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AR技术进军教育行业 新教育形态即将构建

AR技术进军教育行业 新教育形态即将构建

2018-03-22 09:55:35来源:中国智能制造网 编辑:沐子飞 关键词:AR教育阅读量:52886

导读:去年作为“增强现实”(AR)元年,各行各业都在尝试连接AR技术,教育成为AR垂直行业应用翘楚。AR技术并不是全新的,但是在教育领域的运用却是一种新的尝试。
  【中国智能制造网 智造快讯】去年作为“增强现实”(AR)元年,各行各业都在尝试连接AR技术,教育成为AR垂直行业应用翘楚。AR技术并不是全新的,但是在教育领域的运用却是一种新的尝试。
 
  一直以来,规模庞大的中国教育市场,都持续保持着高速增长态势,2014年整个教育培训市场规模达到1.19万亿元左右,2015年约16.6万亿元。各种教育产品和教育机构五花八门,行业竞争越发激烈。
 
  在2015年之前应该很少教育人士听说过增强现实,不过随着2016年宠物精灵AR游戏和支付宝AR红包的推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并发掘AR技术在教育行业的应用。
 
  尽管网络课程建了一茬又一茬,但是,除了PPT替代了传统的板书外,与十几年前相比并没有发生实质的变化。AR技术将很大程度上的改变这一现状,人们不再受屏幕或设备限制,随心所欲地在3D甚至4D空间勾勒创意、学习知识。新的教育形态即将建立。
 
  创新才是具竞争力的砝码,从业者们必须保持前沿的市场分析能力,才能远离被淘汰的命运。了解市场发展趋势,教育从业者才能打好有准备之仗。
 
  AR技术特别适合教育,很好的匹配了情景教学和建构主义教育思想。AR技术可以让学习者自主探索各种有趣的学习材料,并且可以在做实验犯错的情况下也不会有任何严重后果。
 
  AR教育,就是将AR(增强现实)技术应用于教育领域所产生的新型教育形式和内容。AR教育的本质依然是教育,不过因为和AR结合,就有了很多新的特性和新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
 
  传统意义上的教育,学习更多是一种强制记忆的过程,抽象知识点,不易被学生理解,缺乏对学习的兴趣。学生个体间想象力的差距也会造成知识获取的不公平。另一方面,在类似地理、生物、化学、艺术、医学等学科上,即使老师准备大量图文、视频素材,也难保证直观性。
 
  教育产品作为教育的载体,如果仅仅是知识的陈列,总归是枯燥的。尤其是儿童教育产品,点是要吸引小朋友,要好玩。AR技术仿真和交互的特性,能将抽象、晦涩难懂的知识以更生动、直观、全面的方式呈现,用沉浸式体验增强学生的代入感,并且具有一定的娱乐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AR技术可以将信息直观化、可视化的呈现,因而非常适合在地理、生物、医学等有很多具象内容的学科应用。当学生们用AR技术去学习的时候,他们不再是死记硬背,而是去体验学习内容,去亲自参与到教学中。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可以联想起之前自己的相关经历,和以前学到的知识建立更深度的联系。这就会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AR技术被认为是下一代的计算设备,所以大量资本和创业公司涌入,AR技术会得到飞速发展,体验效果会越来越好,成本会越来越低,同时AR内容也会越来越丰富完善,师生们对AR也越来越熟悉了解,这些都会促进AR教育的飞速发展。学生们越来越需要AR的基础以便能够学习到更先进的电脑科学或其他学科。当个人计算机市场开始饱和,今天的学生必须熟悉AR,因为这是未来会无处不在的科技。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智能制造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9719789;邮箱:1271141964@qq.com。

不想错过行业资讯?

订阅 智能制造网APP

一键筛选来订阅

信息更丰富

推荐产品/PRODUCT 更多
智造商城:

PLC工控机嵌入式系统工业以太网工业软件金属加工机械包装机械工程机械仓储物流环保设备化工设备分析仪器工业机器人3D打印设备生物识别传感器电机电线电缆输配电设备电子元器件更多

我要投稿
  •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1271141964.qq.com
  • 联系电话0571-89719789
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智能制造网APP

功能丰富 实时交流

智能制造网小程序

订阅获取更多服务

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抖音

智能制造网

抖音号:gkzhan

打开抖音 搜索页扫一扫

视频号

智能制造网

公众号:智能制造网

打开微信扫码关注视频号

快手

智能制造网

快手ID:gkzhan2006

打开快手 扫一扫关注
意见反馈
我要投稿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