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化优势为胜势,喷涂机器人发展更需把握趋势!

化优势为胜势,喷涂机器人发展更需把握趋势!

2018-09-04 15:47:38来源:中国智能制造网 编辑:林中易木 关键词:喷涂机器人阅读量:62268

导读:如今,凭借着远超人工和机器的优势,喷涂机器人正在我国迎来快速的发展,但受技术、市场、人才等因素影响,当前发展潜力还未完全释放。未来,随着痛点问题的逐一根除和对发展趋势的提前把握,我国企业有望向化有序迈进。
  【中国智能制造网 本站原创】如今,凭借着远超人工和机器的优势,喷涂机器人正在我国迎来快速的发展,但受技术、市场、人才等因素影响,当前发展潜力还未完全释放。未来,随着痛点问题的逐一根除和对发展趋势的提前把握,我国企业有望向化有序迈进。
 
  近年来,随着喷涂工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以及喷涂行业人力成本的不断攀升,行业企业每时每刻都在寻找新的生产方式,以满足产业安全、环保、、发展的新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同时为顺应生产自动化需求和“机器换人”大趋势,喷涂机器人应运而生,并在推动行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迎来快速发展。
 
  优势明显,喷涂机器人迎来发展
 
  在汽车生产间里,一排排整齐划一、穿戴整齐的机械手臂快速而的给汽车外壳喷涂着色,如今,这样的场景已经变得十分常见。就在几年前,喷涂这种简单繁重的工作还必须依赖于人工,而喷涂机器人的出现和应用,给行业长期以来的传统化发展带来了改变。
 
  与传统人工喷涂相比,机器人喷涂能够提高近一半的效率,节省下30%左右的涂料,喷涂产品的合格率接近100%,这些巨大的优势让喷涂机器人被越来越多企业所接受。同时,与喷涂机器相比,机器人也凭借更加灵活、精细、应用广泛和超长的使用年限优势,成为行业发展当之无愧的主力军。
 
  在这些优势的助力之下,目前,我国喷涂机器人的市场化发展十分迅猛。2017年,我国喷涂机器人市场规模已经接近80亿元,同比增长约20%,同时市场销量也达到1.9万台,同比增长33.7%,预计到2020年市场规模将突破140亿,销量有望超过4万台。
 
  当前,以汽车、航空航天、家具家电等为主导的领域,市场发展较为强劲,但其市场潜力还未全部释放。未来,随着已有领域的潜力挖掘逐渐深化,再加上向更多应用领域不断延伸,我国喷涂机器人市场还将迎来进一步发展。
 
  发展现状,国内市场面临的问题
 
  虽然喷涂机器人优势显著,应用价值重大,且在国内旺盛市场需求下已经取得了一定规模的发展,但受关键技术、行业规范、产业偏重等因素影响,眼下我国喷涂机器人的市场化发展还面临不少问题。
 
  其中,主要问题大致表现在三个方面:在核心技术上受人限制,在市场份额上遭人瓜分,在产业发展上替人打工。
 
  由于我国行业发展起步较晚,与一些发达国家差距较大,自然而然的导致了我国在喷涂机器人的技术上无法与人竞争,抛开喷涂行业的工艺、材料和技术不谈,光机器人本体及关键零部件上的差距就始终无法弥补。
 
  受到技术的制约,我国企业也只能集中在产业发展的系统集成部分,化发展实力的不足,导致了企业和产品在市场竞争上的不足,终市场遭到了ABB、杜尔、发那科、安川、川崎等国外企业的垄断。
 
  与此同时,由于进入低端市场的行业门槛不高,大量企业的涌入也搅浑了市场大水池,使得企业间竞争盲目而无序。有的大打价格战,有的盲目引进国外产品,有的产品功能名不副实......在这样的无序竞争中,企业和行业的发展都受到了严重打击。
 
  放眼未来,产业发展趋势有哪些?
 
  面对上述问题,需要企业、行业与政府三方融合交流,在技术、市场规范和核心竞争力上做出努力与突破,当然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回归到现实,我们除了要解决行业发展的痛点问题之外,把握未来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同样至关重要。
 
  就眼下来看,行业发展的广泛化、细分化、标准化、智能化趋势正在不断显现。在横向发展上正在从汽车主要市场向一般工业市场进行延伸;在纵向发展上正在根据工艺和材料分别向更为细分化的市场发展。
 
  同时,以机器人本体的标准化建设为先声,我国系统集成厂商也在加快推动工艺的标准化建设,未来整个系统集成项目的标准化程度将突破75%。而随着智能化趋势的不断推进,喷涂机器人也在加快信息化拓展和建设,希望融入智慧工厂成为其中一环。
 
  根据上述发展趋势,我国企业未来可以从应用领域、工艺材料、产品标准和信息化建设等几个方面重点发力,通过市场先机和高地的提前抢占,未来有希望促进自身向化转型与升级。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智能制造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9719789;邮箱:1271141964@qq.com。

不想错过行业资讯?

订阅 智能制造网APP

一键筛选来订阅

信息更丰富

推荐产品/PRODUCT 更多
智造商城:

PLC工控机嵌入式系统工业以太网工业软件金属加工机械包装机械工程机械仓储物流环保设备化工设备分析仪器工业机器人3D打印设备生物识别传感器电机电线电缆输配电设备电子元器件更多

我要投稿
  •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1271141964.qq.com
  • 联系电话0571-89719789
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智能制造网APP

功能丰富 实时交流

智能制造网小程序

订阅获取更多服务

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抖音

智能制造网

抖音号:gkzhan

打开抖音 搜索页扫一扫

视频号

智能制造网

公众号:智能制造网

打开微信扫码关注视频号

快手

智能制造网

快手ID:gkzhan2006

打开快手 扫一扫关注
意见反馈
我要投稿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