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商用无人机增长快 通讯充电技术待突破

商用无人机增长快 通讯充电技术待突破

2019-06-13 08:41:27来源:DIGITIMES魏淑芳 关键词:无人机通讯充电阅读量:26107

导读:在包括空域、陆路及水域的无人载具发展趋势中,空域无人机的发展在新兴电子科技与传统遥控模型产业转型的驱使下,为迅速且成熟。
  在包括空域、陆路及水域的无人载具发展趋势中,空域无人机的发展在新兴电子科技与传统遥控模型产业转型的驱使下,为迅速且成熟。无人机技术涉及机械、通讯、飞控、航天等跨领域,市场应用更已拓展至智慧城市、地理探勘、安全监控、物流交通、先进农业等,不仅在产品面有外销潜力,应用方面也具有产业效益。
 
  高盛(Goldman Sachs)研究更预测,由于市场运用需求不断扩增,无人机市场从2016年开始至2020年间,将可能突破1,000亿美元。
 
  商用机种成长快速 北美仍是主要市场
 
  美国联邦航空总署(FAA)在2019年初公布布了针对未来20年航空发展的预测,其中就提到光是2018年,在FAA注册的商用无人机数量就已超过17.5万架,让全美注册商用无人机总量成长超过170%,超过27.7万架。
 
  FAA在2018年原本预测,全美到2022年将有约45.2万架商用无人机投入使用,但由于不少大企业如Amazon、Google、Walmart等,都已宣示将会把送货无人机投入应用,照目前的成长速度来看,不必等到2022年,迟2020年初就可能会达标。
 
  FAA因此认为,商用无人机市场于未来5年将增加2倍,至2023年达到83.5万架。其中价格低于1万美元的无人机市占率,也会从目前的95%跌至85%。显示商用无人机可望因为性能及应用价值的提升,摆脱消费用无人机的低价竞争压力。
 
  事实上,自FAA的无人机实名登记制度于2015年12月实施以来,至2018年9 月,全美共有逾90万个登记机主,估计全美目前共有约125万架正在使用的业余无人机,预计到 2023年会成长至140万架,增幅明显不及商用无人机,加上2018年的登记成长速度,已较2016、2017年有所放缓,都反映消费性无人机市场的成长正在放缓。
 
  另一个商用无人机的重要市场-中国,成长也非常快速。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2019年中国无人机行业市场前景研究报告》,国内民用无人机市场规模将超过军用无人机市场规模,国内民用无人机市场规模到2019年预计将超过200亿元。但美国市场仍是重要的无人机市场,约占市场比重65%;中国位居第二,为5%;其次为澳洲,加拿大和英国的4%,法国则低于3%。
 
  商用无人机不仅产品成长快速,应用服务营收的成长速度也相当惊人。根据Tractica的新预测,2026年无人机服务收入,将从2017年的3.376亿美元增长到227亿美元,驱动无人机服务市场的主导产业,包括电影和媒体行业,公用事业、能源和基础设施部门,以及农业。
 
  通讯及充电技术仍待突破
 
  但商用无人机目前仍有许多技术瓶颈有待突破,才能拓展更多的应用服务。一般无人机主要以Wi-Fi遥控控制,续航力也偏短、仅有20-30分钟的电力,导致无人机的应用受限。
 
  为突破应用限制,愈来愈多的无人机发展,开始朝4G网络搭配Wi-Fi之双链路通讯方案,虽然4G信号在不同区域会遭遇通讯质量不稳定的挑战,导致影响影像传输等应用遭遇困难,但只要能在传输延迟及影像画质间取得平衡,未来商业化应用仍是指日可待。
 
  无人机续航的关键在于电力,如何让无人机在执行任务后能自动回地面站充电,及让户外型充电站克服天候问题,也成为许多研发人员费尽心思要解决的问题,如运用实时动态定位技术(Real Time Kinematic;RTK),进行高定位与红外线导引,在顶楼设置自主式充电站,就可让无人机在各站间降落快速充电,无须使用人力更换电池,有效延长无人机执勤时间。
 
  软硬整合 发展垂直应用是重点
 
  若能克服通讯模块、自动化及充电系统等问题,致力于拉近技术与应用的距离,无人机的潜在应用价值也会愈多,取代危险、耗时又费力的工作。
 
  无人机亦可搭载双镜头,兼具大范围侦搜及细部聚焦功能,如于水库巡检掌握水情信息,于重要路口车流分析以预防交通事故。软硬件厂商若能携手合作,提供的无人机垂直应用解决方案,依据不同场域需求进行客制化调整,将可攻占不可限量的无人机潜在市场与商机。
 
  (原标题:商用无人机增长快 通讯充电技术待突破)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智能制造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9719789;邮箱:1271141964@qq.com。

不想错过行业资讯?

订阅 智能制造网APP

一键筛选来订阅

信息更丰富

推荐产品/PRODUCT 更多
智造商城:

PLC工控机嵌入式系统工业以太网工业软件金属加工机械包装机械工程机械仓储物流环保设备化工设备分析仪器工业机器人3D打印设备生物识别传感器电机电线电缆输配电设备电子元器件更多

我要投稿
  •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1271141964.qq.com
  • 联系电话0571-89719789
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智能制造网APP

功能丰富 实时交流

智能制造网小程序

订阅获取更多服务

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抖音

智能制造网

抖音号:gkzhan

打开抖音 搜索页扫一扫

视频号

智能制造网

公众号:智能制造网

打开微信扫码关注视频号

快手

智能制造网

快手ID:gkzhan2006

打开快手 扫一扫关注
意见反馈
我要投稿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