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第三届eSIM 技术与创新峰会产业共话发展,共赢未来

第三届eSIM 技术与创新峰会产业共话发展,共赢未来

2018-05-31 14:34:38来源:第三届eSIM 技术与创新峰会 关键词:移动通信5G阅读量:28240

导读:5月30日,由通信世界全媒体平台、信通创展科技联合主办,中国联通战略合作,中国电信、中国移动支持的2018第三届 eSIM技术与创新峰会在京召开。
  【中国智能制造网 展会回顾】万物互联时代,基于eSIM的应用创新及移动通信变革迎来加速发展机遇。5月30日,由通信世界全媒体平台、信通创展科技联合主办,中国联通战略合作,中国电信、中国移动支持的2018第三届 eSIM技术与创新峰会在京召开。大会以“创‘芯’升级 智连未来 ”为主题,齐聚了来自中国联通、中移物联网、中国电信、GSMA、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意法半导体、联想懂的通信、果通、鎏信科技、江南天安、Rivetz、摩拜、紫光国芯、天喻信息、红茶移动、SA等eSIM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伙伴,共同围绕eSIM应用落地的机遇与挑战,5G技术、物联网催生的eSIM创新发展等热门话题展开深入研讨,共探合作,共建生态,共赢未来。

 
  运营商发力eSIM,示范加速eSIM普及
 
  2018上半年,三大运营商在eSIM领域,不断发力布局,扩大产业链影响力。年初,中国联通启动“eSIM一号双终端”业务,并于4月成立eSIM产业联盟。联通华盛通信有限公司物联网业务部总经理孟玉明出席峰会并就中国联通eSIM发展进行了分享,他表示eSIM是万物互联重要支撑性技术,是移动通信产业未来发展趋势,但目前产品开发门槛和产业成本较高阻碍了发展。基于中国联通在eSIM领域的经验和优势,成立的eSIM产业联盟,凝聚了芯片、卡、终端、模组、方案、渠道等多个环节的合作伙伴,对外一致发声;对内整合能力形成供需对接,实现资源有效互补。并通过聚焦消费物联网终端,打造产品库;对eSIM终端给予硬件扶持;开放联盟研发资源,服务和厂商并与混改合作伙伴共建联合营销体系推动产品快速上市,形成eSIM产业合力,共创变革,携手共赢,加速eSIM普及,积极推动产业发展进程。
 
  中移物联网有限公司集成电路创新中心总经理肖青关于中国移动在eSIM领域发展和实践的演讲中,指出中国移动在GSMA规范基础上,已完整制定适应本地市场的eSIM企业版规范,于今年5月25日发布国内首款提供“eSIM+连接服务”的4G芯片,并积极主导推动eSIM物联网项目落地。中国移动主动发力eSIM芯片级产品,加速示范eSIM在物联网的普及。下月,中移物联还将发布《eSIM产品技术白皮书》,白皮书中将对流程梳理、产品技术等作更详细的介绍。
 
  中国电信集团政企客户部解决方案经理周焱也介绍了中国电信在车联网领域对eSIM应用探索,从行业应用的角度与参会嘉宾进行了分享和交流,并表示希望与产业伙伴共同携手加快互联互通建设,实现eSIM跨地区跨运营商平顺切换的初衷,降低eSIM使用成本,推动普及使用。
 
  聚焦安全连接,产业共话未来
 
  随着物联网产业全面提升,eSIM在安全连接方面的价值受到业界广泛关注。意法半导体大中华区安全微控制器事业部移动安全产品市场经理王新海表示,eSIM处于数据连接的关键节点位置,结合手机本身的安全功能和移动支付功能需求,全功能合封的功能,会成为手机或可穿戴设备比较好的选择。而在物联网领域,eSIM不仅在不同形式实现需求中发挥关键的数据安全连接作用,eSIM本身连接场景的多渠道特性还将为整个互联网的安全健全功能,发挥更多能力。北京江南天安科技有限公司信息安全专家张伟也提出物联网终端需要安全芯片对通信与业务进行安全保护。保障通信安全、数据本地存储安全、软件完整性校验、身份认证。OEM Biz Dev Director Asia-pacific Rivetz Corp,Karl J Weaver的分享也聚焦在安全,作《一起使用TEE和eSIM 为了提供区块链技术的手机安全》的主题演讲。
 
  作为未来物联网时代的基础连接入口,eSIM被寄予取代传统SIM卡成为“物联网之芯”厚望。的物联网eSIM模组解决方案提供商上海果通通信科技有限公司CSO兼工程副总裁吴俊分享了果通eSIM方案在物联网领域内的应用与实践案例。果通不仅推出Sim2Free的eSIM创新技术,通过ezM2M、ezUICC为互联网企业打造连接和设备管理平台,还提出打造一站式eSIM服务概念,为设备商提供完整的软硬件和服务集成方案。深圳鎏信科技有限公司CEO&总经理刘舟分享了鎏信推出的eSIM 嵌入式安全芯片,基于提升连接能力的“鎏芯”与硬件深度融合,充分发挥eSIM价值,为数据护航,兼容市场主流通信模组,致力于打造连接服务开放平台。
 
