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自动驾驶列车引发多国竞逐 或将亮相北京冬奥会

自动驾驶列车引发多国竞逐 或将亮相北京冬奥会

2018-09-18 09:18:31来源:中国智能制造网 编辑:半城明灭 关键词:自动驾驶列车自动驾驶高铁阅读量:43502

导读:近年来,自动驾驶技术发展迅速,应用日趋广泛。当前,自动驾驶列车研发热潮不断升温,中、法等国均在推动实际成果落地。其中,中国自动驾驶高铁或将在2020年冬奥会前后投入运营。
  【中国智能制造网 智造快讯】近年来,自动驾驶技术发展迅速,应用日趋广泛。当前,自动驾驶列车研发热潮不断升温,中、法等国均在推动实际成果落地。其中,中国自动驾驶高铁或将在2020年冬奥会前后投入运营。

自动驾驶列车引发多国竞逐 或将亮相北京冬奥会
 
  如今,交通变革正快速推进,自动驾驶技术的应用已经不于汽车产业,而是向船舶、飞机和列车等诸多领域广泛延伸。近些年来,自动驾驶列车的发展受到了高度关注,许多国家都投入巨大,试图掌握行业主导权,提升竞争优势。
 
  日前,法国国家铁路局和日立制作所的铁路子公司安萨尔多STS等宣布,计划在2019年开始测试自动驾驶列车,并在2023年投入运行。据悉,这些自动驾驶列车配备了侦测障碍物的摄像头和雷达,能及时识别信号、障碍物等客观环境。在探测到危险时,自动驾驶列车会紧急煞车,而在遭受网络攻击时,还能开启安全防护系统。
 
  据了解,参与自动驾驶列车研发的除了上述两家企业外,还有法国铁路车辆制造商阿尔斯通、德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博世、法国军工与电子设备企业泰勒斯等。业内人士认为,自动驾驶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法国列车降低人力成本,并增开班次,从而获取更多利润。
 
  当然,法国只是研发自动驾驶列车的国家之一,中国、日本、印度、澳大利亚等国家都是这一领域的主要玩家。本世纪初,中国成功着手建设北斗系统,2010年开始致力自主研发轨道交通全自动运行系统,这些都为中国智能交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早在2016年底,中国的自动驾驶地铁就在香港启用,该列车不仅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动控制,还拥有自动唤醒、自动运营、自动故障诊断及自动清洗等功能。此外,该自动驾驶地铁还没有驾驶室,从而加长了列车两端的空间。
 
  业内专家表示,接下来,我国自动驾驶技术将应用在高铁上。相比自动驾驶地铁,自动驾驶高铁要面临更为复杂的行驶环境,而且里程更长,气象条件也不可预测,受到自然灾害等意外事件的影响较大。
 
  目前,中国自动驾驶高铁技术趋于成熟,可以实现“无人驾驶、机控为主”,已经进入实际测试阶段,正在北京到张家口的路段进行试验验证。到2020年北京冬奥会举办前,该自动驾驶高铁有望正式投入运营。
 
  另外,由中国铁路通信信号股份有限公司参建的国内首条自动驾驶城际铁路已全线贯通,其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是中国通号为城际铁路量身打造的“高铁+地铁”列控系统,可实现高时速200公里动车组自动驾驶、停车。
 
  而在澳大利亚,由总部位于英国的力拓集团打造的辆全自动无人驾驶列车已经完成了行驶任务,实现了近100公里的自动驾驶,未来或将在矿产运输方面担当重责,市场前景颇受看好。
 
  从长远发展来看,自动驾驶列车的商用已成必然,未来必将走向无人驾驶时代。而一旦无人驾驶技术真正实现全场景应用,那么对于人类司机来说,也就意外着很有可能被取代。届时,铁司机们将会面临失业的困境。当然,无人驾驶技术的应用也会创造新的岗位,这无疑是高铁司机们解决就业的选择方向之一。
 
  未来,随着各项前沿技术的进一步融合应用,列车智能化、数字化的趋势将愈发凸显。届时,自动驾驶列车不仅将更为安全、便利、舒适,而且也将有效提升运行效率、降低运营成本,终体现在升民众的乘行体验提上来。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 自动驾驶高铁助力北京冬奥会 你想“尝鲜”吗?

    2019年1月2日,中国铁路总公司总经理陆东福透露,目前时速300公里—350公里高铁自动驾驶技术已经通过中国铁路总公司试用评审,将在京张高铁得到应用。
    自动驾驶自动驾驶高铁
    2019-01-17 16:13:38
  • 自动驾驶高铁“一骑绝尘” 司机们将何去何从?

    正在走向自动驾驶的并不只是汽车,也还有船舶、飞机和高铁。作为高铁大国,我国高铁发展不断加快,智能化、信息化水平持续提升,距离自动驾驶技术全面落地也日益临近。
    自动驾驶自动驾驶高铁
    2018-08-07 11:54:08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智能制造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9719789;邮箱:1271141964@qq.com。

不想错过行业资讯?

订阅 智能制造网APP

一键筛选来订阅

信息更丰富

推荐产品/PRODUCT 更多
智造商城:

PLC工控机嵌入式系统工业以太网工业软件金属加工机械包装机械工程机械仓储物流环保设备化工设备分析仪器工业机器人3D打印设备生物识别传感器电机电线电缆输配电设备电子元器件更多

我要投稿
  •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1271141964.qq.com
  • 联系电话0571-89719789
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智能制造网APP

功能丰富 实时交流

智能制造网小程序

订阅获取更多服务

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抖音

智能制造网

抖音号:gkzhan

打开抖音 搜索页扫一扫

视频号

智能制造网

公众号:智能制造网

打开微信扫码关注视频号

快手

智能制造网

快手ID:gkzhan2006

打开快手 扫一扫关注
意见反馈
我要投稿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