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美的VS格力:家电双雄的智能装备之路

美的VS格力:家电双雄的智能装备之路

2019-05-23 08:41:10来源:高工机器人网 关键词:美的格力智能装备阅读量:22792

导读:这是一场马拉松,双方都不会去计较一时之得失,只有跑完全程者,才是后的赢家。
  中国经济市场化改革的经验和教训证明了:靠金钱买不来核心科技,靠市场也换不来核心技术。智能装备制造的发展也要坚持走自主创造的道路。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这是应对未来竞争绕不过去的环节。——董明珠
 
  美的说,你买不来,我能。
 
  4月30日,美的和格力又一次“不约而同”的发布了自己的2018财务报表,从总的层面上来看,美的2018年整体营收2618.2亿元,实现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202.31亿元;格力2018年营收为2000.24亿,净利润为262.03亿。
 
  可以看到家电双雄的战绩依然漂亮,美的的营收依然高过格力,格力的毛利率和净利率还是保持。但是不难发现,随着家电行业的成熟,垄断已经加剧,行业瓶颈仿佛触手可及,近年来两家巨头都开始重点布局智能制造业务。而格力、美的当下的转型,也正是中国制造从廉价工厂向制造攀升过程中的代表性案例。
 
  从直接的数据来看,美的目前在该领域遥遥。2018年美的机器人及自动化业务板块收入达256.8亿元,占营收比为9.89%。格力在智能装备领域收入仅31.1亿元,占营收比为1.57%。
 
  虽说双方的出发点都大致相同,但美的收购、格力自主研发这两种不同的发展逻辑,还是让各位看官对其走势格外期待。在智能制造市场,是否、如何复制家电领域的成功,对美的和格力都是一大挑战。
 
  美的:合纵连横 赢在起跑线上
 
  美的的机器人之路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那就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2017年1月6日,美的以292亿元、溢价36.2%成功收购德国库卡,持股比例超过94.5%。美的管理层曾用上述一席话表明心迹,坦言收购库卡是美的的大战略投资,回报周期也许会很漫长,但美的瞄准的是未来。
 
  用别人的技术,做自己的东西,美的思路明确,做法也很是简单粗暴。但值得注意的是,针对德国政府对于企业机密技术外流的担心,签署并购协议时,美的曾抛出一份有效期7年半的《投资协议》,并没有涉及技术转让,反而强调尊重库卡品牌和知识产权,订立隔离防范协议,承诺保密其商业机密和客户数据,以维持库卡与其客户及供应商的稳定关系。
 
  但是如果用之前的吉利收购沃尔沃的眼光来看待这个事件,就会发现一样的配方,一样的味道。我们都记得之前的吉利,例如吉利自由舰、吉利金刚,完完全全走的低端路线,但是今年领克系列的推出,标志着吉利开始布局中市场,同时也是对沃尔沃技术的消化再创造。
 
  李书福并没有去动沃尔沃的生产图纸,而是和沃尔沃成立了一家合资公司,专门负责技术研发。这家研发公司服务的对象是沃尔沃和吉利,后来,结果也就不言而喻了。
 
  回过头再来看美的与库卡的“联姻”,2017年2月13日,美的成立了广东美的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开始慢慢尝试引进库卡的技术。2018年,美的加快推动库卡中国业务整合,并与库卡在中国成立了三家合资公司,双方股东各持有 50%的股份,古老的东方智慧再一次闪亮登场。
 
  但是这条路,显然并不好走。2018年报数据显示,美的集团机器人及自动化系统业务(包括库卡等)收入256.78亿元,同比下滑5.03%,在美的营收中的占比从2017年的11.23%降至9.89%。而库卡2018年营收32亿欧元,同比下滑6.8%;税后利润1660万欧元,暴跌81.2%。
 
  对此,双方均表示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为市场的经济增速放缓,尤其是在中国市场的汽车与电子行业影响较大,同时研发费用的投入持续增长。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2018年末,库卡原CEO蒂尔·罗伊特提前离职,按计划,他的任期原本要到2022年;而在今年3月28日,库卡宣布将在德国总部奥格斯堡裁减350名员工,称裁员是公司成本控制方案的一部分,库卡计划在2021年前实现3亿欧元的成本缩减目标。美的手腕,可见一斑。
 
  业内人士表示,美的和库卡在经营理念上有着天然的不同,库卡更强调利润,而美的秉承一贯的业绩优先理念,蒂尔·罗伊特的离职也只是双方这次妥协的结果。要知道库卡虽然强大,但是相比于其他三家还是有所差距,同时随着本土工业机器人的不断强大,留给美的和库卡的时间不多了。
 
  格力:打造格力智能装备 后半程发力
 
  相比于美的的买买买,格力选择了一条难走的路:自主研发之路。这话和近的华为对芯片事件的发生如出一辙,让人不得不感叹董小姐的眼光长远。
 
  董小姐表示:“中国企业正在变得有钱,没有什么是不能收购的,为什么我们还要自己做?技术掌握在别人手上,你做企业就太心酸了。就是不想再心酸,所以才要自主研发。宁可慢三年,也要自主研发,掌握核心科技。”
 
