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融合3D打印与逆向设计 美国研发突破性元设备

融合3D打印与逆向设计 美国研发突破性元设备

2018-02-01 09:08:57来源:3D虎 关键词:3D打印逆向设计阅读量:34577

导读:日前,美国西北大学正在对逆向设计的元设备进行研究。大部分创新是使用从亚马逊购买的基本3D打印机和逆向设计原理完成的。
  【中国智能制造网 技术前沿】日前,美国西北大学正在对逆向设计的元设备进行研究。大部分创新是使用从亚马逊购买的基本3D打印机和逆向设计原理完成的。该团队正式将3D打印和反向设计结合起来,使其成为功能齐全的设备。 
融合3D打印与逆向设计 美国研发突破性元设备
 
  随着技术的进步,设备变得越来越小。近,从智能汽车到手机到台式3D打印机的整个系统都可以看到这一趋势。但是,整个数据共享系统本身呢?近日,西北大学的一组研究人员已经开始地研究这个问题,正如在学术期刊“科学报告”中发表的一项新研究所示。他们的个结论是令人惊讶的。
 
  这篇题为“逆向设计的宽带全介电电磁设备”的论文描绘了一个眼镜不可能看到的薄的世界的肖像,而一个智能手机相机如此之小,以至于肉眼看不到它。在这个世界上,传感器是高度空气动力学的,并且能够符合飞机机翼的角度和斜度。材料甚至可以作为隐身斗篷,涂料罐使他们看起来消失。虽然这听起来像是科幻小说里的东西,但这个世界可能比我们想象的更早到达。
 
  在他们的研究中,西北研究小组记录了他们在创建毫米波频率下、非谐振的宽带元器件方面的突破性工作。在这里取得的创新有朝一日可以证明在国防、消费产品和电信方面具有革命性意义,例如下一代5G无线网络。
 
  麦考密克工程学院电气工程与计算机科学助理教授Koray Aydin说:“我觉得我们真的处在一个很大的事情的边缘。”Aydin和一群同事和研究生一起对逆向设计的元设备进行研究。“研究部分需要做很多工作,但是我们正在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他说。
 
  虽然这些宽带元设备是高科技的,西北大学研究小组的过程证明是惊人的直截了当。大部分创新是使用从亚马逊购买的基本3D打印机和逆向设计原理完成的。鉴于前向设计允许系统接受预期用于其自身更高版本的输入,反向设计从一个功能开始,并询问需要什么结构来实现期望的结果。在这种情况下,这意味着使用计算机建模、优化软件和复杂算法来构建可以弯曲或重新聚焦毫米波的元器件,同时避免常见的低效率、器件体积大或带宽窄的问题。
 
  “我们在这里所取得的成就是一种创造电磁装置的新方法,这种装置可以实现一些传统上看起来不可能做到的功能”位于Weinberg的McCormick学院的物理学和天文学的电子工程和计算机科学教授Prem Kumar解释道。“与机器学习有点类似,这个过程可能会导致意想不到的结果。在这里,意想不到的结果是在宽带功能上的胜利。”
 
  来自McCormick学院的工程系研究生Francois Callewaert被认为是逆设计算法背后的创造者。他的同事(Vesin Velev)来自物理学和天文学部门,协助进行详细的毫米波测量。两人都与Aydin一起工作,Aydin强调了Callewaert的算法将复杂几何形状的设计展现为完全“大开眼界”的实例。
 
  用Aydin自己的话来说,“这些不是已知的形状,不是直观的形状”。然而,这样复杂的几何形状提出了一个问题:团队如何去实际构建它们?Aydin指出,使用传统的制造方法将是太繁重和昂贵的。
 
  答案终被证明是采用3D打印技术,这是Aydin认为“研究核心”的解决方案。该团队正式将3D打印和反向设计结合起来,使其成为功能齐全的设备。“对我来说,重要的是它的多学科性质,”Kumar说道。他表示,创新意味着团队可以设计出一种看起来不像镜头的镜头。据Aydin介绍,另一个优势是,从微波范围到我们实际可以看到的频率范围,这个过程是可以立即升级的,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3D打印的灵活性。
 
  “几年前,像这样的研究看起来会非常不同,因为这样的行为只能是近似的,”电子工程和计算机科学教授Alan Sahakian说道。然而,这一次,团队基本上把他们想要的行为输入到计算机中,然后计算机根据确切的行为来优化结构。然后使用3D打印机打印出终的原型。Sahakian说:“这是一个真正的突破,你可以通过无缝便捷的方式解决问题。”
 
  (原标题:创新无处不在!逆向设计+3D打印=突破性的元设备)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智能制造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9719789;邮箱:1271141964@qq.com。

不想错过行业资讯?

订阅 智能制造网APP

一键筛选来订阅

信息更丰富

推荐产品/PRODUCT 更多
智造商城:

PLC工控机嵌入式系统工业以太网工业软件金属加工机械包装机械工程机械仓储物流环保设备化工设备分析仪器工业机器人3D打印设备生物识别传感器电机电线电缆输配电设备电子元器件更多

我要投稿
  •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1271141964.qq.com
  • 联系电话0571-89719789
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智能制造网APP

功能丰富 实时交流

智能制造网小程序

订阅获取更多服务

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抖音

智能制造网

抖音号:gkzhan

打开抖音 搜索页扫一扫

视频号

智能制造网

公众号:智能制造网

打开微信扫码关注视频号

快手

智能制造网

快手ID:gkzhan2006

打开快手 扫一扫关注
意见反馈
我要投稿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