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机器人也食人间烟火,炒菜炒的不亦乐乎!

机器人也食人间烟火,炒菜炒的不亦乐乎!

2018-07-27 15:01:50来源:中国智能制造网 编辑:林中易木 关键词:炒菜机器人阅读量:60190

导读:近年来,炒菜机器人的出现顺应了餐饮行业的发展趋势,对厨师这一职业带来冲击,在这样的情况下,普通厨师如何在夹缝中求得生存,成为了引人关注的一个话题。
  【中国智能制造网 本站原创】近年来,炒菜机器人的出现顺应了餐饮行业的发展趋势,对厨师这一职业带来冲击,在这样的情况下,普通厨师如何在夹缝中求得生存,成为了引人关注的一个话题。
 
  想象下在一家餐厅品尝机器人做的美食,会是种怎样的体验呢?
 
  近日,在美国波士顿就有一位机器人厨师,入职了Spyce Food餐厅之中,虽然在机器人冲咖啡、机器人泡奶茶等情景逐渐多起来的情况下,机器人炒菜早已不是什么稀奇事儿,但这个机器人厨师还是大有来头,据了解,其得到了米其林大厨的亲自监修,能在保证口味的情况下1小时内制作近200道菜,价格十分公道。
 
  而在国内,今年在武汉工商大学也出现了一家“机器人餐厅”,学生进入餐馆选好菜品付完款之后,四位机器人大厨就会运作起来大肆翻炒,3分钟一道可口的饭菜就能新鲜出炉,整个过程全由机器人自主完成。
 
  在人们的印象中,厨师是一个古老而极其依赖手艺的职业。作为的厨师,不仅要熟知每种食材的属性,还要对酸、甜、苦、辣、香、甘、醇等多种味道进行调配,积极寻找食材间相互搭配的可能,不管是切菜还是做菜都是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但就是这样一个经验与技巧都有很高讲究的工作,为什么还会被机器人抢走“饭碗”呢?
 
  机器人为啥能抢厨师饭碗?
 
  对于这个问题,笔者认为,除了机器人技术本身的成熟之外,还有大致两方面的原因。
 
  首先,标准化、流程化的菜品制作属于简单重复性的工作,机器人十分具备优势。
 
  在一些快餐和连锁餐厅中,所制作的菜品基本不需要厨师自由发挥,甚至创作,它们本就是以固定的口味,标准的流程来满足普通食客的需求,这样的工作很容易被智能机器人学会。而在这些行业中,在保证口味不影响的情况下,它们更追求提高做菜的效率和减低餐厅的成本,这些方面显然机器人更具优势。
 
  此外,传统厨师无法进入消费者社交环节,而换做机器人则能带来改变。
 
  厨师一般都在餐厅后厨工作,缺少与消费者的交互,我们平常去餐厅吃饭,点完餐之后便是回餐桌上等待,到吃完离开可能也不会知道饭菜是哪位厨师做的,饭菜做的好或坏既无处评价,也缺乏交流改进的机会。同时,也无法像在大排档就餐一样,能面对面与做菜师傅聊天、诉苦,增进顾客与店面的感情。
 
  机器人则不同,其因为做菜安全、无须明火、不生油烟又效率惊人,完全可以在消费者看得见的地方做菜,成为店里吸引消费者的一大噱头,如果再加上人机交流和互动的功能,完全可以成为类似于调酒师一样的社交职业,让食客在与机器人的打趣、交谈中度过枯燥的等餐时间,成为社交活动中的一环。
 
  厨师的未来又在何方?
 
  如今,人类通过经验值所筑起的护城墙,正在被机器人用数据所击破,通过数据分析和深度学习,机器人已经在各行各业完成了对人的替代,炒菜机器人的出现终于让这一幕发生在了厨师身上,不少厨师都感受到了机器人所带来的恐慌。
 
  在7月21日重庆上演的“人机大战”现场,炒菜机器人与三位民间大厨约战分别制作三种同样的菜品,终在综合了口味、色泽、油烟、烹饪时间等多种因素之后,炒菜机器人取得了完胜。这让不少厨师意识到,机器人在做菜这件事上,可能比自己干的更好!
 
  那么,在效率和品质都没有优势的情况下,厨师还有什么拒绝被取代的办法呢?其实很简单,无外乎“匠人”两个字。
 
  虽然现在餐饮连锁化、速食化趋势明显,炒菜机器人正逢其时,但仍然有很多人追求高品质的菜品,这就意味着,只要厨师能具备自己的创意,创作出技术含量和口味都出众的菜品,依然能在机器人的围剿下谋得生存,而且是更加的存在。
 
  不过,这就对厨师的烹饪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对于大部分普通厨师来说,需要通过不断的努力来提升自己的技艺,只有成为了一位“匠人”、“手艺人”或“烹饪家”,具备了“工匠精神”,才能在厨师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毕竟这些都是机器人无法学习和取代的东西。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智能制造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9719789;邮箱:1271141964@qq.com。

不想错过行业资讯?

订阅 智能制造网APP

一键筛选来订阅

信息更丰富

推荐产品/PRODUCT 更多
智造商城:

PLC工控机嵌入式系统工业以太网工业软件金属加工机械包装机械工程机械仓储物流环保设备化工设备分析仪器工业机器人3D打印设备生物识别传感器电机电线电缆输配电设备电子元器件更多

我要投稿
  •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1271141964.qq.com
  • 联系电话0571-89719789
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智能制造网APP

功能丰富 实时交流

智能制造网小程序

订阅获取更多服务

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抖音

智能制造网

抖音号:gkzhan

打开抖音 搜索页扫一扫

视频号

智能制造网

公众号:智能制造网

打开微信扫码关注视频号

快手

智能制造网

快手ID:gkzhan2006

打开快手 扫一扫关注
意见反馈
我要投稿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