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失业忧虑?信息恐慌?人工智能将是一场长期的博弈!

失业忧虑?信息恐慌?人工智能将是一场长期的博弈!

2018-07-25 10:35:06来源:OFweek人工智能网 关键词:人工智能大数据阅读量:24969

导读:人工智能虽然给人类带来了许多便利,智能化程度也让我们惊讶不已,但可曾想过?它也会给我们带来灾害,它是机遇,更是挑战!
  【中国智能制造网 行业动态】人工智能虽然给人类带来了许多便利,智能化程度也让我们惊讶不已,但可曾想过?它也会给我们带来灾害,它是机遇,更是挑战!
 
  人工智能,英文名称是Ari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用简单的话来说就是模拟人类脑力活动计算。它的研究目标就是希望计算机拥有人一样的智力和能力,可以替代人类实现认知、识别、分类和决策等多种功能。而在1956年达特茅斯会议上提出AI这一概念,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渐成熟,在21世纪,它才真正地登上了舞台。
 
  人工智能的出现的确给人类带来了很多便利,同时它的智能化程度也让我们惊讶不已,比如在2016年3月,阿尔法围棋(AlphaGo)与世界、职业九段选手李世石进行人机大战,并以4:1的优势获胜,而后与柯洁对战,阿尔法围棋(AlphaGo)取得了终的胜利。还有AI选角,《明日之子》季的钟易轩,爆款网剧《好的我们》男一号刘昊然,《中国有嘻哈》的明星制作人吴亦凡,他们都是通过AI选角系统,根据信息标签进行筛选,终选出符合程度高的一位 。不得不说,通过AI,人们的工作不再带有猜测和预想性,而是一个个具体的数据。
 
  近年来,随着通信网络、存储能力及云计算等技术的高速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出现了“井喷式”的发展,虽然目前AI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但在家电、移动设备、社会管理等软硬件都融入了人工智能的技术时,我们可曾想过,它是否会给人类带来灾害?又将是怎样的灾害?
 
  人工智能将带来失业潮?
 
  早在十八世纪六十年代,英国开始工业革命之初,大部分手工工作被机器替代,底层人民都在忧虑自己是否会被机器代替。而如今这一问题再被提起,人工智能技术正突飞猛进,通过AI控制的设备开始逐渐代替曾经只有人类才能胜任的各种工作,而此前,我们认为不可能被取代的教师、律师等特殊职业,也面临着威胁。就目前而言,机械化、程式化的工种一定会被人工智能取代,这类人群面临更加严峻的就业趋势,据美国美林银行预测,2025年以前,人工智能带来的“每年创造性破坏的影响”可能会达到14到33万亿美元。
 
  人工智能将威胁日常生活?
 
  据相关信息显示,目前大部分AI应用系统都是基于已有的AI框架,而这些系统、软件实质上都存在安全漏洞,用户个人数据将全部存储在相应的云端。当黑客侵入其中并获取控制权时,用户的安全和财产是否还能得到保障?不仅个人用户的安全我们需要预防,技术层面的安全我们也应当注意,正如北京大学教授郭耀所说,市场上的很多智能硬件是国内制造,但是像安卓、RAM、小米品牌的内核,以及Linux开源都不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其中技术层面都是存在安全隐患的。
 
  人工智能会造成人类毁灭?
 
