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智能穿戴市场秋意渐起 仍有破局之道

智能穿戴市场秋意渐起 仍有破局之道

2018-11-10 09:02:37来源:科技穿 关键词:智能穿戴物联网阅读量:22416

导读:各个领域巨头的加持已是将整个穿戴设备行业推上了风口浪尖,不过,在资本火热的追捧的背后,智能穿戴设备似乎也正在面临“中年危机“的困境,现逐渐浮现出了诸多的缺陷和痛点。
  【中国智能制造网 行业动态】各个领域巨头的加持已是将整个穿戴设备行业推上了风口浪尖,不过,在资本火热的追捧的背后,智能穿戴设备似乎也正在面临"中年危机"的困境,现逐渐浮现出了诸多的缺陷和痛点。
 
  智能穿戴市场高潮迭起
 
  说起智能穿戴设备的兴起,还要追溯到2012年,谷歌推出的款智能眼镜"Google Project Glass",由此打开了市场的大门。到了2014年,便出现了大量适用于普通消费者的智能可穿戴设备,到了2016年,算是达到了一个巨大的爆发点。
 
  而作为智能穿戴领域的主力军,智能手环/智能手表的大部分市场份都已被手机厂商收入囊中。而在智能可穿戴市场中,从儿童到老人,从少年到大叔,智能手环和手表的身影几乎是覆盖了所有年龄段的人群。
 
  至于主打成年人市场的智能手环和手表,则是以运动和健康为核心,久坐提醒、运动计步、睡眠监测基本都是标配功能,许多设备的运动轨迹追踪、卡路里消耗、语音提醒等功能也为用户带来了愉快的运动感受,在这个全民健身的大背景下,自然也会衍生出一片不小的市场。
 
  整体看来,智能穿戴设备的确有其存在的价值,也确实满足了市场上的部分需求。在巨大的风口之下,行业的入局者暴增,许多缺陷和不足开始逐渐暴露出来,消费者和投资者质疑声也伴随而来,整个智能穿戴市场似乎已显现出了一股颓废之势。
 
  智能穿戴市场"秋意"渐起
 
  在互联网和科技的圈子里,有新奇事物出现时必然会引起一阵追捧之势,将其快速的推至风口浪尖,不过,当大众的尝鲜期逐渐消失,更新迭代的速度又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时,便会果断被消费者和投资人所抛弃。如今的可穿戴设备市场就正处在这样的尴尬处境,整个行业也在面临着内忧外患的诸多顽疾。
 
  以智能手环和手表为例,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经算不上是什么新鲜产品了,其炒作红利期也已退潮。小米的低价策略,也并没有什么独特的秘方,无非是通过不断压低毛利率来扩大销量,这一点从小米新的财务报表中能够看出,销量数据虽可观,但利润却非常低,而这种趋势不论是对智能手环的硬件发展或者是智能手环厂商的成长都会造成不小的冲击。
 
  由此看来,智能手环的技术以及品类的发展尚且存在着不足之处,其硬件、软件等功能尚不具备颠覆性和扩展性,况且,当前的智能可穿戴设备大多十分依赖智能手机,而智能手环和手表大多数的功能基本都能够通过智能手机终端来实现,无法让用户对其产生依赖性,也因此导致设备在使用中显得不够便捷和多余。
 
  而真正制作精良、功能繁多的智能手环和手表,通常也是价格不菲,像苹果新发布的智能手表Apple Watch Series 4,价格就在3199—6699元之间不等,让许多消费者都对此望而却步。即便不考虑价格的因素,智能手表的续航能力欠佳也深受用户诟病,在这个懒人社会,需要频繁充电的智能手表,即使外形设计和内部功能再诱人,也必然会失去用户的青睐。
 
  智能穿戴仍有破局之道
 
  虽说当下中国的智能穿戴环境十分苛刻,发展也有些止步不前,因为实用性太差等因素,消费者对其了解和购买的欲望也正在逐渐消减,许多厂商破局无门,纷纷退出市场,但其实,智能穿戴设备未来的基调仍有着十分广阔的发展高度。
 
