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德国无人机投放害虫天敌 以虫制虫保玉米健康

德国无人机投放害虫天敌 以虫制虫保玉米健康

2018-07-17 09:17:27来源:无人机网 关键词:无人机多旋翼无人机阅读量:25549

导读:为鼓励农民减少使用杀虫剂,德国无人机公司Hexapilot利用自家设计6轴杀虫无人机Tricho-Kopter,在农田上空撒放大量益虫,阻止害虫破坏农作物。
  【中国智能制造网 新闻】为鼓励农民减少使用杀虫剂,德国无人机公司Hexapilot利用自家设计6轴杀虫无人机Tricho-Kopter,在农田上空撒放大量益虫,阻止害虫破坏农作物。

  益虫吃害虫
 
  欧洲玉米螟(European Corn Borer)是一种农业害虫,会危害玉米等农作物生长。玉米螟会在玉米上产卵,幼虫会蛀食茎杆,令植物枯死。若幼虫继续留在农田内,农民又在同一块农田种植豌豆,一年后再种马铃薯,所有农作物均有机会受到感染,引致农作物失收。为平衡环保和防治害虫的需要,不少农业从业员已逐渐采纳「生物防治」技术,在玉米田释放玉米螟的天敌 ——赤眼卵蜂(Trichogramma)。
 
  一次过撒放70多万条幼虫
 
  Hexapilots老板Axel Weckschmied利用自家设计的6轴杀虫无人机Tricho-Kopter,在玉米田上空撒放赤眼卵蜂幼虫。Tricho-Kopter能携带600粒纸制圆球,而每个圆球阔2厘米,载有少2,000条长约0.5微米的幼虫。Weckschmied 坦言,无人机每10米便会投放10粒圆球,因为「这些幼虫爬得很慢」。若这些圆球直接落在玉米叶上,效果当然是好的,但很多时圆球会跌在农作物中间,Weckschmied解释指「幼虫懂得自己找地方生长,所以不用担心。」
 
  以虫制虫
 
  赤眼卵蜂幼虫会从纸球细孔爬出。成虫后,赤眼卵蜂会在欧洲玉米螟的卵粒内产卵。新幼虫会一直寄生在玉米螟的卵粒内,羽化时便会弄破卵粒,使玉米螟无法生存。这些新赤眼卵蜂会再寻找其他玉米螟的卵粒产卵,阻止玉米螟继续繁殖。Weckschmied指,他们共需施放6次,幼虫只需不多于3星期时间便会羽化。
 
  成功率可达8成
 
  欧洲玉米螟幼虫蛀食茎杆后,便会留在玉米根部(即农夫收割庄稼后剩在地上的茎)内过冬。因此,农夫们必须在玉米螟产卵后尽快施放赤眼卵蜂幼虫。Weckschmied 指出,在首4至5天内,灭虫成功率介乎60到80%,但随后会跌至30至40% 。Hexapilots表示,他们已投放了300,000粒圆球和拯救了约 100,000吨玉米。
 
  原标题:德国无人机投放害虫天敌 以虫制虫保玉米健康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智能制造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9719789;邮箱:1271141964@qq.com。

不想错过行业资讯?

订阅 智能制造网APP

一键筛选来订阅

信息更丰富

推荐产品/PRODUCT 更多
智造商城:

PLC工控机嵌入式系统工业以太网工业软件金属加工机械包装机械工程机械仓储物流环保设备化工设备分析仪器工业机器人3D打印设备生物识别传感器电机电线电缆输配电设备电子元器件更多

我要投稿
  •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1271141964.qq.com
  • 联系电话0571-89719789
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智能制造网APP

功能丰富 实时交流

智能制造网小程序

订阅获取更多服务

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抖音

智能制造网

抖音号:gkzhan

打开抖音 搜索页扫一扫

视频号

智能制造网

公众号:智能制造网

打开微信扫码关注视频号

快手

智能制造网

快手ID:gkzhan2006

打开快手 扫一扫关注
意见反馈
我要投稿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