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智能制造网 智造快讯】如今,资金问题仿佛已经成为共享单车整个行业都难以撕掉的标签。不过在经过了一轮又一轮“血拼”之后,随着资本市场的退潮以及中小企业的退场,存活下来的一批单车企业开始逐步“节衣缩食”,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资金链紧张难题如何解?共享单车市场或迎转机
回顾共享单车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发展阶段:2015年初入市场,探索共享经济新业态;2016年元年开启,单车市场百花齐放;2017年行业供需两端持续扩张。然而这股热潮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从风靡一时到寒冬难过,共享单车似乎已经难逃被唱衰的命运。以ofo为例,今年5月底员工降薪传闻的余温未散,近日“资金链紧张”又再次占据头条,除了被爆大规模裁员外,高管层变动剧烈也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
而面临“资金链紧张”的不只是ofo,如今,资金问题仿佛已经成为共享单车整个行业都难以撕掉的标签。由于缺乏资本的持续注入,从2017年下半年至今,中小型共享单车企业陆续退场,头部玩家也纷纷做了“卖身”、“站队”的选择。
其实,资本市场原本是十分青睐共享经济、共享单车等概念的,比如ofo就曾获得过阿里高达17.7亿元的融资,理论上来说有了阿里的“撑腰”,ofo应该顺风顺水。但是毕竟资本具有逐利性,一直以来被诟病的盈利模式是导致资本退潮、共享单车资金链紧张的关键原因。
正如业内人士分析的那样,决定共享单车行业资金链能否永续的根源在于产品和商业模式,而产品以及商业模式都是目前为止共享单车企业还没有做好的地方。难以维系的补贴、单车的高损坏率、极高的运输调度和维护成本,对应的是低单价的收入,这使得共享单车从初想象中的互联网轻商业模式成为一个重资产运营的行业。
与此同时,共享单车企业在大批量、集中投放的同时,线下运维管理却未及时跟进,用户随意停放,共享单车堵路、占地等问题日渐突出。这让政府监管部门不得不得采取收紧举措,限定共享单车押金用途,堵住利用用户押金寻求其他盈利路径的漏洞。
为了弥补不断加重的资金困境,共享单车行业急于通过车身广告、恢复20元月费等方式变现,进一步引发用户和政府双重反弹。在资本市场与政府监管的双重压力下,共享单车终形成了当下的局面。
不过在经过了一轮又一轮“血拼”之后,随着资本市场的退潮以及中小企业的退场,存活下来的一批单车企业开始逐步“节衣缩食”,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由此看来,共享单车的精细化运营时代将会很快来临。
但对此有不少人提出这样的疑问,即使从现在开始“节衣缩食”,眼看要跌落谷底的共享单车企业是否还能享受到出行行业红利?专家分析,这主要取决于行业发展能否回归到理性竞争,企业如何做好精细化运营将是接下来更为重要的思考。
值得一提的是,在共享单车举步维艰的今天,名不见经传的哈罗单车竟重获资本青睐。在政府以及市场的支持下,哈罗单车会否成为共享单车市场中的又一独角兽企业?共享单车“三足鼎立”局面将被各家轮流坐庄?资本看好哈罗单车,是否意味着共享单车行业将迎来新机遇?时间会给出答案。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智能制造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9719789;邮箱:12711419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