  就智能手环和手表本身的属性而言,朝着医用大数据的方向发展不失为是一个绝好的发展方向。众所周知,人体的健康变化是个缓慢波动的数据,数据的监测也是一个长期工程,智能手环如果能够将监测数据的度大幅提升,并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算法对其进行统计、整理和分析,或许能够监测出许多慢性病、隐疾等等,做到当下许多医疗设备所不能及的诊断。
 
  再加上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越来越突出,都市亚健康人群不断增加,人们对于健康需求愈发强烈,且不谈论其商用价值,就社会价值而言,能够及时预防和诊治,关键时刻还能救命,就值得厂商们去追求。届时,智能手环将成为一个更加独立的智能化时尚科技医疗硬件单品,也将延展出更大的想象空间。
 
  (原标题:智能穿戴市场秋意渐起 仍有破局之道)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 如何利用物联网和开放平台视频管理系统(VMS)实现互联未来

    物联网和开放平台VMS的结合将为实现互联未来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通过整合物联网设备和VMS系统,可以实现更广泛的监控、更高效的数据管理和更智能的决策支持。本文将探讨如何利用物联网和开放平台VMS实现互联未来,并分析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和优势。
    物联网物联网设备开放平台VMS
    2025-04-16 09:48:35
  • 人工智能与物联网融合:通往更智能未来的大门

    人工智能与物联网的融合蕴含着变革性的潜力,有望重塑各行各业,彻底改变日常生活,并为更智能、更互联的未来铺平道路。未来,AIoT技术将更加自主,能够独立完成复杂任务,无需人工干预。
    人工智能物联网AIoT技术
    2025-04-14 11:28:21
  • 如何构建成功的物联网应用?策略与实践

    物联网旨在创建一个互联互通、情境感知的环境,使设备能够无缝地相互通信并共享实时数据。据Statista预测,到2025年,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将达到10,590亿美元。
    物联网物联网应用
    2025-04-14 11:18:52
  • 广东发布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指导纲要 人工智能对教育有何影响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22年的报告,全球已有超过40%的教育机构在不同程度上应用了人工智能技术。
    人工智能物联网
    2025-04-14 10:12:02
  • 如何选择物联网无线通信技术来连接设备?

    选择合适的物联网无线通信技术需要综合考虑应用场景、设备特性、功耗要求、数据传输需求和成本等多个因素。本文将深入探讨几种主流的物联网无线通信技术,分析其优缺点及适用场景,以帮助企业和开发者更好地选择适合自身需求的技术方案。
    物联网无线通信技术
    2025-04-09 14:15:59
  • 人工智能讲师平均招聘月薪超1.5w AI新兴职业需求强烈

    人工智能讲师的增加表明市场对AI知识传播和人才培养的需求急剧增长。随着AI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普及,各类教育机构和企业培训部门都在积极引入人工智能讲师来提升员工或学生的AI素养,从而推动了该职位招聘需求的大幅提升。
    人工智能讲师物联网
    2025-03-09 10:35:20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智能制造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9719789;邮箱:1271141964@qq.com。

不想错过行业资讯?

订阅 智能制造网APP

一键筛选来订阅

信息更丰富

推荐产品/PRODUCT 更多
智造商城:

PLC工控机嵌入式系统工业以太网工业软件金属加工机械包装机械工程机械仓储物流环保设备化工设备分析仪器工业机器人3D打印设备生物识别传感器电机电线电缆输配电设备电子元器件更多

我要投稿
  •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1271141964.qq.com
  • 联系电话0571-89719789
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智能制造网APP

功能丰富 实时交流

智能制造网小程序

订阅获取更多服务

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抖音

智能制造网

抖音号:gkzhan

打开抖音 搜索页扫一扫

视频号

智能制造网

公众号:智能制造网

打开微信扫码关注视频号

快手

智能制造网

快手ID:gkzhan2006

打开快手 扫一扫关注
意见反馈
我要投稿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