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台风季来临 无人机展现“十八般武艺”

台风季来临 无人机展现“十八般武艺”

2018-06-07 14:00:59来源:中国智能制造网 编辑:月初 关键词:无人机民用无人机阅读量:56391

导读:日前,今年第4号台风“艾云尼”在我国南部沿海登陆。近年来,为更好地应对台风引发的自然灾害,无人机等科技产品开始在台风前后的各个环节得到愈发广泛的使用。
  【中国智能制造网 本站原创】日前,今年第4号台风“艾云尼”在我国南部沿海登陆。近年来,为更好地应对台风引发的自然灾害,无人机等科技产品开始在台风前后的各个环节得到愈发广泛的使用。

台风季来临 无人机展现“十八般武艺”
 
  不知不觉间,2018年的汛季已经到来。6月6日凌晨,今年第4号台风“艾云尼”在我国广东湛江登陆,此后还出人意料地杀了个“回马枪”,当天再次登陆海南,给广东和海南量身带来了较大范围的强降雨。
 
  自古以来,台风这一自然灾害就是部分沿海地区国家的“大敌”,特别是在一些台风多发地带,每年都要遭受多轮台风的“洗礼”。台风的危害不仅是狂风暴雨,而且还会引发洪水、泥石流等次生灾害,造成严重灾难。为了防范灾害以及提升灾害救援能力,各国都在积极发展相关科技,而近年来,愈发火热的无人机开始在这一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无人机优势日趋凸显
 
  长期以来,台风监测主要运用有人驾驶飞机来进行,事实也证明,这一方式是为有效、成果为显著的。但是使用有人驾驶飞机来监测台风成本高昂,同时人员风险更是不容忽视。因此,发展无人机已经成为必然趋势。
 
  相对于有人驾驶飞机,无人机具有低成本和无伤亡的明显优势,而且在高强度航程和低空飞行等方面也要着自身的优点。并且,无人机能够更好地探测台风的强度等信息,同时获取更多台风形成与消亡的相关监测数据。不仅如此,相对于遥感卫星,无人机的精度和实时性优势也得以凸显。
 
  据了解,澳大利亚是世界上较早研发气象无人机的国家之一,其研发的一系列产品在本国和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以及一些组织中等到了广泛使用。
 
  近些年来,无人机技术快速发展,在整体结构、飞控系统、通信系统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有效荷载额度和自身续航能力不断提升,受到了世界各国气象机构的青睐与认可,在台风监测与灾害救援中的应用愈发深入。
 
  无人机的多重角色
 
  在台风来临前后,不同类型的无人机承担着不同的角色与任务,包括台风监测、灾区测绘、灾情侦察、紧急救援、临时通信、电力巡检等。
 
  台风监测。气象无人机是台风监测的主力,依靠自身搭载的专业设备,其可以通过在台风外围跟踪飞行或是飞入台风眼,来提供台风动态信息,回传气温、气压、湿度、风向、风速等关键数据,为研发人员以及政府机构预测台风走向、部署防风防汛等提供有力支撑。
 
  灾情侦察与测绘。台风带来的暴雨和大风常导致道路中断,与外部隔绝,这时候就需要无人机进行及时的灾情侦察,尽快发现相关险情,并快速、地搜集灾区交通与次生灾害信息,绘制灾区地图,为后续的救援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紧急救援与通信。当进入灾区救援阶段,无人机同样也有重要作用。通信无人机可以在通讯中断的情况下,提供临时通信,为灾区与外部搭建联络通道。救援无人机可以紧急运输一些药品、食品等关键物资,还能通过搭载喇叭、红外摄像头等设备辅助搜救工作,减轻救援人员压力,为实施救援提供重要帮助。
 
  电力巡检。当台风影响到电力设施时,巡检无人机能够在允许条件下尽快定位故障点,为抢修人员节省大量时间,提高检修效率,保障电力安全与正常使用。
 
  市场前景值得期待
 
  2017年以来,我国相继发布了《关于促进和规范民用无人机制造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经营性飞行活动管理暂行办法》等政策,加快民用无人机产业发展,规范市场服务行为。
 
  在政策利好与市场需求不断提升等积极应诉影响下,据前瞻产业研究院预测,2018年我国民用无人机产品销售和服务总体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10.9亿元,到2020年将达到465亿元,2025年将达到750亿元。
 
  目前,我国气象部门已经开始大力推进无人机探测台风试验,并与无人机研发机构和生产厂家合作来发展相关无人机产品。未来,如果我国的无人机产品能够在台风探测等方面实现成熟应用,将有效提升自然灾害应对能力,并释放出一片新的巨大市场,成为无人机领域的新爆点。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智能制造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9719789;邮箱:1271141964@qq.com。

不想错过行业资讯?

订阅 智能制造网APP

一键筛选来订阅

信息更丰富

推荐产品/PRODUCT 更多
智造商城:

PLC工控机嵌入式系统工业以太网工业软件金属加工机械包装机械工程机械仓储物流环保设备化工设备分析仪器工业机器人3D打印设备生物识别传感器电机电线电缆输配电设备电子元器件更多

我要投稿
  •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1271141964.qq.com
  • 联系电话0571-89719789
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智能制造网APP

功能丰富 实时交流

智能制造网小程序

订阅获取更多服务

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抖音

智能制造网

抖音号:gkzhan

打开抖音 搜索页扫一扫

视频号

智能制造网

公众号:智能制造网

打开微信扫码关注视频号

快手

智能制造网

快手ID:gkzhan2006

打开快手 扫一扫关注
意见反馈
我要投稿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