  2013年开始,格力开始布局智能装备产业,到了2016年,格力智能装备产品开始逐步向往推广、销售。如今,格力智能装备自主研发的产品覆盖了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伺服机械手、智能仓储装备、智能检测、大型自动化生产线体等10多个领域,产品规格超过百种,已为家电、汽车、食品、3C数码、建材卫浴等众多行业提供服务。
 
  同时,格力自称已成功实现减速机、控制器和电机三大核心部件的自主研发,成为国内同时掌握机器人三大核心部件生产技术的企业。而从数据上来看,过去几年来,格力智能装备业务的营收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2018年格力营收31.1亿元,这个数据在本土的工业机器人厂家里已经算是翘楚了。但是据格力电器2018年报显示,其智能装备业务仅在当年销售给公司董事长董明珠实际控制的银隆系各家公司,营收就达到26亿多元,大量的关联交易占据整个业务8成以上的份额。也就是说格力的机器人基本都是自产自销。
 
  不过,智能装备本身就是一个需要长期摸索和经验的行业。格力先从自身工厂的自动化改造进行应用,获取大量的实际应用经验,并不断修正,待性能稳定后再推向市场,也符合市场逻辑。而从市场反映来看,这种从行业出发的“集成商+机器人”模式,反而是更加适合现有的中国市场。
 
  董小姐涉足的行业并不少,从手机、智能装备到堵上身家性命的银隆新能源汽车,再到如今的芯片,可以看出董小姐要的并不是单一的业绩,更是的核心技术。
 
  总体而言,相较美的而言,格力智能装备的发展之路虽然缓慢,但前景同样值得期待。因为他和华为一样,掌握着完完全全的知识和生产体系。同时,在格力经历了那么多的多元化布局之后,智能制造板块短短几年内能达到如今这个程度,可以说发展飞快。
 
  这是一场马拉松,双方都不会去计较一时之得失,只有跑完全程者,才是后的赢家。
 
  (原标题:美的VS格力:家电双雄的智能装备之路)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 天津市促进人工智能创新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征求意见稿)

    到2027年,在GPU、AI操作系统、工业软件、智能装备等领域,攻克50项关键核心技术,形成20项重点新产品;培育30个标杆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培育形成50亿级以上企业3家,10亿级以上企业25家,人工智能基础核心企业营收突破1000亿元,形成3-4个特色产业聚集区,全力打造“全栈式AI”先锋城市。
    AI操作系统工业软件智能装备
    2025-04-17 09:25:04
  • 河北辛集:让特色潜力项目落地生根

    通过产业研究,锚定生态皮革服装、先进钢铁、生物医药、智能装备制造、绿色化工、现代商贸服务、氢能全产业链、现代农业等八大战略性产业,策划优质项目,建立企业投资意向数据库,开展产业链靶向对接。
    皮革服装智能装备
    2025-04-16 15:51:59
  • 第十八届中国(慈溪)工业博览会盛大启幕 智能装备赋能产业升级新篇章‌

    作为长三角制造业重镇,慈溪工博会已成为国内外智能装备技术落地的标杆平台。本届展会规模再创新高,启用室内外全馆超20000平方米,吸引三菱、津上精密、卓朴智能、瑞钧机械、西安巨浪等近400家国内外行业领军企业参展。
    智能装备工业博览会
    2025-04-14 09:26:13
  • 快讯|中央企业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将进一步提速加力;美的与华为达成深度合作

    在国务院国资委召开的中央企业“人工智能+”媒体通气会上,国务院国资委规划发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中央企业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将进一步提速加力;近日,美的宣布与华为达成深度合作,双方借助技术的协同进一步打通了“人车家”全场景智能链路......
    人工智能美的华为
    2025-03-26 11:25:11
  • 博创多款智能装备引爆墨西哥展,上演“中国智造“风暴!

    博创本次展出全新一代二板智能注塑机Bu600V、超级电动注塑机Bd160和Bd130,以及通用型互联网注塑机Bi320M四台机,现场动态展示物流筐、儿童餐盘、航空杯、凳子四套智能注塑成型方案,精准匹配物流、食品、日用品等行业的核心需求,展现了博创在塑料行业的强大实力和创新能力。
    博创智能装备智能注塑机
    2025-03-19 08:08:48
  • 增幅150%!大族激光全资子公司增资至5亿

    业内有观点认为,此次增资既是大族激光对核心业务板块的强力支持,也是其在智能制造领域的进一步扩张。
    激光智能装备
    2025-02-14 09:42:50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智能制造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9719789;邮箱:1271141964@qq.com。

不想错过行业资讯?

订阅 智能制造网APP

一键筛选来订阅

信息更丰富

推荐产品/PRODUCT 更多
智造商城:

PLC工控机嵌入式系统工业以太网工业软件金属加工机械包装机械工程机械仓储物流环保设备化工设备分析仪器工业机器人3D打印设备生物识别传感器电机电线电缆输配电设备电子元器件更多

我要投稿
  •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1271141964.qq.com
  • 联系电话0571-89719789
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智能制造网APP

功能丰富 实时交流

智能制造网小程序

订阅获取更多服务

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抖音

智能制造网

抖音号:gkzhan

打开抖音 搜索页扫一扫

视频号

智能制造网

公众号:智能制造网

打开微信扫码关注视频号

快手

智能制造网

快手ID:gkzhan2006

打开快手 扫一扫关注
意见反馈
我要投稿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