  GSMA中国战略合作总经理庞策介绍了eSIM规范的发展情况并从设备、消费电子及手机终端方面三个市场层面对两种类型规范的制定进行了观点分享。联想懂的通信副总经理倪晓林,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工程师、项目经理刘芊岑,北京摩拜科技联合创始人&副总裁杨众杰,Strategy Analytics研究总监杨光也出席大会并分别从eSIM创新合作、技术与业务发展,5G时代eSIM机遇与挑战等多维度作精彩演讲。
 
  圆桌对话环节,联通华盛卡号业务部总经理张冰、华为技术中国区物联网规划总监王震军、紫光国芯副总经理朱涵、天喻信息通信事业部总经理丹明波、红茶移动CMO陈超等运营商、虚拟运营商、芯片商、卡商、终端厂商的代表同台对话,从市场需求、产业政策、成本控制、监管层面等不同角度,对eSIM产业发展、生态建设展开深入探讨和交流碰撞思想,凝聚共识。
 
  大会还对eSIM技术解决方案商和创新企业进行了表彰,中国联通斩获本年度行业突出贡献奖、中移物联网、果通、联想懂的通信、意法半导体、鎏信科技分别荣获创新奖、创新产品奖、技术方案奖。大会希望通过树立,进一步扩大产业影响力,推动eSIM行业应用落地与发展。
 
  eSIM的产业价值已毋庸置疑,随着产业链各大厂商的积极布局, eSIM这颗“芯”必将对通信产业变革和物联网发展带来更多创新可能。而产业发展也需要聚产业合力,共赢未来。作为国内全面探讨eSIM从技术到产业生态的平台,eSIM技术与创新峰会得到运营商和行业企业的认可和大力支持。大会将继续秉承“交流合作平台”专业性、前瞻性特点,携手行业伙伴共探行业创新,共推产业发展。
 
  (原标题:第三届eSIM 技术与创新峰会产业共话发展,共赢未来)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5G商用5年除速度比4G快 用户感受不明显

    在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院士看来,5G总体上下载速率比4G快七、八倍,但用户感受一般,面向工业也没有预想的那么快,这对6G的发展提出了六大挑战。
    5G邬贺铨院士
    2025-04-14 13:12:16
  • 重庆电信:5G+自动驾驶赋能园区智慧化供应链

    重庆市通信管理局将持续发布第六届“绽放杯”5G应用征集全国大赛、重庆区域赛的典型应用示范案例,进一步展示市5G应用的融合创新水平,加快推进5G行业应用规模化发展。
    5G自动驾驶
    2025-04-10 11:42:33
  • 贵州召开高铁移动通信网络覆盖质量提升推进会

    会议指出,近年来,贵州高铁发展迅猛,全省高铁通车运营里程已达1800余公里,为广大人民群众出行带来了便捷,但同时也看到,高铁沿线部分区域,尤其是桥梁、隧道的4G/5G移动通信网络覆盖还存在一定的盲区盲点,给旅客带来不便。
    移动通信科技
    2025-04-07 10:27:58
  • 全球5G用户猛增至22.5亿,比4G快四倍

    2024年,全球无线电信行业实现了历史性的里程碑,全球5G连接数将达到22.5亿。预计到2029年5G连接数将达到83亿,占全球所有无线技术的59%。
    5G4G通信设备
    2025-04-03 09:37:54
  • 中国移动启动5G-A×AI百大商用计划

    本次计划发布将进一步增进全球范围内5G-A与AI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带动移动通信及相关产业的创新升级,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为移动信息产业注入新的发展动力,共建智能世界。
    5G工业互联网
    2025-03-08 09:06:32
  • 2025年了还有人信?5G比4G辐射更强危害更大系谣言

    严格来讲,4G和5G的辐射是可以忽略的!相较于4G,5G在速度、延迟、连接密度和应用场景等方面均具有显著优势,正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各行各业的发展模式。
    5G4G5G通信基站
    2025-02-24 16:30:43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智能制造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9719789;邮箱:1271141964@qq.com。

不想错过行业资讯?

订阅 智能制造网APP

一键筛选来订阅

信息更丰富

推荐产品/PRODUCT 更多
智造商城:

PLC工控机嵌入式系统工业以太网工业软件金属加工机械包装机械工程机械仓储物流环保设备化工设备分析仪器工业机器人3D打印设备生物识别传感器电机电线电缆输配电设备电子元器件更多

我要投稿
  •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1271141964.qq.com
  • 联系电话0571-89719789
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智能制造网APP

功能丰富 实时交流

智能制造网小程序

订阅获取更多服务

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抖音

智能制造网

抖音号:gkzhan

打开抖音 搜索页扫一扫

视频号

智能制造网

公众号:智能制造网

打开微信扫码关注视频号

快手

智能制造网

快手ID:gkzhan2006

打开快手 扫一扫关注
意见反馈
我要投稿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