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机器人植发有一手 脱发人群秀发再现不用愁!

机器人植发有一手 脱发人群秀发再现不用愁!

2018-11-24 11:02:05来源:中国智能制造网 编辑:林中易木 关键词:植发机器人阅读量:55622

导读:随着脱发人群的越来越多,如今人们的植发需求开始不断攀升,但受到人工植发局限的影响,人们对享受到的治疗服务不甚满意,直到植发机器人的出现和应用,才真正让人们摆脱了脱发秃头的烦恼。
  【中国智能制造网 本站原创】随着脱发人群的越来越多,如今人们的植发需求开始不断攀升,但受到人工植发局限的影响,人们对享受到的治疗服务不甚满意,直到植发机器人的出现和应用,才真正让人们摆脱了脱发秃头的烦恼。
 
  智能科技改变品质生活!近年来,随着自动化需求的不断释放,智能科技的应用已经不再局限于工业生产领域,而是开始向生活服务领域加速拓展。以智能机器人为例,在工业机器人日渐壮大和成熟的情况下,如今,服务机器人也正在迎来越来越广泛的领域应用。
 
  其中,医疗领域无疑是服务机器人为重要的应用领域之一,从前期导诊到手术治疗再到后期康复,当前都能看到机器人参与的影子。医疗机器人的应用,不仅给各国医疗行业水平带来显著提升,更让越来越多需要的人享受到智能化的治疗服务。
 
  而说到人们的医疗需求,植发领域的需求一直都很强劲,不过苦于头发移植和修复手术水平迟迟得不到提升,人们的植发美容需求始终无法得到有效满足。直到近两年,植发机器人的出现和应用,才将智能化的植发治疗服务带到人们面前,让大家能够彻底摆脱头发带来的烦恼。
 
  机器人植发逐渐兴起
 
  人到中年,不少人都会有脱发和秃发的困扰,据数据统计,大概12亿的人有着脱发秃头的烦恼,其中男性占了大部分的比例。如此庞大的人群,为现代美容医学的头发移植和修复手术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需求。
 
  不过,传统的植发方式采用人工提取毛囊的形式,植发成功率较低,手术不确定性较强,往往需要看运气决定植发结果如何,很难满足脱发人群的治疗需求。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款名叫“ARTAS”的植发机器人出现,给业内医生患者带来了希望的曙光。
 
  据了解,ARTAS植发机器人是目前业内普遍认可的头发移植机器人,其在早些年便获得过美国FDA及欧盟CE认证,堪称植发领域的“达芬奇机器人”。我国在2017年3月份的时候,开始引进该款机器人系统,将高能带进植发领域,希望通过向智能化发展的升级,使国内植发技术水平能与接轨,同时让更多患者摆脱脱发困扰。
 
  前几日,Restoration Roboti又与KUKA进行合作,将ARTAS IX系统搭载到LBR Med机器人之上,不仅让ARTAS植发机器人在头发修复手术方面又迈进了一大步,也让机器人植发的应用落地拥有了更为坚实的技术基础。
 
  推动行业智能化升级
 
  传统植发一般采取两种方式,一种是手术切下一块头皮,提取毛囊之后一根根种植到脱发区域;另一种是医生直接手工在患者后脑采集毛囊,再一根一根的种植到脱发的头顶。两种方式不仅会给患者身体带来一定损伤,且都需要面对手工采集毛囊带来的低效率与低成功率。
 
  相对于传统植发来说,植发机器人的应用有效推动了植发技术水平的提升,通过智能化的加持,给行业发展带来了三方面的重要升级。
 
  其一是让医生和患者能够提前看到植发效果。在植发之前,植发机器人能够依靠自身的大数据和3D智能模成像技术,通过结合患者个体情况来设置参数,模拟出植发效果展现给医患双方,这是人工植发无法实现的一大突破。
 
  其二是有效提升植发手术效果和水平。植发机器人利用图像技术和智能算法,能够通过自动演算准确掌握手术中的打孔、位置角度、方向、密度、分布等信息,动作高速,不仅大大缩减手术时间,也降低了人工操作的不确定性。同时,机器人在术中还能保证无痛,恢复期也短,不会疤痕。
 
  其三是“机器换人”保证了植发成功率。人工操作由于环境、疲劳等因素,很难保持的工作,且由于人工操作的粗糙性,毛囊的成活率往往不是很高,通过机器换人之后,机器人稳定的化、化操作,大大提高了毛囊成活率,进而保障了植发成功率。
 
  未来需解决这些问题
 
  不过,虽然植发机器人的应用价值远远高于传统人工,但其要真正落地且走向成熟并不容易。早在2007年的时候,其实植发机器人的概念就火过一阵,但当时的世界毛发移植大会通过检验机器人提取毛囊的成功率发现,70%的数值比人工操作还要低,且有一小半毛囊还出现折损,因此当时发展无疾而终。
 
  近年来,随着机器人的改进和技术的发展,毛囊提取的成功率虽然有了大幅提升,植发机器人的发展热度也重新回来,但昂贵的购买和使用费用,又成为了其应用路上的拦路虎。据业内人士介绍,植发机器人不仅采取硬件和软件分离收费的模式,有的还按照单个毛囊多少钱来计费,这让不少患者难以承担。
 
  因此,未来植发机器人要想真正造福于民,发展走向成熟,既需要提升技术水平,也需要缩减购买和使用费用,只有做到技术与成本的平衡,才能真正让医患双方欣然接受。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智能制造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9719789;邮箱:1271141964@qq.com。

不想错过行业资讯?

订阅 智能制造网APP

一键筛选来订阅

信息更丰富

推荐产品/PRODUCT 更多
智造商城:

PLC工控机嵌入式系统工业以太网工业软件金属加工机械包装机械工程机械仓储物流环保设备化工设备分析仪器工业机器人3D打印设备生物识别传感器电机电线电缆输配电设备电子元器件更多

我要投稿
  •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1271141964.qq.com
  • 联系电话0571-89719789
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智能制造网APP

功能丰富 实时交流

智能制造网小程序

订阅获取更多服务

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抖音

智能制造网

抖音号:gkzhan

打开抖音 搜索页扫一扫

视频号

智能制造网

公众号:智能制造网

打开微信扫码关注视频号

快手

智能制造网

快手ID:gkzhan2006

打开快手 扫一扫关注
意见反馈
我要投稿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