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行业资讯

头条号

最新原创观点

百家号


资讯中心

解析Uber招股书:越来越像“滴滴+美图+货拉拉”的复合体

2019-04-18 08:56:02来源:浑水冷星 阅读量:25151

分享:
导读:今年,Uber迎来了十岁生日。一路披荆斩棘的北美大网约车平台终于要叩响纽交所的大门。
  Uber 已于4月12日向美国证监会提交了上市申请。IPO主承销商为摩根士丹利和高盛公司;登记筹集资金为10亿美元。公司估值在900亿美元到1000亿美元之间,预计将筹资100亿美元。纽交所即将迎来近几年规模大的IPO。以下为您带来Uber招股书深度解析。
 
  核心财务数据解读
 
  1. 概况
 
  Uber营收从2014年的将近5亿美元迅速增长到112.7亿美元。但Uber始终处于运营亏损状态,从2014年的亏损6亿美元到2018年亏损30亿美元。值得注意的是,亏损比率逐年下降,从2017年到2018年,亏损幅度也呈现下降趋势。招股书显示,Uber在核心平台利润贡献率和调整后的EBTDA上面临双重压力。
 
  2. 营收
 
  Uber的和主营业务包括个人出行(Personal Mobility),外卖业务(Uber Eat)和货运业务(Uber Freight)。个人出行中贡献营收的主要是网约车业务(Ridesharing)。
 
  ——网约车收益(Ridesharing Revenue):是营收的主要来源,占据总营收的83%左右。2018年网约车业务收入增长23亿美元,至92亿美元。相较于2017年,增长幅度为33%。这一增长归因于网约车预定总额(Ridesharing Gross Bookings,注:Gross booking 为Uber在分给司机之前的总金额)同比增长88 亿美元,增幅26%。网约车收入占网约车预定总额的比例从2017 年的21%上升到了2018 年的22%。此外,更高的预订费用抵消了此前新增加的3亿美元的司机奖励费用。
 
  2017年网约车服务收入增长34亿美元,至69亿美元,相较于2016年的35亿美元,增幅达到95%。这一增长归因于网约车预定总额从2016年的196亿美元增加到2017年的331亿美元。网约车收入占网约车预定总额的比例从2016年的18%上升到2017年的21%。此外,预定费用的上涨抵消了当年运营成本的增加。
 
  ——外卖收益(Uber Eat Revenue):Uber外卖收益的增长幅度巨大。根据招股书说明,基于总订餐量,Uber Eats已成长为中国以外大的外卖平台。2018年外卖收益为15亿美元,相较于2017年的6亿美元,增长幅度达到了149%。Uber外卖收益占Uber外卖总预定额的比例从2016年的20%下降到了2018年的18%。
 
  相较于2016年外卖收益1亿美元,2017年增幅达到了470%。这一迅猛增长是由于外卖总预定额( Uber Eats Gross Bookings)从2016年的5亿美元增长到了2017年的30亿美元,增幅达543%。Uber外卖收益占Uber外卖总预定额的比例从2016年的22%下降到了2017年的20%。
 
  ——其他业务(Other Revenues):Uber未单独披露货运业务收益,将网约车收益和外卖收益以外的收入列入其他业务收益中。其他收益在2016年为100万美元, 2017年为6700万美元,2018年为3.73亿美元。该项收益的大幅增加主要与Uber货运业务的扩张有关。
 
  3. 成本
 
  Uber的成本和支出主要包括折旧摊销后收入成本、运营和支持支出、销售和营销支出、研发支出、一般性支出和行政支出以及这就摊销费用。从招股说明书上看,大的支出当为折旧摊销后收入成本和销售和营销支出。
 
  折旧摊销后收入成本:2016年为22亿美元,2017年为41亿美元,2018年为56亿美元。2018年相较于2017年,增长幅度为35%,2017年相较于2016年,增幅达到87%。该部分成本增长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网约车保险费用的增加,另一个是Uber扩大了对司机奖励的比例。
 
