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行业资讯

头条号

最新原创观点

百家号


资讯中心

人工智能融入大气防治 打赢蓝天保卫战有了新期待

2018-07-11 15:59:59来源:中国环保在线 周末 阅读量:24124

分享:
导读:《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开展大气污染防治行动,综合运用经济、法律、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其中,人工智能作为创新型技术,将在蓝天保卫战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中国智能制造网 行业动态】《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开展大气污染防治行动,综合运用经济、法律、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其中,人工智能作为创新型技术,将在蓝天保卫战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日前出台的《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三年行动计划),明确了未来三年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总体思路、基本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这标志着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步入深水区,蓝天保卫战向纵深挺进。
 
  同时,随着大气污染防治中一个个难啃的“硬骨头”逐渐凸显,蓝天保卫战的时间越来越紧迫。基于此,有业内人士指出,打赢蓝天保卫战,不仅要有“办法”,也要有“技术”,未来的蓝天保卫战一定是依靠科技创新,终得以实现的。
 
  不得不承认,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5G通信、物联网、区块链……不断涌现的新技术正催生着我国社会与经济的变革,也颠覆了环境治理的传统手段。
 
  利用超级计算处理能力、物联网技术,进行数据采集;通过分析空气监测站和气象卫星传送的实时数据流,适时掌握污染状况;借助云计算、云平台等智能设备,因地制宜推出治理措施。可以说,人工智能的发展为打赢蓝天保卫战带来无限想象。
 
  为加快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还明确提出,要强化科技支撑力量,大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和用地结构,强化区域联防联控。中国环保在线认为,综合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将有利于促进传统产业智能化、清洁化改造,减少空气污染物浓度。
 
  那么,目前,人工智能运用在大气污染防治领域有哪些关键技术呢?未来,又将如何助力蓝天保卫战?总体而言,打赢蓝天保卫战主要分为:污染监测、分析预警、智慧治理三个环节。
 
  在污染源监测方面,构建天空地立体监测体系,无人机、传感器、感知技术是常用的人工智能技术。空气监测站或小微站,借助通讯技术,结合移动式的监测的遥感器,可基本确定一个地区的污染变化情况。
 
  此前,有媒体报道,为将人工智能技术深入融合到环境治理中,哈尔滨借助卫星遥感、无人机、地面监测站,建立一体化环境质量感知体系,天地空同时发力“锁定”污染。
 
  在分析预警方面,大数据分析系统、云计算平台会综合分析大量卫星数据、地面物联网监测点数据,可提前布置预警工作,靶向追踪污染源。如:今年年初北方的几次重污染天气,北京利用相关的技术,及时启动了空气重污染预警,做好风险防控工作。
 
  而在智慧治理方面,人工智能技术则更多的是体现在环保设备的智能化调控。智能设备使得前期监测、数据分析、中端治理走向一体化,整个治理过程又便捷。
 
  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数字化的基础上,通过先进的物联网与远程监控技术,以及创新型传感网络技术和人机交互技术,研发生产出可自动化控制的设备,既能实现在线监测、管理,也能减少维护和人工成本。
 
  除此之外,人工智能还可以深入环境执法过程中。相关部门设立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技术示范,使用无人机助力执法。
 
  随着人工智能与环保产业逐渐融合,一些企业已经嗅到了商机,纷纷开始布局,或加快技术创新研发,或加快设备的智能化。可以预见,在人工智能的助力下,打赢蓝天保卫战有了新期待。
 
  原标题:人工智能融入大气防治 打赢蓝天保卫战有了新期待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新闻

绿色产业促进会发布《基于ARM嵌入式的人工智能研发指南》 2024-05-13 11:39:21
近日,深圳市绿色产业促进会关于发布《基于ARM嵌入式的人工智能研发指南》团体标准,自2024年05月20日起实施。
中国测绘学会今年团体标准(第一批)22项团体标准立项 2024-05-08 14:08:25
本次共有《无人机地理信息采集传输安全技术要求》等22项团体标准项目通过立项审查,现予以立项并公告。
关于人工智能,专家不愿透露的秘密! 2024-05-07 09:07:30
专家们通常会指出人工智能的优势,但可能不会很快提到这项技术的问题。虽然人工智能系统可以使数字更精确的许多倍,但并非完美无瑕。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不想错过最新资讯?

下载智能制造APP

一键筛选来订阅

信息更精准

企业直播

更多

产品商城 更多


关于我们|本站服务|会员服务|商站通服务|旗下网站|友情链接|产品分类浏览|意见反馈|兴旺通|频道

智能制造网 - 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Copyright gkzhan.comAll Rights Reserved法律顾问:浙江天册律师事务所 贾熙明律师

客服热线:0571-87756395采购热线:0571-87759926媒体合作:0571-89719789

客服部:采购部:编辑部:展会合作:市场一组:市场二组: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