  当人工智能发展到一定程度,是否会毁灭人类?很多人可能从主观上认为,智能机器人是由人类发明和控制,怎么可能有机会来毁灭人类?从理论上而言的确没有错误。当人类赋予智能机器人越来越多的人类思维,将近一步提高其思考能力,当多种想法统一结合时,其思维是否会发生冲突,从而导端想法?当这类想法产生时,是否还会认可人类?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也曾表示过此类的担忧,就连伊隆·马斯克,电动汽车制造商Tesla和火箭公司SpaceX的创始人也有同样的想法,他认为我们正在用人工智能召唤恶魔。
 
  逃避不是办法,引导才是出路
 
  基于以上问题,我们会开始害怕人工智能的到来,但是逃避不是正确的做法。在就业问题上,虽然一些劳动被取代,但是可以创造新的岗位。据市场研究公司Gartner的报告,到2020年,人工智能将代替180万个岗位,但却可以创造出 230万个新的工作机会。在信息安全问题上,就需要科研人员加强安全屏障,基于AI的角度,学会识别和预防攻击行为,并且为AI设置安全保障。对于我国人工智能产业来说,如果可以研发出完全独立自主的芯片和系统,将有效避免中兴事件。
 
  人工智能的发展,喜忧参半,人工智能到底该不该继续研究下去,或者说应该朝着什么样正确的道路研究下去,我们都很难说。每一件新事物的出现都是一把双刃剑,有利有弊,逃避不是一个正确的做法,如何大程度的发挥它的优点,大程度的避免缺点的出现,才是人类真正应该考虑的。
 
  (原标题:失业忧虑?信息恐慌?人工智能将是一场长期的博弈!)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 推动人工智能发展 我国已形成完整产业体系

    经过多年持续投资布局,我国人工智能产业体系逐步完善,基础层、模型层及应用层不断升级优化,实现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据智能技术与实体经济的广泛融合。
    人工智能服务平台
    2025-05-04 09:58:02
  • 物流智能转型新引擎:DeepSeek+物流

    DeepSeek 物流不仅是技术的革新,更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它通过智能化手段提升物流效率、优化资源利用、减少环境影响,并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支撑。未来,随着AI技术的不断进步,物流行业将迎来更深刻的变革。
    物流大数据服务平台
    2025-04-30 10:11:15
  • 全域人工智能之城建设驶入快车道

    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政务和数据局,市卫生健康委,北京经开区管委会领导出席,来自各央国企、研究机构,及京内外近500家人工智能上下游生态企业与会。
    人工智能中国智造
    2025-04-30 09:49:19
  • AI已经成为人形机器人最大的瓶颈?

    在看似繁荣的表象下,行业共识正在逐渐浮现:人工智能(AI)技术的滞后,已成为人形机器人实现真正智能化的最大瓶颈。
    人形机器人人工智能
    2025-04-28 15:32:08
  • 从“原子”到算法!人工智能领域的“元素周期表”诞生

    研究团队发现,处于同一“主族“的算法(如支持向量机与核方法)具有相似的数学内核,而位于相同“周期“的算法(如决策树与随机森林)则共享相近的泛化能力图谱。
    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
    2025-04-27 17:01:21
  • 宾利发布突破性人工智能皮革检测技术

    人工智能皮革检测系统并不能完全取代宾利训练有素的工匠的技艺。通过自动化人工检测流程,该系统能够提供最高品质的皮革,工匠们可以用它来打造精致的手工缝制细节。
    人工智能皮革检测技术
    2025-04-27 14:42:55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智能制造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9719789;邮箱:1271141964@qq.com。

不想错过行业资讯?

订阅 智能制造网APP

一键筛选来订阅

信息更丰富

推荐产品/PRODUCT 更多
智造商城:

PLC工控机嵌入式系统工业以太网工业软件金属加工机械包装机械工程机械仓储物流环保设备化工设备分析仪器工业机器人3D打印设备生物识别传感器电机电线电缆输配电设备电子元器件更多

我要投稿
  •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1271141964.qq.com
  • 联系电话0571-89719789
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智能制造网APP

功能丰富 实时交流

智能制造网小程序

订阅获取更多服务

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抖音

智能制造网

抖音号:gkzhan

打开抖音 搜索页扫一扫

视频号

智能制造网

公众号:智能制造网

打开微信扫码关注视频号

快手

智能制造网

快手ID:gkzhan2006

打开快手 扫一扫关注
意见反馈
我要投稿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