  销售和营销支出:相较于2017年,2018年该项费用的支出增加了6.27亿美元,增幅为25%。相较于2016年,2017年该项费用的支出增加了9.3亿美元,增幅为58%。该项支出主要用于平台吸引新客户,并增强客户粘性方面。因此,Uber扩大了营销人员比例,增加了广告投放和市场开拓方面的支出,以及增加了客户订单金额的折扣和返还。
 
  研发支出:作为一家技术驱动的科技公司,研发方面的支出不得不看。三年来Uber平台的研发费用稳定在10%左右,相较于2016年,2018年的研发费用有小幅下滑。该部分费用主要用于研发人员增加和新产品的推出。
 
  4. 用户
 
  获客量是Uber引以为傲的部分,是衡量平台盈利能力和市场扩张能力的潜在指标。Uber的月活跃用户数呈现稳定上升的趋势。2018年第四季度达到9100万人,较上年度同比增长35%。此外,平台完成了15亿次出行服务,乘客等待司机接送的平均时间为5分钟;平台上有390万名司机,自2015年以来,司机总收入超过了782亿美元;2017年在应用内推出小费支付功能,到2018年12月31日,司机们累计获得小费12亿美元。
 
  资产负债状况
 
  至2018年末,Uber平台总资产为230亿美元,除却64亿美元现金外,大的项资产为投资,金额为103.5亿美元。
 
  毫无疑问,Uber在开展性业务上野心勃勃。滴滴出行在2018年1月4日收购了巴西网约车服务平台99Taxis,在2018年5月30日战略投资爱沙尼亚移动出行服务商Taxify,并因此分别获得了1.2亿美元和3200万美元的收益。除此之外,Uber 还通过投资并购稳固其在汽车技术、人工智能以及地图测绘领域的地位,同时降低对外部企业的依赖风险。Uber以6.8 亿美元收购无人驾车组建研发公司Otto ;收购人工智能创业公司Geometric Intelligence,用以打造本公司人工智能实验室;收购地图及搜索创业公司 deCarta,试图减少对 Google 地图的依赖;以及收购社交产品公司Swipe Labs 以提升司机的体验。
 
  令人注意的是,2016年Uber中国业务出售给滴滴时总共获得了税前62亿美元的净收益(税后净额44亿美元)。在2017年2月,滴滴还以10亿美元获得Uber的约2050万股G系列可赎回可转换优先股。由于在2017年到2018年之间滴滴估值增长,Uber从中获得未实现的投资收益达到20亿美元。
 
  股东概况
 
  目前Uber管理层中有8为执行高管,12未董事会成员。其中达拉·科斯罗萨西(Dara Khosrowshahi)既是公司董事会的成员,也是公司的执行官,因此Uber的执行高管团队和董事会就共有19人。这19人中总共持有46235.1万股改公司股份,持股比例达到了33.9%。董事会和管理层的持股人员中,持股比例高的是风险投资人马特·科勒(Matt Cohler),目前持有11%的Uber股份,高于公司的两位联合创始人。
 
  Uber另一位联合创始人加勒特·坎普(Garrett Camp),目前也是公司董事会的成员,持有公司6%的股份,持股比例在个人中仅次于马特·科勒和卡兰尼克。Uber联合创始人特拉维斯·卡兰尼克,虽然因为内部丑闻而在2017年的6月被迫辞去了CEO一职,目前依旧是公司的董事会成员,持有公司8.6%的股份。如果Uber IPO的估值达到了1000亿美元,他所持股份的市值也就将达到86亿美元。
 
  与其他科技公司不同的是,Uber的董事长和CEO由不同的人担任,同股同权,不搞超级投票机制。
 
  除此之外,软银、标杆资本(Benchmark Capital Partners)、基金管理公司Expa-1、公共投资基金(The Public Investment Fund)、谷歌母公司Alphabet等五大机构股东共持有Uber43.8%的股份。
 
