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全称“无人驾驶飞行器”,是一种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程序控制装置进行操纵的不载人飞机。近年来,在相关研发技术取得快速突破且日益成熟的背景下,无人机产业逐渐迎来了迅猛发展。伴随着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与延伸,其不仅在航拍、植保、交通管理等领域愈发夺目,同时在其它更多领域的发展内涵也在加速凸显。
无人机发展饱受关注
回顾一下历史,我们可以知道,早的无人机主要应用于军事领域。在1914年的时候,英国两位军官为了战争的需要,首先向有关部门提议研发一种不需要人类参与、由无线电操控进行军事打击的利器,这便是早期的“无人机”。
历经百年的发展,如今无人机的军事化应用已经愈发成熟与深入,但这早已不是无人机的全部。随着飞控、通信、定位导航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无人机的更多应用领域与价值被人们挖掘了出来,比如影视航拍、娱乐自拍、农业植保、交通管理等等。
从特殊化的军用无人机,到泛娱乐化、大众普及化的消费级无人机,无人机的发展与应用迎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不少行业企业纷纷从中看到了巨大潜力市场与蓝海商机,开始积极关注、推动及加码无人机产业的发展,这终有效打开了无人机消费级市场的大门。
当然,这依然不是无人机应用的全部!因为还有更为庞大的工业级市场尚待开启。鉴于此,政府也成为了无人机发展的又一力量。伴随着政策规范、红利支持、标准建设、行业引导的不断助力,无人机的工业级市场也逐渐开启,无人机发展终于进入到全面发力阶段。
热成像助其变得强大
如果我们抛开需求、政策、资本、企业等因素不谈,那么目前助推无人机快速发展剩下的主要是技术因素,其中飞控、通信、定位导航等技术经常被我们所提及,因为它们是维持无人机产业前进的基础技术。但除此之外,也有一些技术让无人机变得强大却为我们所忽略,比如热成像技术。
热成像技术是19世纪英国物理学家发现的一种技术,其通过对物体发出的不同红外线进行探测,能够将不可见的红外能量转化为可见的热图像,该技术眼下常用于医疗、生产等领域当中,具有十分显著的应用价值。那么,“热成像+无人机”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呢?
首先是提升了无人机的巡检能力。在日常石化管道和电力线路巡检中,人工巡检会因为视野盲区、角度不佳、范围有限而无法的进行检查,但加载热成像技术的无人机则可以换人作业。因为热成像技术让无人机能够对异常的高温、低温区域进行及时发现,能够透过视野盲区找到各种问题和其原因,让无人机不仅具备基础表面的观察能力,同时也拥有深入观察与分析的巡检能力。
其次是提升了无人机的救灾能力。热成像技术的运用让无人机在快速寻人和快速定源等方面拥有更加强大的能力,这让其能够成为灾后救援寻人、火灾火源确认及日常警方搜索的重要利器。目前在美国、尼泊尔、墨西哥等国家,热成像无人机已经在地震、森林火灾等灾后获得了广泛应用,同时一些地区也将其应用于寻找失踪人口和协助抓捕窃贼。
未来发展愈发智能化
总而言之,热成像技术的应用让无人机原本一双简单的“天眼”进化为了“火眼金睛”,这让其拥有了更强大的能力与更广阔的应用空间。热成像无人机搭载可见光相机和红外热像仪之后,其便能不受空间与环境的限制,肆意的在夜视追踪、搜寻救援、设备巡检、农林牧渔等领域发挥出巨大价值。
那么,这边是热成像与无人机结合的形态了吗?并非如此,未来“热成像+无人机”之间还需要加上“智能化”三个字。目前,热成像无人机依然只是一个数据搜集工具,热成像图要么依赖人工、要么依赖其他机器,尚处于人力化和自动化的后期处理阶段,理想中的实时智能化远未实现。
鉴于此,未来的发展趋势应该是将智能分析功能直接加载到热成像无人机身上,让其不仅能飞、能看还能思考。通过智能化的加持,让无人机成为搜集工具的同时也是一个分析工具,两者合一才能更好的辅助科学决策。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智能制造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9719789;邮箱:1271141964@qq.com。