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数字城市”到如今遍地开花的“智慧城市”,不难看出,在我国城镇化加速发展、“城市病”问题日益严峻的时期,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建设智慧城市已成为城市发展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95%的副省级城市、83%的地级城市,总计超过500个城市,在政府工作计划中提出建设智慧城市。我国已建成和在建智慧城市数量将有望超过500个。
我国智慧城市建设起步早、见效快,信息采集、网络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开发应用等网络信息技术处于水平。目前来看,大多数城市已经完成了智慧城市建设得、二阶段任务,即数字化、网络化任务,部分城市已向智能化、智慧化阶段迈进。但不可否认的是,现阶段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中也存在诸多痛点,亟待解决。
一、重视概念炒作,轻视理念更新
尽管智慧城市概念被社会各界关注,各地政府工作报告中几乎都能见到建设智慧城市的提法,但其中关于智慧城市建设的理念陈旧、内涵模糊,甚至把智慧城市建设等同于城市信息化。
二、重视硬件投入,轻视应用开发
各地通常将智慧城市建设等同于建网络、装探头,或者热衷于建云存储和云计算中心。对如何有步骤地推进应用软件开发则重视不够、投入不足。
三、重视数据采集,轻视平台建设
城市各个部门往往各自为政,信息孤岛广泛存在,互联互通难度大,数据共享平台建设举步维艰。
四、重视技术研发,轻视人文内涵
智慧城市离不开新一代网络信息技术支撑,在建设的初级阶段,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必须先行。然而,智慧城市的本质是人类智慧驱动城市发展。如果离开艺术和人文社会科学的内涵,单纯走技术至上的路线,必将舍本逐末。
五、重视政府主导,轻视市场力量
智慧城市建设是庞大的系统工程,具有提供公共物品和提供私人物品的双重属性。在建设初期,政府引导十分必要,但政府不可能始终大包大揽。要根据建设项目属性实行多元化融资、多元化主体参与。政府应负责顶层设计、规则制定和非市场领域的项目建设,盈利项目可由企业参与建设,采取社会投资等模式,确保智慧城市建设的可持续性。
六、重视项目建设,轻视顶层设计
各地智慧城市建设往往缺少顶层设计,热衷于单个项目建设,导致项目之间缺乏有机联系,违背了智慧城市的有机性规律,出现碎片化倾向,降低了智慧城市建设的效率和效益。
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之路任重而道远。只有正视瓶颈,找准痛点,才能有针对性的解决智慧城市建设中存在的痛点、难点问题,才能抓住机遇、战胜挑战,促使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加快推进。(本文由慧聪安防网综合整理)
(原标题:智慧城市演进:六大痛点亟待解决)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智能制造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9719789;邮箱:12711419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