束缚住了。因此,给PC端VR剪“辫子”,成了人们大的愿望。
自从Oculus DK1引爆本次虚拟现实革命后,人们对VR体验的空间要求不断被刷新:桌面级三自由度、桌面级六自由度、站立式交互、房间级交互、仓库级多人交互,每一次升级都会带来更多的玩法和更好的沉浸式体验。
随着空间要求不断变大,VR输入设备日新月异,但VR头显却发展缓慢。众所周知,VR头显为人诟病的问题之一就是传输数据的线缆所带来的不便,因此,许多公司瞄准了无线系统的研发。
今年早些时候,无线VR配件市场很被看好,但真正实现的只是HTC Vive的TPCast。但是,TPCast解决方案不使用WiGig,意味着它是一个完全专有的解决方案,不具备设备兼容性。从长远来看,我们需要尽可能多的跨平台兼容性。
其实,目前市面上已经有部分厂家利用VR背包实现了所谓的无线VR,但这背着沉重而发热的背包玩VR游戏显然不是VR发展的理想状态。真正理想中的无线VR应该依托于电池以及低功耗高性能GPU等技术的发展,是一种类似于Oculus Rift 而非Gear VR的自带运算单元的一体机。
今年5月份,HTC和英特尔在台北电脑展(Computex 2017)上正式宣布,将推出英特尔的WiGig无线VR解决方案,这是继TPCAST无线套件之后的第二个Vive配件加装方案。
WiGig技术是基于802.11ad标准开发的,可在无干扰的60GHz 频段运作,使得电脑和VR头显之间实现高运量低延迟的双向传输。这意味着,在任何环境下都可以达到低于7ms 延迟的高品质画面,并支持多个用户在同一空间运作。
无线技术有助于解决VR的难题,同时也面临着很多技术挑战。提高显示分辨率是其中一个难点,目前使用的60 GHz和WiGig解决方案使无线VR更加困难。 802.11AD标准没有足够的带宽和足够低的延迟,能使每个无线VR实现4K,即使是中心化的渲染也不行。
近来关于无线VR的报道,基本上都是依靠更高频率的无线电来实现的。对其中可能涉及的高压缩率、即时的解压缩技术却是几无提及。一方面说明提高无线电频率是主流,另一方面也说明了解压缩算法的难度。
一般而言,无线电频率越高,信息传输速度便越快。因此,要想支持 VR 的高数据量,我们可以向更高频率的无线电方向进发。鉴于此前像Oculus Rift等 VR头盔都是采用 HDMI接口,而HDMI有线传输理论高传输速度为5Gbps。因此,5Gbps应该是无线VR的基础带宽要求。
虚拟现实中的追踪技术不是由单一传感器构成,而是通过结合不同传感器以达到在不同环境下的有效工作。无线虚拟现实头盔亦如此,需要结合不同技术以达到高性能、高分辨率、低延时、大范围、多用户的要求。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智能制造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9719789;邮箱:12711419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