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能制造网 智造快讯】近两年,移动支付在中国国内日渐普及,2017年我国移动支付交易规模超过200万亿元。业内人士分析,在支付业务增长逐渐趋于稳定的状态下,受监管加强的影响,“支付+”的市场将逐步被挖掘。
移动支付交易破200万亿 “支付+”或催生新业态
近两年,移动支付在中国国内日渐普及,发展速度有目共睹尤其是微信和支付宝纷纷走向海外市场。在以微信和支付宝为首第三方支付推动下,我国移动支付市场规模持续增长,移动支付甚至被评为中国“新四大发明”之一(其他三个是高铁、共享单车和网购)。
从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的《数字中国建设发展报告(2017年)》中,我们便能清楚了解到中国移动支付发展之快。该报告显示,2017年我国全年信息消费规模达4.5万亿元,移动支付交易规模超过200万亿元,位居首位。
随着移动支付市场与日俱增,相关应用领域也日益扩宽。如今,移动支付的场景争夺开始从商家付款转向公共交通领域,包括支付宝、微信支付、银联等移动支付巨头纷纷瞄准了公交出行新蓝海。
不久前,北京轨道交通开始全面试运行手机扫码进站,而在此之前,上海、杭州、武汉、广州等城市已经先后加入移动支付新模式……据不完全数据显示,目前已有50个以上城市的地铁、公交系统支持移动支付。
业内人士表示,在这场交通支付争夺战中,公共交通的高频度、高黏性、低额度等独有性特点,成为了移动支付巨头抢滩的黄金场景。
当然,除了公共交通之外,医疗领域也是移动支付正在布局的场景之一。近年来,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患者就医体验水平,成为政府有关部门和广大医疗机构的共识。看病难、看病烦等常年被诟病的问题,在移动支付技术的加持下,将得到一定改善。
据了解,目前已上线的多数医保移动支付平台不仅支持挂号、缴费和取药等全流程服务场景,也可以支持医保在线购买药品,大大扩展了医疗服务应用场景。同时,在医保移动支付服务的支持下,“先就诊、后付费”“门诊贷”“住院贷”等创新服务应用场景不断涌现。
可以说,医保移动支付更好地体现了“少、短、简、优”的政府办事原则,也提高了人社部门的政务服务效率和水平。
有喜有忧,中国移动支付产业虽然发展迅猛,但行业乱象丛生也是当前面临的重大难题。
在博鳌亚洲论坛上,央行行长易纲表示,中国的第三方支付走在世界前列,但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风险,如何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同时鼓励竞争、鼓励创新,这是一个难解之题,要做好平衡。
针对支付业务乱象,央行自2016年起就着手整治,相关监管性文件也在2017年陆续出台,其中涉及备付金、断直连、条码支付、无证经营等多个方面。时间发展至2018年,监管细则还在继续落地。
业内人士表示,支付业的创新和突破主要体现在产品、模式和服务对象三个方面。在支付业务增长逐渐趋于稳定的状态下,受监管加强的影响,“支付+”的市场正在逐步被挖掘。未来,支付公司的竞争优势可能更多的在支付之外做文章。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智能制造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9719789;邮箱:12711419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