  值得注意的风险提示
 
  1. 行业竞争激烈,准入壁垒较低
 
  个人移动、外卖和物流行业竞争激烈,在世界各地都有完善的低成本替代品,这些替代品已经存在了几十年,进入壁垒和转换成本低,资金量充足。如果Uber不能在这些行业脱颖而出,其业务和财务状况将受到不利影响。另外,因不同平台之间的切换成本非常低,顾客、司机、外卖餐厅和托运人的忠诚度也是一大隐忧。
 
  2. 运营成本压力过大,难实现盈利
 
  为拓展市场,Uber靠降低单次出行费用和服务费来来引流。根据招股书,Uber会继续大幅提高运营费用。如提高司机激励奖金、加大折扣和促销力度、开拓新市场、增加研发费用、提高员工数量,投资新的产品。高运营成本或导致平台不堪重负。
 
  3. 负面事件对品牌和声誉造成持续伤害
 
  从2009年成立至今,Uber身陷丑闻泥潭。其中包括在纽约暴雪灾害期间临时涨价、司机性骚扰行为、破坏竞争对手Lyft的内部文件、用户数据泄露、无人驾驶车辆撞死行人等事件,Twitter上甚至发起了声势浩大的“删除Uber”运动,删除账号高达20万个。Uber需要为重塑品牌声誉付出高昂的代价。
 
  4. 过度依赖市场
 
  伴随着扩张野心,Uber的投资版图早已伸向了北美以外。截止2018年12月31日,市场对Uber营收贡献率达到了74%。尤其是在投资重镇印度,Uber受到了本土竞争对手Ola、Swiggy和Zomato的全面制衡。此外,Careem等海外收购项目风险较大,投资失败或成本拖累会对盈利产生负面影响。
 
  5. 增长放缓趋势明显
 
  平台总预订额、营收和核心平台调整后的净收入增长率(尤其是网约车产品)在近几个季度增长放缓明显,低于预期。长此以往,恐难以实现盈利。
 
  谈到Uber,就不能不提相爱相杀的Lyft。半个月前,Lyft在纳斯达克上市。仅仅半个月,就在投资者众目睽睽之下跌了近四分之一的股价,市值下滑约30亿美元。对Lyft、Uber这样的科技公司来说,上市之路自“烧钱”始,拼的是家底殷实。用Uber 执行官Dara的话说就是“着眼于清晰可见的长期利益,不回避短期的经济牺牲”。至于Uber上市后是否会步Lyft之后尘,擦亮双眼拭目以待吧。
 
  (原标题:解析Uber招股书:越来越像“滴滴+美图+货拉拉”的复合体)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新闻

环卫赛道上,自动驾驶车开启“加速跑” 2024-03-26 10:47:03
自动驾驶在国内环卫清洁领域已走过探索测试,正逐步往规模化落地进展。而这条赛道上,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这当中,既有以仙途智能、文远知行、酷哇科技、智行者、于万智驾等自动驾驶科技公司,也有传统环卫设备厂商比如龙马环卫、宇通重工等。
大众和Mobileye加强自动驾驶合作 2024-03-22 10:27:14
尽管大众打算“迅速推出”新的高端驾驶功能,但该公司也表示,新系统将“逐步实施”,并未透露该系统实现量产的具体时间。
文远知行与联想车计算达成战略合作! 2024-03-20 10:14:19
文远知行拥有中国、美国、阿联酋、新加坡四地自动驾驶牌照,已在全球7个国家超30个城市开展自动驾驶研发、测试及运营。具备L2-L4不同等级的自动驾驶技术能力和商业落地经验。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不想错过最新资讯?

下载智能制造APP

一键筛选来订阅

信息更精准

企业直播

更多

产品商城 更多


关于我们|本站服务|会员服务|商站通服务|旗下网站|友情链接|产品分类浏览|意见反馈|兴旺通|频道

智能制造网 - 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Copyright gkzhan.comAll Rights Reserved法律顾问:浙江天册律师事务所 贾熙明律师

客服热线:0571-87756395采购热线:0571-87759926媒体合作:0571-89719789

客服部:采购部:编辑部:展会合作:市场一组:市场二组: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