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智能制造网 智造快讯】移动支付在改进体验、便利百姓的同时,呈现出隐蔽性、复杂性、交叉性等新趋势,移动支付风险正逐渐成为主要的支付风险类型。为此,移动支付需要安全升级,提升效率,不让不法分子有可乘之机。
无现金社会未来已来 安全升级刻不容缓
日前,由中国银联重庆分公司、重庆黔江银座村镇银行、银联商务重庆分公司共同打造的渝东南“移动支付示范菜场”在黔江区石城菜市场上线。据了解,黔江区银行机构将在菜市场大力开展移动支付便民示范工程,计划在全辖打造10个“移动支付示范菜场”,让老百姓享受安全、、便捷的城乡一体化移动支付服务。
显然,移动支付在餐饮门店、超市、便利店等线下小额支付场景出现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了,从这一个小小的菜场我们便不难看出当下移动支付的火热程度。
来自央行的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网络支付业务中,移动支付的占比超过了互联网支付,且移动支付业务的比重大幅提升。从当前的发展趋势来看,随着移动支付应用范围越来越广,用户规模越来越大,无现金社会未来已来。
不过当人们为移动支付所取得的成就而欢呼雀跃的同时,也面临一些安全风险和隐患。少数不法分子利用手机操作系统、APP漏洞复制窃取用户信息、制造“李鬼”二维码实施诈骗等,造成用户信息泄露和财产损失。尤其是近两年,移动手机端的账户盗用和欺诈屡有发生,给用户资金造成一定损失,移动支付风险正逐渐成为主要的支付风险类型。
在6月6日由中国支付清算协会举办的2018年移动支付安全便民宣传周启动仪式暨移动支付安全与创新研讨会上,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副秘书长马国光就曾指出,“移动支付在改进体验、便利百姓的同时,其风险也随之发生变化,呈现出隐蔽性、复杂性、交叉性等新趋势。尤其是移动手机端的账户盗用和欺诈屡有发生,给用户资金造成一定损失。”
为此,移动支付需要安全升级,提升效率,有关方面要不断提升风险防控水平和能力,始终将安全放在首位。诸如二维码这样的新兴技术在多领域的应用,监管还需与时俱进,不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其实去年底,央行已专门下发《条码支付安全技术规范(试行)》和《条码支付受理终端技术规范(试行)》,对终端设备加强管理。其中,对使用静态条码和动态条码的单日累计交易金额做了不同要求。
此外,中国社科院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主任荆林波还表示,“除了制定二维码支付业务规范,国家应加强二维码支付的顶层设计,制定全面的行业标准,并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推广和使用我们的国家标准。”
当下,如何平衡移动支付效率与安全之间的问题,已经成为当下各行各业在思考的问题。但移动支付体系庞大且复杂,要不断完善该体系建设,离不开各个机构的有效配合。在监管部门和市场机构共同努力的同时,想要让“扫一扫”更安全,也需要用户自身提高防范意识,加强自我保护。只有不断提升支付平台安全性、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移动支付才能稳步、持续与健康发展。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智能制造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9719789;邮箱:12711419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